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恩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文化观、历史观、教育观、公共政策,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些都和民族问题相关,属于民族理论的范畴。多元文化主义反映了一种合理的社会诉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些主张相近或相同,但本质上属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在文化多样性问题上,多元文化主义提倡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则讲发展、讲进化;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多元”和“差别”,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多元”和“一体”的统一论者。
王希恩指出,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多元化和多样性,但这些主张稍一延伸便容易沦为文化保守主义、“新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一味强调多元性和多样性的观点不同,尽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于民族主义有着大量的借助和吸纳,但它和民族主义本质上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尊重和提倡“多样性”、“多元化”和特殊性的同时,也尊重同一性、统一性和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民族化”和“多样性”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方针,也将民族融合设想为民族发展的最终归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时,一方面谈各民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坚决反对人为地去消灭民族差别,另一方面提倡民族间相互交往、相互学习,大力促进和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一方面谈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谈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报告之后,与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围绕多元文化主义以及与文化多样性相关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