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古老的民族,年轻的自治县——访北川羌族自治县
作者:周竞红 日期:2007-09-27
    初夏之月,成都已十分炎热,乘车向四川北部行进,使渐渐将一个湿热的世界抛在身后,汽车在平坦的路上飞驰,过德阳,进绵阳,当擂鼓镇出现在眼前时,我们面对的便是一个清凉宜人的世界了。转过凉风垭,打开车窗,习习的凉风扑面而来,使人忘记了夏日的炎热,似乎迎来了秋爽,于是,一个绿透的、清爽世界便是你对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最初印象。如果深入的北川,你还会深深地感到,北川到处都充满了故事,比如,正当县城与外界交通关口的擂鼓镇,那里的大“鼓”可非同一般,以至溯及传说时代,据说镇东北狮子山上(又称半月山)有一巨石,使是昔日的一面大鼓,一说,黄帝战蚩尤时,人们在此擂鼓助阵,还有说二郎神降服孽龙,人们在此擂鼓,吓的孽龙闻鼓而遁,才保住了这个绿色世界的平安。在北川人所有的故事里,古老的民族在推进发展中谱出新篇才最吸引人们的目光。
    一、久远的族源史话与今日北川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羌人在商初就与商建立了朝贡关系,殷甲骨卜辞中有“羌方”之属,乃商西强国,常遭到商人的征讨。卜辞中有役使“羌”或“多羌”以及大量以“羌”为祭祀人牲的记载。自汉以来,羌族更是不断见诸史籍,《汉书》更有“羌在西蜀叟”之载,注称汉世西南之夷,“蜀”名为大,故传据“蜀”而说,蜀分为三,羌在其西,故云“西蜀叟”。《毛诗》则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之载;《史记》六国年表则载“禹兴于西羌”,于是今日北川便有了一个禹里乡。汉代曾与西羌屡有战事,战和之间关系也不断加深,而著名的李广将军曾因为自己诱降八百羌人并杀之而悔恨不已,《后汉书》更是专设西羌传以志之。及时唐代,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广为人们传诵。
    据史载,约在春秋、战国期,羌人中的一支,从甘肃、青海地区渐次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便形成西羌,即今日羌族的先人。因而我们说,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族源可上溯至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今日羌族多生活于四川北部的高山之中,无本民族文字,但有自已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除茂县、汶川县、黑水县境内羌区操北部方言外,其余羌区均持为南部方言。2000年人口普查,羌族总人口为30.61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内的几个县,但是,在北川县也有大量羌族人口的分布,据统计,北川县总人口为15.99万人,其中羌族人口约9.20万人,羌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7.54%。
    在北川你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了解人与山的关系,那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每一座山似乎都藏着绿色的故事,因而,北川人告诉我们,在全县2000多平方公里的辖区里,只有土地430多万亩,其中农耕用地只占7.7%,而农耕地中25度以上的耕地占68.3%,这里的土壤质地以砾石土为主,次为壤土、粘土,但是,这里的土壤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虽然耕地资源不是这里的优势,可是,这里林业用地丰富,全县林地面积达241989.8公顷,森林覆盖率76.2%,活立木蓄积量1129.4万立方米。正是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北川打造“天然氧巴”提供了最优条件,加之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于是一个绿透了的北川便展现在人们面前。北川县城设于曲山镇,曲山镇就处在弯曲的山凹里,镇名恰合的这里的地势。
    二、民族区域自治之路
    北川县的设置历史悠久,史载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就正式设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并北川县入石泉县,1914年,石泉县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于是重称北川县。
    1950年北川解放,隶属剑阁专区,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民族压迫制度的影响,北川的羌族多不敢承认自己是羌族,而是借“湖广填川”来为自己是汉族找历史依据。人民政府积极落实民族政策,1950年10月,平武藏区藏族头人杨汝受川北行署的委托,到北川约见青片羌族通司王天荣、刘正兴等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要求其维护社会治安和协助新建人民政府助工作。1952年,北川县第一个民族自治乡——建设藏族自治乡在今青片建立。不过,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才开始在北川得以逐步落实,作为民族区域自治重要的补充形式,一批民族乡在北川建立,1984年将墩上、马槽、良什乡改为羌族藏族乡;1985年,将禹里坝底、小坝、桃龙、外白、小园、开坪、片口改为羌族乡或羌族藏族乡;1986年3月,将治城、青石、璇平、南华、白泥、金风改为羌族乡;1986年5月,又将都坝、贯岭、太洪改名为羌族乡。至民族自治县成立前,北川已是一个辖3镇、2乡、11个民族乡的县。
    在建立民族乡的同时,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政策得到执行,到1989年8月止,全县干部中有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羌族干部3人,区、局级领导职务的60人,乡级领导职务的85人。全县21个羌族乡或羌族藏族乡的乡长也是羌族或藏族担任,并有68人被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虽然北川提出建立自治县的请求,但是限于当时的政策条件,自治县之请未能得到批准,但是,198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北川县纳入少数民族县待遇。
    此后,历届县政府班子都十分重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研究,并积极争取获得政策空间,经过,17年的努力后,2003年7月6日,国家正式批准,成立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县。
    三、最年轻的自治县,民族立法结硕果
    最年轻的自治县也最有活力,自2003年11月,北川自治县县委成立了立法领导小组和自治条件起草委员会,设立了条例起草办公室并配备工作人员,列支了必要的经费。县委安排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北上西进,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到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考察学习,为自治条件的制订提积极的参考。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自治条件的内部试拟稿便面世,经过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反复讨论,先后形成三个讨论稿。拟稿期间,四川省人大分管民族法制工作领导的亲临北川县指导工作,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于是在广泛征求意见、专题调研基本上形成第四稿。2004年10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进行了专题审议,第四稿得以原则通过。随后,自治条例提交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征询意见,并得到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同意上报省人大民宗委征询意见。2005年省人大民宗委向北川县反馈了省级45个部门的意见,北川县在此基础上对自治条例进行了修改。经过多方努力,数易其稿的自治条件终于在2006年1月18日提交县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审议,经过参会143名代表的认真审议,经无记名投票方式,自治条例获得全票通过。于是,最年轻的自治县,出台了最年轻的自治条例,《北川羌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也是北川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这一条例对于规范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益、有效处理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自治县内部的民族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见。
    2006年7月25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对《北川羌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进行了审议,委员们对条例有关内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同时认为,内容精练、条文严谨,遵循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突出了经济建设,突出了生态保护,突出了社会事业,是一部非常具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最后,到会的77名委员对条例进行了表决,获得了74票赞成,自治条例得以高票通过。
    《自治条例》中“五费一收入”(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林业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和8种税收的共享收入),除上缴国家部分外,其余留自治县专款专用的规定,对推动北川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川这个年轻的自治县还在积极探索推进民族立法工作,正在进行完善《自治条件》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有关水资源保护、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单行条件的拟定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最年轻的自治县充满的活力,北川人正在积极探索发展之路,他们正在试图将一些古老的神话,换化成现实的发展动力。北川人很高政策敏感度、积极的学习和研究精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今日北川人,正在依法拓展自己的政策空间。古老的民族正在推动探求着新的发展之路,他们在民族立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于其他民族自治地方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章来源:周竞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