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准确把握《通知》和《意见》精神建设独具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作者:方勇 日期:2020-06-29

习近平总书记2020522日在内蒙古代表团讲话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要求,更是对全国民族工作的要求。“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的概念,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的一贯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这次在内蒙古代表团再次强调,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用的高度重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提出的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求,民族所党委每年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先后对内蒙、四川、新疆等地进行了调研,发现很多好的做法,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总结提炼,聚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途径的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阐述。民族所始终积极主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要求,尤其是去年底根据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于20199月共同印发的文件《关于申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通知》,我们在凝聚民族所全所力量的基础上进行了申请,在56家申报单位两轮非常激烈的角逐中,民族所以10家正式基地之一的形式入围,此外,还有5家单位作为培育性基地被纳入进来。其中,我们民族所是唯一的一家科研单位,其他入围单位均为高校。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于20203月共同印发《关于公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中央于201910月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根本遵循。我们将按照《通知》中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建设要求,按照《意见》中提出的“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努力把民族所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深入研究《通知》精神,把握基地建设重点

 

《通知》中强调,各研究基地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练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加强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推出民族研究重大学术成果,将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我们应该在研究基地建设中,对《通知》中体现的三个关键性要求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是我们研究基地建设的重点。一是《通知》中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练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加强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推出民族研究重大学术成果”,这里强调了研究基地成立的目的,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来开展独具特色的研究。由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成立了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为了使各个研究基地有所侧重,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并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要求我们各研究基地要“凝练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要求各研究基地在自己的特色方向上,“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推出民族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为此,我们在总结分析民族所过去的研究积淀成果和现有科研人员研究力量的情况下,确定了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民族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并组织成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研究专项。

民族所将组织、吸纳所内各学科的力量,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工作: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史。主要以史料为主,研究阐释“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过程,总结提炼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全所各学科将从现实的角度去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路径和发展方法,主要以田野调查为主,发现各地方如何将党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变成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行动的方法、经验和典型。从这两个方面提炼总结,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概念和实践方法。

二是《通知》指出,“将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这里强调了研究基地不仅要出成果,也要出人才,而且成果中不仅要有学术创新成果,还要有服务决策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理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民族所作为民族研究的国家队,对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把握更加精准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研究的坚强阵地、民族研究的最高殿堂,有建言献策的政治优势和学术优势。同时,因为民族所自1958年成立以来,无论是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还是三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调查,民族所在服务决策方面有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所以,民族所在研究基地建设中要把服务决策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针对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以及民族领域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组织优势力量进行专题研究,为党和国家决策咨询服务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通知》中指出“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智力支撑”,这里强调了民族研究机构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作为民族研究的一个重要抓手,要以此来推动民族研究“三大体系”的全面建设。关于学科体系,民族所的学科体系有我们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民族所是国家从事民族研究的专门机构,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变化,民族所成立了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学和民族语言等四大学科片的十四个研究室,几乎涵盖民族研究的各个学科。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社会的发展,民族所的学科也正在不断作出调整和走向完善。可以说,民族所的学科体系十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民族所的学科体系建设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供智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民族研究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上下功夫,我们会集中力量,打造出一部分有影响、有价值的优秀成果。我们要通过研究,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概念和实践方法”,并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深入研究《意见》精神,把握基地研究重点

 

中央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是我们研究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的核心依据。《意见》中强调指出“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等薄弱环节。”《意见》中提出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这也是四部委联合出台《通知》的重要因素,要求我们从事民族研究的工作者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智力支撑,要求我们从事民族研究的机构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话语体系上有所作为,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意见》中有三个具体要求,是我们研究基地特别重视的三个方面,也是我们研究基地研究的重点。一是《意见》中提出的“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的观点,为我们研究基地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更加立体、全面的研究视角。我们的研究要根据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去研究,要着眼于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着眼于新时代出现的两个大局,着眼于新时代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眼于新时代中央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着眼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为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是《意见》中的“以各族群众为主体”的要求,准确界定出了我们研究基地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我们的研究对象要以各族群众为主体,而不是某个单一民族,我们的研究对象至少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研究这些民族群众之间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中如何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及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角色、行为、作用和感受等为重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为评价依据,从而提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途径。

三是《意见》中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我们研究基地具体工作的开展确定了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这里提出了两个“根本”,一个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另一个是“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我们认为一个是行动要求,一个是行动结果,即“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行动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结果导向。2017年,民族所在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时,全所职工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民族工作的要求,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仅仅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我们认为贯彻落实这三句话的关键,要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行动上下功夫。这次在《意见》中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又一次强调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行动的重要性。《意见》中关于如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了很详细的方法,《意见》强调,要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合感情的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发扬民族所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研究基地

 

民族所作为民族研究的国家队,我们在研究基地建设中应起到表率作用。民族所秉承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定位”的职责定位,始终以“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研究的坚强阵地,是民族研究的最高殿堂,是党中央、国务院民族研究的思想库、智囊团”为己任、为骄傲。民族所有60多年从事民族研究的历史优势,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和丰富的成果。在实践方面民族所始终坚持田野调查的学科优势。民族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中一定要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努力打造独具造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一要发挥“阵地”优势。国家民委赵勇副主任20206月在民族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调研时,对民族所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民族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指导整个所里面的研究工作。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这一点是坚定的,是明确的。”作为民族研究的国家队,民族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民族研究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指导民族研究工作。因此,民族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将认真研究系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理论的脉络,加强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理论的精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理论指导研究基地各项工作,重点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开展民族所研究基地工作。

二要发挥“基础”优势。全所各学科将以民族所雄厚的基础研究底蕴,从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等对“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提炼“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如何从民族史的角度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给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同时还给我们指出了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从我国五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探索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和方法。  

三要发挥“田野”优势。国家民委赵勇副主任在民族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调研时肯定,“民族所把田野调查实证研究作为立所之本。我觉得这是你们一个好的经验,也是一个鲜明的特点。”全所各学科将从现实的角度,以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各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深入研究,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概念。谢伏瞻院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局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动员讲话中提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最深厚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亿万人民的社会实践。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一次大考,也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素材,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谢院长给我们指出了现实研究的切入点,我们应发挥民族所田野调查的优势,特别是发挥大调查的优势(我们有三次大调查的经验和基础),开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的专项调查,总结各地各族群众在携手防疫抗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和方法。

当然我们民族所还有很多其他优势,如民族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国家治理智库民族发展研究部和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等平台,有9个民族研究的国家一级学会,有民族研究的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有对外宣传的民族研究英文刊,还有院所多个民族研究的中心等。我们一定要发挥民族所自身的优势,在关键节点发力,出高质量成果,高水平人才,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