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谦(1871年-194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不仅是法学家、社会活动家,且一度成为民国政要与思想激进的革命家。他早年中进士,入翰林,但与时偕行,追求进步,以科举最高出身获得者的特殊身份活跃于民国初年政坛之上,并正式受洗皈依基督教,故颇引人注目。现就所知,将其人生轨迹予以展示,以飨读者。
据朱保炯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卷下,徐谦考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甲第八名进士;据朱汝珍编《词林辑略》卷九,徐谦,字士光,号季龙,安徽歙县人,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京师检察厅检察长。当然这是指他在清廷退位前所得最后官职。
徐谦祖籍安徽歙县,于清同治十年四月二十八日(1871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四岁丧父,由母亲的抚养成人。少年时,师从桐城派大家吴挚甫学习经史,每日刻苦诵读。心有灵犀,才堪造就。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南京应乡试,中举人。翌年进京参加会试,中进士,入翰林,在译学馆攻读法律政治科。三十三年(1907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法部参事,主持制定法律,曾参与拟订《司法制度改革条例》。三十四年(1908年),调任京师审判厅长。于主持京师审判厅的一年中,处理历年来积案千余件,深受好评,升任京师高等检察长。宣统二年(1910年),与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许世英共同代表中国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第八届世界改良监狱大会,并到莫斯科、柏林、罗马、巴黎、伦敦等地考察西欧各国的司法制度,开阔了视野。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徐谦与许世英回国。徐谦辞去京师高等检察长一职。民国元年(1912年)初,徐谦与伍廷芳、王宠惠、许世英等人在上海成立国民共进会,以“完成健全共和政体”为宗旨,并以国民共进会的名义发表了《共和联邦折中制商榷书》,主张在中国成立“联邦共和国”,立法权、司法权集中于中央,行政权则分权到地方。
是年4月,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委唐绍仪组织内阁,王宠惠出任司法部总长,徐谦担任次长。6月,袁世凯为实现其个人独裁野心,修改《临时约法》中关于总统颁布命令须经内阁副署之规定,唐绍仪不满袁世凯个人独裁、遇事专横的作风,愤而辞职,徐谦也与其他同盟会阁员一起辞职。8月,国民共进会与同盟会、国民公党及其他几个团体联合组成国民党,徐谦当选为党本部参议。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案发。事后查明为袁世凯主使。为此,徐谦撰《布告国民》一文发表于4月27日的《民权报》,号召国民奋起组织武装反袁斗争。二次革命失败后,徐谦一度对前景悲观失望,意志消沉,便避居上海,兼作律师。其间,某些基督徒朋友劝其入基督教,以求精神之寄托。徐谦云:“若你们有个好上帝,就不该容许袁世凯这种人活在世上。若袁世凯马上死去,我必入教。”恰巧袁称帝不久即暴病而亡,徐谦便履行诺言,正式接受圣公会洗礼,皈依基督,取教名为“乔治”。徐谦自称,入教乃为救国。1917年,中国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为争取在中国宪法上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联合成立“信教自由总会”,徐谦任会长。1918年,徐谦又发起组织“基督教救国会”,并被选为执行委员。
黎元洪出任总统,徐谦任司法部次长。不久,张勋要挟解散国会,徐谦不予赞成又无法阻止,遂复去上海,以作律师和卖字为生。1916年9月,徐谦回到北京,任段祺瑞内阁司法部次长,并负有联络国会中国民党党籍议员之秘密任务。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以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废除“临时约法”及解散国会等倒行逆施。孙联合西南各省地方实力派,于8月25日在广州召开有南下议员100余人参加的“非常国会”。9月初,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10月,成立护法军政府。徐谦于7月随同孙中山南下,并担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然而,西南军阀只是借“护法”之名,对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当与直系军阀达成妥协后,旋即开始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桂系军阀操纵“非常国会”的政学系,迫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一职。孙被迫离粤赴沪,临行前委徐谦为代表,参加军政府政务会议。后徐谦又被桂系军阀控制的军政府任命为司法部长。
1919年1月,徐谦离粤赴沪,会晤孙中山,时值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孙中山派徐谦与陈友仁以南方代表顾问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在巴黎,徐谦等人坚决反对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结果,并反对在和约上签字。徐谦回国后,因不满岑春煊把持军政府,便未回广州而去天津,出任由天主教创办的《益世报》总编辑。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夕,北洋政府十六混成旅旅长兼湘西镇守使冯玉祥,率部队由湖南常德出发,进驻汉口,呼吁南北“早息内争”,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政策。孙中山委徐谦与钮永建去汉口晤冯玉祥,以争取冯脱离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会见中,徐、钮向冯详细介绍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冯玉祥听后,表示很赞成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此后,徐谦便成为孙、冯之间的联络人,常常出入于冯玉祥军中。
1920年10月下旬,桂军在第一次粤桂战争中惨败,岑春煊、陆荣廷、林葆怿等以四总裁名义宣布撤销军政府,北京政府单方宣布“南北统一”。此时在上海的孙中山等通电反对所谓的“南北议和”,并揭露桂系军阀把持的军政府的罪行。11月25日,孙中山偕唐绍仪、伍廷芳等由上海回到广州,重组军政府。11月29日,军政府推选徐谦任司法部长。1921年4月,广州国会召开非常会议,推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徐谦则被推选为大理院院长。1922年,徐谦曾出任北京政府王宠惠“好人内阁”司法总长。
1923年2月,孙中山回广州再次组织大元帅大本营,徐谦和胡汉民、孙洪伊等人被孙中山派驻上海,担任办理和平统一的代表,参加南北议和。在上海期间,徐谦借自身名望多方奔走,创办法政大学,培养法学人才。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长史良,就是该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后南北议和失败后,徐谦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担任文学系主任。
徐谦赞成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委。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是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徐谦表示积极赞成。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并向孙中山发出北上商讨国事的邀请。徐谦也受冯玉祥之邀到京,用“基督救国主义”思想劝说“基督将军”冯玉祥。冯玉祥因娶基督徒李德全为妻,遂改信基督,并要求其所统率的部队士兵信奉基督教。徐谦对冯玉祥后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曾起过一定的推动影响。
此外,徐谦还以个人名义发表通电,赞扬冯玉祥发起北京政变“乃见义勇为之举”,主张解散非法国会,召集和平会议,并认为“前清废帝乃系民国乱犯,应治以国法”。后受冯玉祥之聘,出任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及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委员等职。在北京期间,徐谦还与李大钊等共产党员建立联系。李大钊当时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且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徐谦在李大钊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1925年的国民会议运动及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徐谦被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为政府委员,兼管司法行政。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徐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及国民政府委员兼司法部长。不久,出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主任。 正当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奉军进攻天津,炮轰驻守大沽口的国民军,炸死炸伤10余人,守军被迫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3月16日,日本联合美、英、法等八国向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出大沽口驻军”及“拆除该地国防工事”等无理要求。17日,各国军舰共20余艘云集大沽口,对国民军进行威胁恫吓。驻津外国军队也准备协同出动,终于迫使国民军放弃天津等地,退往西北。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大沽口的罪行,北京工人、学生、农民5000余人在徐谦和李大钊、赵世炎等人领导下,于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徐谦担任大会主席团主席,报告会议宗旨,宣布全国民众一致反对八国通牒、宣布《辛丑条约》无效、电勉国民军为反帝国主义而战等八项提案。会后,群众队伍游行至执政府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重伤200余人,是为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徐谦和李大钊、顾孟余等5人遭到北洋政府通缉。徐谦和顾孟余等人离京取道经库伦前往苏联。当时,冯玉祥因遭奉直联合反对而被迫下野,亦启程去苏联考察。在库伦时,徐谦与冯玉祥相遇,并介绍冯玉祥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7月,徐谦离莫斯科返回广州,任广州国民政府司法部长。10月,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中央执监委员和各省区党部代表联席会议,徐谦作为会议主席团五成员之一参加会议,并讨论了国民政府政纲及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事宜。
1927年3月10日,国民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徐谦向大会作了《关于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经过的报告》。经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努力,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制止蒋介石独裁的决议,撤销了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徐谦反蒋独裁的态度非常明确,在会上提交“提高党权案”、“反对军事独裁成立军事委员会”等提案,并表示矢志遵奉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得到多数委员信任,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主席团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等职,成为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此后,徐谦在实行新的司法制度、收回汉口英租界等方面,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4月2日,蒋介石指使吴稚晖、张静江等人在上海举行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紧急会议,通过“清查共产党呈文”,徐谦则被列入看管监视名单之中。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6月1日与冯玉祥所部的国民军会师郑州。6月10日至13日,汪精卫、徐谦、孙科、顾孟余等武汉政府领导人到郑州,与冯玉祥举行会议。会上,汪精卫谴责蒋介石独断专行,冯玉祥则主张停止宁汉之争,共同北伐。会议决定,设立政治委员会开封分会,由冯玉祥任主席,徐谦为委员,负责党务。通过这次会议,冯玉祥独揽河南和西北的军政大权。
此外,这次会议还为武汉分共和宁汉合流进行了一番酝酿。6月20日,徐谦又参加了蒋介石、冯玉祥、胡汉民、吴稚晖等召开的徐州会议。徐州会议是宁汉合流、共同反共的开始。此后,徐谦借口筹备开封政治分会及河南省立大学而不再回武汉,而是留在开封,因而未参加汪精卫等人在武汉发动的七一五政变。
不久,汪精卫、谭延闓、孙科等向南京政府输诚,组成宁、汉、沪三方面合作的特别委员会,独排斥徐谦一人,并以其“媚共”为由,不许列席特别委员会。后来国民党监察委员会将徐谦列为“附和共产分子”,列入逮捕名单。徐谦避居上海,并于11月17日公开声明不再参与政治活动。不久,徐谦迁往香港,定居九龙。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停止徐谦中央委员的职务。九一八事变后,徐谦与方鼎英等人组织“抗日联合会”,宣传团结抗日,发表演说反对蒋介石的投降行为和独裁统治。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坚持抗日的十九路军被调至福建进攻工农红军。在中共抗日主张的影响下,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和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组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反蒋,并与红军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徐谦参加了在香港召开的筹备会议,并参加了在福州召开的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又被委任为最高法院院长。1934年1月,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内部不和,对蒋介石的进攻处置不当等原因,福建政府最终失败。无奈之余,徐谦只好经厦门再次转避香港。1937年“七七事变”后,徐谦曾回到南京参加抗日活动。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39年9月26日病逝于香港。
1940年9月26日,徐谦因病在香港逝世。作为国民党元老,徐谦先生为国共合作做出过很大贡献,也是前清翰林中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最为亲近、合作最为默契者。毛泽东主席闻讯,在延安特撰写挽联表示悼念。挽联内容为:“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死生同胞,团结促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对徐谦之与时偕行、不断进步予以了高度评价。此外,徐谦一生为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亦曾竭心尽力,贡献颇大,并有多种著述行世。主要有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徐季龙先生遗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