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印巴关系的爱恨情仇
作者:王剑峰 日期:2019-03-01

  

            

  20192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有争议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系列事件。214日,印度中央储备警察部队车辆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高速公路上遭遇恐怖袭击,造成至少42名警察部队人员死亡,数十人受伤。穆罕默德军宣布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该组织,巴方则否认自杀式袭击与自己相关。作为报复,26日印度空军凌晨出动12架战机越过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轰炸并摧毁巴控克什米尔主要恐怖分子营地。巴基斯坦军方指认印军战机侵入巴控克什米尔,拒绝印方所谓在巴控克什米尔发动反恐行动的说法。作为反击,27日巴基斯坦空军早晨空袭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空军两架战机稍后越过实际控制线,遭巴方击落,一名飞行员被抓获。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的武装冲突由来已久,已逾70余年。这次冲突中,两国总理面对公众舆论的压力,也都发下狠话,放言诉诸军事行动。此次相互空袭事件不由得引发人们想起70多年前这个英属殖民地的流血分离,以及分离以来相处的艰难岁月,由此开始担心印巴双方的相互敌视会不会升级。

人们不禁要问,印巴冲突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从1757年英国在普拉西之战获胜后到1947年撤出印度,英国在印度进行了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不断,这既有英国殖民者统治的惯用伎俩,也有两大宗教根深蒂固的夙愿。在二战后民族主义的大潮下,19478月,英国最终放弃印度殖民地。在离开这片土地之前,英国打算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决定把它拆成两个国家,实现一个族群一个国家:一个是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另外一个是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孟加拉本来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1971年印巴战争后获得独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离导致数百万人大移民,数十万人因为宗教冲突而死,留下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简称克什米尔)悬而未决,这一地区穆斯林占多数。为争夺这个峡谷地区,战争很快爆发,最终巴基斯坦占领其三分之一的地区,印度占领其三分之二的地区。

 

        

   虽然克什米尔地方政府一度达成协议,同意该地区为印度的一部分,但联合国不久建议举行公投,让这里的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但令人遗憾的是投票之事一直没有进行,两个国家各自控制属于自己占领的地区,但都企图控制整个地区,控制线两侧的军队擦枪走火,已成家常便饭。加之克什米尔地区藏匿了诸多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组织,他们经常诉诸暴力,驱逐印度在此驻扎的军队。印度及西方一些国家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这些军事组织和那些插入印度的恐怖主义者。2008年暴恐分子在孟买进行了4天的恐怖活动,造成160多名无辜者死亡。

 

 

          

 如何解释当下突发的紧张形势?最为直接的原因是2019214日穆斯林极端分子的自杀式恐怖袭击。当日下午,约有2500名印度中央储备警察部队人员乘坐约78辆车在控克什米尔南部的普尔瓦马县一高速公路上行驶,从查谟前往斯利那加。一名年轻的自杀式袭击者突然冲击了警察部队的车辆。爆炸发生之后,武装分子随即与警察部队发生交火。这是近30年作为严重的一次袭击。但是毫无疑问,也有一些政治力量在边界一带运作。

此次印巴冲突中也有大国因素的影子。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变。长期以来美国援助巴基斯坦,而现在政策重点放在印度,意在把印度培养成遏制中国在亚洲扩展影响力的桥头堡。当然,美国也表现出对恐怖主义蔓延的担忧。227日,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呼吁两国的领袖保持冷静,避免态势升级,同时他也敦促巴基斯坦采取实质性的行动阻止恐怖主义群体在其国土蔓延。中巴友谊源远流长,日益加深,双方在国际事务等重要领域相互配合,成为周边关系的典范。在印度战机闯入巴基斯坦领空以后,中国在此问题上也呼吁双方保持克制。

印巴关系则因此次事件倒退,出现棘手的外交政策困境。与此同时,美国特朗普总统与朝鲜领袖金正恩正在河内会晤,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以及如何实现朝鲜半岛永久和平。另外,中美贸易谈判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仍未达成最终的协议。看似简单的冲突事件背后也许蕴藏着重大玄机。

 

 

             

接下来可能的演变是什么?近几年,类似事件也曾发生过。2016年极端主义分子也曾攻击驻扎在克什米尔乌里的印度军事基地。作为反击,当时印度军队跨过控制线,针对恐怖分子营地执行了政府称之为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军事行动。乌里之后印度这一军事行动得到西方国家的共鸣。但是本周的军事冲突中,印度的战机被击落,飞行员被抓,形势也许会升级,必须管控这种冲突中的报复性螺旋。另一方面,军事冲突也有可控的一面。这取决于大国的外交斡旋。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极端主义分子也许会在印度境内发起恐怖袭击,毕竟恐怖主义威胁仍然在印度徘徊。印巴双方应该在外部斡旋的条件下,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减少猜忌。从历史来看,所有大的战争之所以爆发几乎都是由于错误的揣摩,鉴于双方所拥有的武力,需要认真考虑是否承受得起这种错误猜忌所带来的巨大代价?世界历史饱尝了简单事件带来巨大危机的恶果,因此,通过斡旋,开展对话和谈判,防控危机进一步升级,已成为各国共识。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宗教的因素在冷战后时代,在国际政治格局多变的时期,依然是国际冲突的重要赛点之一,其长期性、世界性、隐显变化不可小视。注: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