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0)——“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决胜全面小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20)》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塞尔维亚、泰国等8个国家的10位学者,以及国内20余位专家就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和热烈讨论。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出席会议并致辞。

“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20)——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 通讯员供图

作为“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20)——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的主编,王延中所长介绍了皮书研究“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实践进程与成效的主要内容,分别总结了较为详尽的脱贫攻坚做法、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并基于此在宏观政策、政府和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延中所长将民族地区和“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成功经验主要归纳为: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明确且层层夯实责任,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效率;着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提质增效,财政投入和对口援助增速加快,全国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扶贫方式、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党建扶贫发力,各级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定点、驻村、结对认亲等帮扶措施多样,扶智与扶志相互融合,多方协同助力脱贫攻坚。该书也指出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主要包括: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艰巨,防止返贫的相关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因地制宜确定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的持续时间有很大难度;产业扶贫中优势特色产业占比有待提高,一些产业发展后劲乏力,自我发展能力还未真正养成;贫困人群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很难短时间扭转,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薄弱,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还需进一步努力。

他还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中国研究民族问题的专业机构,除研究民族理论政策问题及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等问题之外,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反贫困问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许多专家学者深入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田野调查研究,撰写了很多高质量研究报告。这些报告集中反映了各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的效果,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本年度民族发展蓝皮书的出版发行,也是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为主的专家学者,在认识中国实践、开展学术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方面产出的一个最新成果,是系统总结梳理中国民族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经验的一次尝试。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