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俄边境口岸黑河市爱辉区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实践
作者:刘晓春 日期:2021-06-24

全国政协近日在黑龙江开展“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党外委员专题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边境地区是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做好新时代兴边富民工作对于加快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深化睦邻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面积14446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84.3公里,是首批对俄沿边开放口岸,是国家守边、固边、兴边、富边的战略要地。爱辉区是199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黑河市改建的县级区,位于“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北起点,是《瑷珲条约》签订地、首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一带一路”中俄节点城市、刺尔滨河流域鄂伦春族神话故事的发源地。目前,全区有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等26个少数民族,有3个民族乡,29个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1.94万,占总人口的10.05%。2005年、2009年、2014年、2019年爱辉区连续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6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

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河市爱辉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区各民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划,黑河市爱辉区制订了6项区级民族规划,出台了36条普惠性办法,把民族团结工作上升为全区战略。分别用创建年、巩固年、提升年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全区干部职工创建参与率达90%以上,创建活动上升为全区行为。创建工作采取多种模式,把民族团结延伸到医院、军营、边防、高校、商服、服务窗口,充分发挥各行业优势,活化创建形式。组织系列主题活动,把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制定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制度,借助对俄口岸优势,将民族工作融入中俄互访交流中。黑河市爱辉区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凝聚民族团结进步能量,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声音、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发挥网站、新媒体等传播优势,在爱辉电视台开设“推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爱辉”专栏;在乡村、社区绘制宣传墙55面,发放宣传单、宣传海报9000余份,组织政策宣讲20余场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中。在机场、高速公路设立擎天柱宣传牌6块,全面推动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大力助推少数民族乡村振兴

在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上,黑河市爱辉区始终把“发展经济、致富增收”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工作主题,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发展合作经济,培育特色农业,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注入活力,爱辉区民族乡村人均收入连续八年超全区平均水平。黑河市爱辉区整合资源禀赋、区位要素,深挖产业潜力、经济动力,把民俗特色优势升级为经济新动能。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引导民族乡村发展集约化、合作化经营,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原料基地+少数民族农户”模式,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3个民族乡、29个民族村注册各类合作组织50个,占全区的25%,吸纳社员1842户。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开展场区合作,由农垦经营60%耕地,转移全乡50%的农民就业。二是培育特色产业。借生态发力、凭资源发展,支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四嘉子满族乡发挥近郊优势,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发展绿色蔬菜、经济作物种植,西瓜等无公害经济作物已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发挥临江优势,建成鲟鳇鱼养殖基地和挂袋木耳种植基地。新生鄂伦春族乡依托丰富的水草资源和独特的狩猎文化,发展鄂伦春马、野猪等特色养殖。三是打造民俗旅游业。深入挖掘鄂伦春传统文化内涵,投资2193万元建设博奥韧广场和原始部落景区,开发漂流探险、自然观光、垂钓度假等旅游项目,成立旅游公司、艺术团、手工艺品厂等服务旅游产业。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区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鄂伦春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获批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将瑷珲古城文化与沿江少数民族村的特色景观、民俗文化和旅游要素结合,构建黑龙江右岸民族特色旅游观光带。外四道沟俄罗斯民族村、坤河达斡尔族村获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爱辉区旅游收入为10.49亿元,接待人数264.2万人次,民俗旅游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

爱辉区坤河乡达斡尔族南迁广场 摄影:刘晓春

关注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环境

一是加快发展民族教育。近年来,已投入2582万元,新建和改扩建3所民族学校,教学面积、办学条件均高于普通学校,全部通过国家普九验收,民族学校初、高中升学率达95%以上。二是提高医疗待遇。投入402万元,新建和改扩建3个民族乡卫生院,医疗环境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鄂伦春族农民新农合费用由财政代缴,大病救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万元。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凭身份证可在指定的医院就诊,可享受住院床位费、辅助检查费减免10%等优惠政策。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把基础设施与民族元素、符号、景观,同步设计、统一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民俗景观带。近年来,修建通村、村内道路452公里,新建、改造自来水管线41公里,解决了6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区民族乡村道路通畅率、通邮、通讯和安全饮水入户率均达100%,客运交通站点全覆盖。三次实施大规模的鄂伦春新居建设、旧房改造工程,建成新居25栋50户,提供鄂伦春族群众免费入住。四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制定精准脱贫进展台账、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少数民族乡村率先脱贫。集中供养少数民族“五保户”和困难老人,优先聘用鄂伦春族18周岁以上无固定职业人员为护林员。每年补贴鄂伦春护林马队9万元。集中组织民族村妇女免费参加全国通用的育婴师培训,现已有67名妇女获得了国家四级育婴师证书。

 

爱辉区新生乡鄂伦春新居 摄影:张林刚

生态文明创建共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宜居家园

民族交往交流作为人们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特有方式,必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受制于环境。优美适宜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也为人与人交往、民族与民族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创造了舒畅、和谐的氛围。黑河市爱辉区生态环境优越,是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之一,2019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辖区耕地面积173 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大豆生产基地。林业经营总面积120万公顷,主要有红松、樟松、柞树、桦树等30余种。为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落到实处,黑河市爱辉区严格考核管理,构建完善生态制度框架;推动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持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经济蓬勃发展;打造生态家园,倡导和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弘扬生态文化。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小兴安岭风光 摄影:刘晓春

注重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

黑河市爱辉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制定民族地区人才发展规划,完善民族人才选拔机制,把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干部任用等工作中优先录用少数民族人才; 把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助学金纳入预算,出台升学加分、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对鄂伦春族考入国家重点院校一表的学生,全额补贴学费;对考取硕士以上学历的学生,再加2万元的奖励,提升民族群众教育水平,大力培育高素质民族人才。目前全区共有少数民族科级干部116人,占全区科级干部总数的15.1%, 3个民族乡中民族科级干部比例达45%以上。

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注重传承与交流,繁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黑河市爱辉区坚持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成功申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个、文化遗产传承人10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文化遗产传承人18人。多次邀请达斡尔族学会、鄂伦春族学会成员进行民族语言、歌舞授课活动;新生鄂伦春族学校每周开设一节民族文化课,采取“手口相传”的方式,传授狍皮、桦皮、剪纸等手工技艺,让少数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改造鄂伦春岭上人博物馆,建成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使更多的人了解鄂伦春族的历史与文化。编撰出版《爱辉古今名人传》《瑷珲历史文化论坛文集》等系列文化书籍,系统挖掘、梳理民族文化精髓。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达斡尔族“库木勒节”、满族“颁金节”、瑷珲镇“上元节”已经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品牌。每年都举办民族运动会、民族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汉族、鄂伦春族、满族、达斡尔族群众齐聚爱辉,边疆民族文化实现汇聚交融。各族群众对自己生活的地域文化产生了使命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统领下,黑河市爱辉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各种形式使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抵御西化、分化等各种思想的意识与能力;深入发掘民族团结的历史根基,特别是维护国家统一、开发边疆、抵御外辱的共同历史经历。瑷珲历史陈列馆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二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整体上推进民族团结的社会心理建设,营造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社会心理氛围。对于为国家固守边疆、维护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及个人给予物质、精神等表彰,使边疆地区不同民族身份的公民自觉、主动、积极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国际间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机制

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中俄边境地区生活着众多的人口较少民族,他们的存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也为东北亚地区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机遇。跨界民族是中俄两国不可忽略的文化纽带,黑河市爱辉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驱动,赴俄罗斯远东地区考察学习,借鉴俄罗斯的发展经验和治理政策,并结合本国当地实践,努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友好互信的基础上,爱辉区政府与俄罗斯阿穆尔州腾达区、雅库茨克市古宾区等地建立了民族交流互访机制,双方互派代表,参加了两国的“古伦木沓节”“驯鹿节”“恩萨赫节”等重要节日,特别是不定期举办的双边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了黑龙江两岸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爱辉经验”为中国边境口岸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范式。同时,作为对外窗口城市,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也为周边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中俄跨界民族节日互访 图片提供:姚棉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