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2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承办,《民族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两家杂志协办。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各职能局、民族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民族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领导和知名专家参加会议。
中央统战部民族工作局副局长下上同志在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座谈会对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很有必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理论创新,对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他希望与会专家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发挥研究专长,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局长李进峰在致辞中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切实落实好文化强国战略。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指出,中国多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传承与壮大,成为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写照,主要表现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具有共生关系、包容关系、互鉴关系、共进关系和共享关系这五大鲜明特征。五个关系共同促进了多民族文学文化中的共同意识,通过多元性、包容性、互鉴性、共进性和共享性,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学的关系形式。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翔教授代表承办方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致辞,他结合自身研究和担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杂志副主编的工作实际,分享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共同理论体系建设的路径和举措。
座谈会第二阶段由民族所副所长王锋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从“五个共同”和“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党的民族工作理论的新论断和新成果。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基地首席专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何生海教授分享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五个共同”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共乐教授重点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政治保障等问题。民族所原副所长黄行研究员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了阐释,强调要并行不悖地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等相关工作。
座谈会第三阶段由民族所副所长丁赛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就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中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导”“和”“润”“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启梁教授(挂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就民族类高校服务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功能、新时代民族院校办学的遵循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的理论维度作了发言。武汉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江国华教授就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内在尺度和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王娟副教授针对中国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成果的知识普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就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