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1世纪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简报第4期: 民族单位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郭宏珍 日期:2015-08-31

“民族宗教与社会稳定”座谈会

民族单位文艺演出队演出

 

2015年7月22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师市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库来西·沙吾提主持召开21世纪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民族宗教与社会稳定”座谈会,阿拉尔市副市长廖肇羽出席座谈会。调研组成员刘文远、郭宏珍、弓新、卢玉文、席霍荣、王耀、杜娟、殷卫滨、罗涛及院科研局干部熊厚、马文琛参加座谈。师市统战部、政法委、民政局、武装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三五九旅研究所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并作发言。

第一师阿拉尔市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居住,民族人口主要集中于一团、四团、五团、十一团和托喀依乡等单位所属的民族聚居连队。近年来,师市党委把加快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的重要工作,围绕影响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以造血为主,长期扶贫和短期扶贫相结合、以长期为主”的工作思路,通过生产物资支援、科学技术指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帮助民族单位开展生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在发展集约化养殖业、突出特色林果业、推广滴灌技术、实施高效农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民族单位产业结构,稳步推进生产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和创业园区建设,第二、三产业初步发展,涉及传统畜牧、民族手工制品、民族餐饮、特色干果等行业;重视农牧民专业技术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邀请专业人员对农牧民进行棉花种植、果林栽培、温室栽培、饲养管理以及防疫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313元提高到2013年的10982元。

(二)结合城镇化建设的进行,加大民族单位公路交通、保障性住房、安全饮用水、用电、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在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同时,引导和动员民族群众到小城镇居住,逐步形成“大杂居、小聚居”格局,推动各民族共同生活,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

(三)民生事业得到改善,社会保障稳步推进。通过团乡(连)共建或者对口帮扶的形式,新建改建基层卫生院(室),增添医疗设备,选派专职医护人员,改善民族单位医疗卫生条件,提升就医水平,解决民族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民族单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农牧民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积极性提高。

(四)文化教育事业推动力度加大。通过制定民族教育发展规划,科学推进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加大对民族单位校舍、食堂、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提高民族教师汉语教学水平;并出台政策,引导民族学龄儿童进入汉族学校,逐步实现民汉合校、民汉合舍、民汉混班;投资新建一批基层文化站、活动室、运动场,配备排球网、羽毛球网、乒乓球桌和音响设备,组建文艺演出队和排球队,通过季度汇演和比赛,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

(五)农牧民青年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序开展。通过农牧民国语和技能培训,使待业青年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和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达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的目的;在民族聚居单位开展汉族职工与民族职工“结对子”共建活动,通过汉族职工对民族职工传、帮、带,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落实劳动用工政策,协调劳务关系,安排民族待业青年到团场和工业园区就业,提供民族青年就业率。

2015年7月23日,调研组一行前往阿拉尔市托喀依乡调研民族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继观摩了托喀依乡产业结构调整及六队红枣种植示范点、集约化养殖业及二队畜牧业养殖示范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及一队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城镇化建设及一队“富民安居小区”、托喀依乡中心双语幼儿园、托喀依乡创业园建设,观看了托喀依乡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片,并与托喀依乡宗教人士代表、老干部代表和农民代表座谈。

托喀依乡是一个兵团民族聚居团场,也是兵团唯一的民族乡,下辖8个行政村,居民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居住高度分散,与师市5个团场连队相互交织杂居,与周边1市(阿克苏市)、3县(新和县、沙雅县、阿瓦提县)、1镇(喀拉塔勒镇)接壤,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嵌入式社会结构。全乡耕地11.8万亩,园林2.2万亩,常住人口1638户,4959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98%,全年乡辖区流动人口5000人左右,乡管辖人口近万人。近年来,兵师党委重视托喀依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多途径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注重文化宣传引领,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集约化养殖,壮大优势产业。乡党委开展了牲畜私营化改革,鼓励发展10到50头(只)规模的庭院养殖,投入1710万元重点扶持发展集约化养殖业。2014年牲畜存栏达48000头(只),较2010年增加了65%。

(二)实施高效农业,大幅提高棉花单产。在兵师党委和统战部门的支持下,该乡大力实施节水滴灌、土地平整和渠道防渗等农田水利建设,截止2014年,全乡实施节水滴灌4万余亩,该年棉花单产均达到390公斤。

(三)突出特色林果业,增强示范带动效能。乡党委以扶持精品园建设为典型,鼓励发展红枣、梨、核桃、杏子等适合乡情的特色林果业。截止2014年,全乡林果业面积达22000亩。

(四)依托浙江台州援建资金,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文化,提升教育和科技水平。近年来,共建保障性住房600户,总建筑面积32590平方米,涉及援疆资金670万元;援建基层组织阵地4个,文化礼堂2个,建成集党建、办公、文化礼堂、医疗为一体的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总投资400万元;援助建成维、汉双语幼儿园,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6.3平方米,设有幼儿教室、活动室、办公室、午睡室、餐厅等功能分区,可容纳120名幼儿入院学习、住宿、就餐、娱乐、游戏,总投资160万元。

(五)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把事关全乡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作为重点,扩大投资规模,保持投资对经济的强势拉动作用,2012—2014年,共实施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额达到2.99亿元,涉及住房、供水、道路、亮化、供热、基层阵地、双语教育、农业设施、公共设施、防洪等十余重点项目。

(六)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乡党委为8个行政村配备专职文化宣传员,配备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设施和音响设备,组建文艺演出队,每季度在乡汇演参赛,各村每周集中一天举办排球赛、跳舞和时装走秀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文章来源:郭宏珍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