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创新项目“少数民族古文字和古文献的信息处理”学术报告会综述
——沈钟伟:“波斯文《脉诀》研究——14世纪初的汉语口语语音”
作者:孙伯君 日期:2015-06-30

 

沈钟伟教授作报告

报告进行中

 

2015年6月16日下午,创新项目“少数民族古文字和古文献的信息处理”邀请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语言文学和文化系沈钟伟教授做了题为“波斯文《脉诀》研究——14世纪初的汉语口语语音”的学术报告,王延中所长主持了报告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本所的相关领域的专家聆听了沈教授的演讲。

沈钟伟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语言学家,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师从王士元教授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柏克莱校区语言学硕士和博士。现任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语言文学和文化系正教授。兼任美国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执行秘书长,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中国语言学集刊》)主编,美国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中国语言学报》)副主编。对音变理论、语音学、动态语言学、官话起源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涉及语音变化的机制和数学模型,根据古代民族文字,如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字、波斯文中的汉语转写,构建汉语官话的早期历史、汉语标准语历史和汉语方言形成机制等。

沈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波斯文《脉诀》中的汉语音译部分的书写体例、版本、价值和前人的研究情况。波斯文《脉诀》是传为蒙古伊斯兰王朝宰相拉施特(1247-1318)所作《珍宝之书》的一部分,根据中国医书《王叔和脉诀》翻译而成,其中汉语歌诀部分用波斯文音译,并加上了波斯语的注解。伊朗德黑兰大学出版社1972年影印出版了波斯文《脉诀》,所根据的原本是收藏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阿雅·索菲亚(Aya Sophia)博物馆编号为No. 3596的一个抄本。借助北京大学波斯文专家对《脉诀》歌诀中的汉字音译的转写,对照中文《脉诀》,可以获得相当可靠的汉字读音。与元代遗存的韵书、韵图和其他的音译材料相比,波斯文《脉诀》中的汉字音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其他材料所无法替代的元代汉语的语音信息,是一份极为可贵的材料。此前,俄罗斯汉学家龙果夫于1931年发表论文,根据12张照片中345个汉字音译尝试性研究了当时的汉语;之后,日本汉语学家桥本万太郎也对波斯文《脉诀》做了初步研究,并在国际会议上报告了这一成果。根据这一线索,日本汉语学家远藤光晓于1997发表了“王叔和(脉訣)ペルシャ語訳に反映した14世紀初中國音”一文,对波斯文《脉诀》的版本、形制做了详细考证,也对波斯文中的汉字读音做了分析整理,列出了声母表和韵母表。

其次,沈教授对《脉诀》中近5千个汉字,9百多个不同汉字的波斯文译音中所反映的汉语音系进行了分析,并参照同时期的《中原音韵》(1324)的19个韵及其声母系统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通过分析音系异同,辨认方言区别,认为波斯文《脉诀》汉字音译中显示的音系特征大部分和元代的标准官话相同,唯入声字经常出现塞音韵尾-p,-t,-k,显示了南方方言的特征,即波斯文《脉诀》中的汉字译音是对一个带有南方口音的官话的记录。

报告中沈教授展示了根据波斯文中的汉字音译构建汉语官话音系的缜密思考,对于利用民族文字中的汉字记音材料研究古代汉语极具启发意义。

文章来源:孙伯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