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现代媒体对礼节礼貌的一些影响
作者:魏忠 日期:2010-05-18
        从电视上看到春运期间,一位老者在北京站向人问路,得到指点后,老人向对方行了个举手礼。这让人想到,我国是个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礼节礼貌一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现在也受到新式媒体的影响,很多是积极的,借助电视画面,人们可以看到更多庄严的场面,提高心中的责任感和神圣感,譬如香港回归那天礼兵的升降旗仪式,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国庆阅兵震感人心的军事礼节等等。
        如无认识,现代媒体对我们的礼节礼貌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譬如使其更加形式化。过去重要领导人会面时的握手,大都目视对方,既有对对方的尊重,也有些许情感的交流,尽管照片拍的是侧面,依然能让我们看到大人物的风采和这种握手蕴含的一些意义。而今,领导人会面时,只是在握手瞬间便把头和身体转向记者镜头,感情交流完全省略,有的人出于某种原因想表示一下也没有时间,礼节全然成了一种形式或例行公事,而何时把头和身体转回来又没有商量好,一会你看我,一会我看你,极不协调。握手和对视尽管短暂,其实是有内容的,首先应该是对当事人的尊重,而不是面对镜头的姿态。而观众最愿意看到的其实也是当时的真实场面,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我们日常向对方行礼,大多也是表示对对方的感谢和尊敬,抑或是一种相互的问候,首先要目视对方,在军队里的注目礼更是典型地表现出这种形式。
        再就是一些节目主持人在银屏上的粗劣表现。我们教育孩子注意礼貌时,都告诉孩子不要随意打断大人说话,不要随便接下茬。而主持人在对请来的嘉宾做访谈节目时,不管对方刚整理好思想正在说什么,也不顾观众更感兴趣的是嘉宾的叙述和意见,也不管所说事情是否完整,有无必要,任意打断嘉宾,随便抢过话头夸夸其谈,只对表现自己感兴趣,可以说十分无礼。这种做法,是否会让更多的青少年认为,谈话时没有一般的礼貌可循。
        现在人们办公,大都使用电脑。过去其他人进入办公室,工作人员都要抬起头来问一下“有什么事”,而现在,经常是来人进了办公室,而工作人员依然专注于面前的电脑,有个两三分钟也不抬头,使来人无所措手足,好生尴尬。长此以往,形成习惯,看似低头不语,实则斯文扫地。
        手机使用,也有这方面问题。无论是两个人正在说话,抑或是几个人研究问题还是开大会,也无论所说内容的重要,手机铃声随时响起,有时是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机主立马接听,全然不顾时间、场合,给别人的影响和起码的礼貌。这种行为甚至可视为公德心缺乏,手机于礼貌的影响可见一斑。
        礼节礼貌也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在古代社会,对君王、诸侯和上层统治者行礼,都有固定的礼仪,扩展开来,所谓的君臣之礼便有了更丰富的统治阶级文化内涵,逾越君臣之礼就会有大不敬的罪名。以往统治者缺少人本思想,视臣下为奴仆,为显示尊贵,臣下见君王的礼节饱含对人身的侮辱,遑论人格的平等。像清朝三跪九叩的大礼,甚至影响了大清与外国的交往,当年最早来华的外国使节无法觐见清朝皇帝,就是因为他们拒绝行这种像动物一样匍匐下跪的礼节,双方常因此僵持不下。最早来华的英使马戛尔尼1793年觐见乾隆时,便为此发生激烈争吵,搞得龙颜不悦,最后妥协以单膝下跪,算是勉强了事。继后的英使阿美士德1816年从天津登岸进京,因坚决不肯行这种礼,到了宫门口,被嘉庆帝当日遣回,负责接待的官员,全部“交部严加议处”,使团由津至京的费用,责令官员摊赔。这不简单是什么东西文化的不同,而干脆是人文精神的差距。现在影视剧里的那些帝王戏,所有大臣一见皇上,屈膝下跪,诚惶诚恐,那些可悲的演员,叩起头来也算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但磕头磕得再惟妙惟肖,恍如隔世,也不过是一副人格分裂的奴才相。影视剧里把这种国耻般的礼节当成国粹宣扬,乐此不疲,给人什么样的影响呢?无非是宣扬谄媚那种封建等级社会丑恶的傲慢专横、猥琐卑屑,哪里有半点平等、人权的意识可言呢?这给现实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呢?不就是把人群划成级别,上级可以颐指气使,下级必须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吗?人类得进步,要是导演稍有一点良知,还是让电视里那些长袍马褂多行握手礼吧。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手机:13611310027
              
   
相关主题:礼节礼貌
文章来源:魏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