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鄂伦春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民族地区综合大调查简报之六
作者:方征 刘晓春 日期:2016-10-25

鄂伦春自治旗,1951年4月7日建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全旗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1951年,全旗人口只有778人,775人为鄂伦春族。2015年末,鄂伦春自治旗总人口28万,鄂伦春族人口2754人。在自治旗境内,有六个国有县级林业局,四个国有农场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首府加格达奇也分布在这里。

作为森林民族,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猎文化,形成了爱护自然、敬畏自然以及“万物有灵”的文化体系。当鄂伦春人走出森林、放下猎枪、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时,其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快速消亡。党和人民政府对鄂伦春族进行了大力的帮扶,但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很多鄂伦春人难以适应,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猎民靠政府的补贴生活。

近年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曾经以林业产品为支柱的国有森工企业和鄂伦春地方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林业工人的大量转岗,使得这一地区剩余劳动力激增,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就业率下降,自谋生存渠道困难。国有林业、农业和地方部门合并以后,使得机构庞大臃肿,办公效率不高,同时也引发人才大量外流;由于地理、气候和封闭保守等方面的原因,鄂伦春自治旗市场经济发展滞后,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8亿元,长期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依靠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面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种种压力,打开一个突破口至关重要。为此,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打造鄂伦春系列文化品牌。鄂伦春族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森林狩猎民族,直至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还保持着传统的游猎生活。1996年,随着自治旗政府“禁猎政策”的颁布,鄂伦春结束了传统的狩猎生活和生产方式。作为中国采集游猎文化的典型代表,鄂伦春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是国内较好完整保存北极文化的民族之一,具有珍稀性和宝贵性,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高寒地带活态文化的真实写照。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鄂伦春族积累了丰富的森林文化知识,可以分为狩猎文化、萨满文化、桦树皮文化、兽皮文化、地理文化、剪纸文化、服饰文化、医药文化和饮食文化等九大文化体系,是人们认识森林生态和了解森林文化的最佳窗口。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运作、学术研讨和媒体宣传等手段,扩大鄂伦春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以鄂伦春旗为中心,通过文化和资源的整合,打造“鄂伦春旗——兴安岭森林文化”的名片,“鄂伦春旗——北疆避暑天堂”的招牌,“鄂伦春旗——中国北方动植物王国”的优势、“鄂伦春旗——新中国少数民族第一旗”等品牌,通过政策扶持、电视、报纸、网络、广告等媒体进行宣传,为文化产业的开发和提升奠定基础。

2.整合与创新鄂伦春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正在快速消失,抢救挖掘和整理越发显得紧迫。然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并不意味着原汁原味的保存,而是要整合出精神层面的文化精髓,通过艺术加工和内涵升华,使之更具有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使狩猎文化更具有生命力。近年来,自治旗以乌兰牧骑和古里乡莫日根民间艺术团为代表的文化团体,影响日益深远;以鄂伦春民族文化研究会、博物馆、广电局、文化馆和作家协会为代表的文化部门,组织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但是,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仅仅依靠鄂伦春旗自身的力量去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不够的,必须加强与国内外文化专家、文艺团体、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整合与创新,才能打造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3.建议建立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和养生产业。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鄂伦春旗政府、国有林业和农垦等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共渡难关,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等手段,不断进行创新和包装,开发文化产业。而建立鄂伦春族森林游猎文化保护区则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选取交通便捷、适合开发的一定面积的林区,通过政策支持、规划设计、资源整合和科学管理,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使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在这里延传。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文化资源是鄂伦春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积极开发养生、避暑、度假、研学和旅游等产业,利用地方优势条件,打造开发高端文化产品,促进消费,带动经济产业的发展。

4.建议组建文化教育和森林知识传授基地,研发高端生态产品。大兴安岭是寒温带动植物的摇篮,是人们认识森林和了解自然的重要场域。建议通过科学普及工作和民族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森林文化保护基地。大兴安岭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有很多珍稀的中草药。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可以开发出高端的农副产品和医药产品。

因此,积极整合人才队伍、吸引投资、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和扶持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带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条有益的发展之路。

鄂伦春传统婚礼成为时尚  摄影:张林刚

 鄂伦春传统住房:仙人柱  摄影:刘晓春

 参加节日活动的妇女和儿童  摄影:刘晓春

 

文章来源:刘晓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