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鄂伦春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作者:刘晓春 日期:2017-04-05

2017年3月18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鄂伦春地区发展与边疆和谐稳定”为主题的高层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大连民族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和来自北京、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国内专家、学者及民族文化人士共百余人参加了论坛。本次大会与以往不同,参会人员不仅有学者、政府官员,还有来自鄂伦春族地区的基层干部和非遗传承人。会议的特点是,鄂伦春族参会代表比例很高。如呼伦贝尔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阿荔惠,全国政协委员、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孟松林,鄂伦春自治旗第一任旗长白斯古郎长子、鄂伦春自治旗原人大主任赛林先生,鄂伦春族著名服装设计师阿丽艳女士,以及来自黑龙江省的关金芳、关小云、魏春华、魏云华、莫少华等。

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记、北京市鄂伦春族联谊会会长刘翠兰主持开幕式,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丁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钟廷雄,国家民委计财司司长李春林,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副旗长王成石等先后致辞。

丁宏教授说,研究机构和政府合作创新,符合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2000年开始,对包括鄂伦春在内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进行调研,为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起到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作用。今年1月中旬,中央民族大学调研团深入鄂伦春自治旗,了解当地的文化,受到当地人士的热情欢迎。

方勇书记在致辞中说,今天非常高兴,大家聚集在民族所会议室召开研讨会,欢迎大家对民族所进行考察、指导。我代表民族所科研人员,感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呼伦贝尔市党委政府、鄂伦春自治旗党委政府对我所去年大调查项目的支持与帮助。鄂伦春调研组在调研期间,得到自治旗党委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建议:大力传承鄂伦春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快鄂伦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加大对现实问题的调研力度,为鄂伦春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钟廷雄致辞。他说,鄂伦春族是人口较少民族,但是社会关注度还是很高的。学者专家对鄂伦春的发展和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等问题,非常感兴趣。今天的会议就是很好的明证。令人高兴的是,各级政府对鄂伦春的发展也很关注。这次论坛,为理论和实践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很有意义。学者们聚焦一个民族地区的发展,集思广益,谋求发展。希望本次论坛的召开,能擦出火花,为鄂伦春族和社会和谐发展出谋划策。目前,国家民委在文化工作上的关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现状的把握。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和特殊困难,需要提出哪些特殊的政策等。二是提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三是积极督促、指导和推动有关方面的政策实施,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作,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和交融。

王成石副旗长代表自治旗向大会致辞。他说,多年来,鄂伦春民族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且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随着鄂伦春民族下山定居、禁猎转产政策的实施,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传承人锐减等因素,导致传统鄂伦春民族文化消融。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研究鄂伦春地区发展和鄂伦春民族文化的著名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根据鄂伦春民族实际,全方位、多角度的为鄂伦春民族发展建言献策,自治旗将虚心接受和采纳,并将此次论坛的成果运用到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诸多领域。

第一场报告,阿荔惠、孟松林、莫少华、冬月等,分别以《座拥世界级资源,打造高品质鄂伦春》、《关于鄂伦春森林狩猎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中俄鄂伦春族跨境交流与区域发展》、《鄂伦春自治旗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思路》为题做了主旨发言。

第二场报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麻国庆的主旨发言《鄂伦春研究的人类学意义》引发关注和讨论,白兰研究员的《范式与现实的困惑——研究中的鄂伦春族与政策中的鄂伦春族》成为焦点和话题。色音研究员对此做了精彩点评。他说,麻国庆和白兰两位专家,都是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国内外人类学界权威专家。今天所讲的内容涉及面很广。麻国庆教授的鄂伦春研究的人类学意义,是以非本民族的局外人,来研究人类学理论的思考和观点。白兰女士是鄂伦春族代表性的学者,非常关注现实当中的发展和未来的问题。二者关注点不同,但共同的话题是发展和现代化问题,如何传承鄂伦春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小民族与大发展以及文化自觉概念的学术思想,都是源自人口较少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提出来的。此外,中央民族大学李劲松先生的《全域旅游与新时期鄂伦春旗旅游发展》报告,方征教授的《鄂伦春自治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报告,都为第二场主旨发言增添了色彩。

第三场报告的发言人,主要来自基层。呼伦贝尔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乡长白晓勇,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民族乡乡长张慧,从各自民族乡的特点,介绍了保护民族文化和民族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内蒙古鄂伦春民族研究会秘书长关红英,全面介绍了鄂伦春自治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展开情况。关金芳女士的发言题目为《白银纳民间艺术团的发展与民族社会的振兴》,关小云女士介绍了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非遗传承工作情况,并现场展示了非遗传承人的刺绣作品和剪纸作品。

第四场报告的关键词是:鄂伦春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政策的反思。毅松研究员对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地位的判断是,具有高峰地位,建议建立桦树皮文化博物馆。吴雅芝研究员认为,鄂伦春族符合较少民族的所有特征,是真正意义上的小民族,并对清朝以后鄂伦春文化变迁和消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阐释。刘晓春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鄂伦春族的特殊性与发展对策》,从全球和当代的视角,阐释了鄂伦春狩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张天彤教授通过实证研究,对如何加强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问题提出了设想,探索高校和民间艺术合作的最佳模式。王小平女士的发言内容是,乡土教材和鄂伦春族的发展。汪丽珍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一路一带战略下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讲述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唐戈副教授提出,有关鄂伦春区域研究问题,不能忽略汉族,更不能忽略鄂伦春族与汉族的关系,提出了北方渔猎带的概念。易华研究员从生态旅游视角,讨论狩猎传统与生态旅游,理论观点具有权威性。

为期一天的论坛,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祁慧军教授、李丽教授、祁进玉教授、戴成萍教授、丁宏教授、麻国庆院长等全程主持评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全程听会。学者们的敬业精神,让参会的鄂伦春人非常感动。与会人员通过现场对话等环节深层次交流讨论,共谋鄂伦春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模式,使大家对国家的政策和规划、国外少数民族发展情况、狩猎民族发展的困惑、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和路径、地方基层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社会关系和社会治理途径、鄂伦春猎民生存的状况、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文化现状与保护方法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使与会人员对鄂伦春狩猎文化的宝贵性和濒危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全体参会代表合影  摄影:张林刚

鄂伦春非遗传承人关金芳发言  摄影:张林刚

 

文章来源:刘晓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