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建立回应时代需要为民立命哲学社会科学
作者:雷亮中 日期:2016-07-08

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意义,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论断。并且,习总书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指明了新方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做什么,为谁做以及怎么做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点谈个人学习体会。

    一、做什么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回应时代需要(也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性问题)

习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过程中来看待,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古今中外著名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无不是回应所处时代社会历史变革的产物;并且,从古希腊哲学的勃兴为欧洲文明构筑摇篮,到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这些思想也是其所处时代变革的先声,行动的先导力量。因此,习总书记专门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要坚持自身的主体性,突出原创性,努力加强中国特色实践道路的学理研究,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形成中国学派。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则需要(1)立足了中国实践和问题,思考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原创性/时代性)(2)开门搞研究,国内研究要回到国际学术,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源,参与国际理论对话,建立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开放性、专业性);(3)回应全人类共同面对问题,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贡献中国智慧,发出中国声音(民族性、继承性)。    

此外,习总书记还专门讲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反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和实用主义立场。这就要求在研究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理论创新。

正如习总书记讲话所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面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真问题,回应时代需要,坚持自己主体性,在方法上秉持开放态度,不拒绝古代的东西,不拒绝外来的东西,也不拒绝未来的东西,用国际学术概念来阐述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及其制度安排,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二、为谁做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谈到的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这句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两个重要使命:一是解释社会;二是服务及改变社会;对此,习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要求。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明确自己为什么人做这一立场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这里,人民不是一个空泛的虚的概念。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都存在本学科的学术研究伦理原则,比如美国人类学协会就有专门关于人类学研究伦理规则的条款。其中涉及研究者如何看待/对待研究对象,比如尊重/保护/互利/福祉等一些重要原则。这些原则某种程度上也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以人民中心的原则。但就个人理解而言,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性的要求超越了一般的学术伦理规范,要求学术研究不能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研究不是孤芳自赏,满足个人爱好和兴趣(个人爱好和兴趣学术研究重要动力);学术研究有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学术不是为个人服务,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三、怎么做: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内在、外在协调发展机制)

(1)外在: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学术环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领导同志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加强政治领导、引导;同时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六要:

要把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

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

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

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领导同志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

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

(2)内在:哲学社会科学主体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建设问题:(能力建设/学术规范建设)

提倡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大力弘扬优良学风,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形成风清气正良好学术氛围。

我们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在这一伟大时代,中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着广阔天地来实现自己为民立命的历史使命,科研工作者大有可为,应该有所作为。

 

文章来源:雷亮中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