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纪录片《马背上的守护》亮相央视网新闻频道
作者:刘晓春 日期:2024-01-02

2023年11月5日,央视网消息:《马背上的守护》通过记录马背上山林守护人的故事,带领观众走进鄂伦春人的家园,让观众感受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对祖国辽阔疆域的守护。

  该片以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护林马队为拍摄对象,16分钟的时间,让观众深入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生活以及守护祖国大森林的家国情怀,体会到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是中华民族瑰丽的宝藏。“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就守住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该片导演吴恰堪奥伦是北京长大的鄂伦春小伙,自幼喜欢摄影,拍摄的图片曾被一些杂志和图书刊用。2020年,他拍摄导演的专题片《猎殇》获第九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纪实类二等奖。《马背上的守护》是吴恰堪奥伦导演的又一篇力作。该片通过对护林马队队长莫采强的日常记录,展示了鄂伦春人的美好生活和家国情怀,拓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影视叙事的视野。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鄂伦春族9168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整个鄂伦春族仍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以狩猎为生。1951年,内蒙古鄂伦春旗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53年,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全部下山定居。
  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护林马队成立于1953年,当时主要肩负护林防火巡逻、林地清理等重要任务。历经七十年风雨,一代又一代护林员初心不改,始终坚守在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护林马队所到之处,多是车辆难以到达之地,山高林密,只能骑着马、靠经验进行拉网式护林巡查。在爱辉区境内有人迹罕至的大小山峰30余座、河流16条、100余个草塘沟、40余个地营子和放牧点。这些都是他们夜以继日坚守的阵地,骑马颠簸百十公里是他们的常态,队员们毫无怨言,全心全意守护着祖国的大森林。兴安岭深山密林丛生,一旦起火,多是路况极差,机动车无法到达之地,护林马队会在防火指挥部紧急调动下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寻找起火点,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准确方位,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控制火势蔓延,通过无线电指引扑火队选择最佳行进路线,到达最佳扑救位置,为防火扑救争取宝贵的时间。鄂伦春人与森林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们爱护山中的一草一木,除了日常防火,保护野生动物、反盗猎也是护林马队队员履行的职责。春秋巡山防火,冬夏打击非法盗猎,队员们从不掉队,任险象环生。除了雷击,一般情况下森林很难起火,偷猎、滥砍滥伐的人多了,就会引发火灾隐患。护林马队的任务就是在护林防火期清理出上山采药或偷猎的人。几十年来,护林马队进山清理的捕兽钢丝套、捕兽夹、陷阱、裹着羊油的炸子、拦河捕鱼的千层网数以万计,抓获和制止盗伐人员400多人。先后参与扑灭大小森林火灾近200多场。保护加强了,兴安岭的树更密了,野生动物也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护林防火过程中,鄂伦春马功不可没。鄂伦春马的独特之处是灵活敏捷,善于爬山和穿越密林,耐寒韧性,不择食,耐饥渴,是严寒森林地带的优良品种,是护林防火的交通工具,更是鄂伦春人心中神圣的象征。
  在过去,护林马队的成员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猎人。生活在兴安岭的鄂伦春人在儿童时期就要从祖辈那里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猎人,首先要学习的并不是枪法有多准,对山林的敬畏是一名猎人基本的素养,优秀的鄂伦春猎人熟悉兴安岭的地理环境,更熟悉兴安岭的物种分布,因此护林马队队员护林防火经验都很丰富。森林如何思考?家园如何守护?他们的眼神和言行就是最好的答案。
  现任护林马队队长莫才强是一名老党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全村人心目中的好村长。他常常把队员们聚到一起,给他们讲党的历史,讲鄂伦春族的故事,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鄂伦春今天的幸福生活。工作条件虽然艰苦,充满未知和挑战,但护林马队始终不忘党恩,秉承着勇敢坚毅的精神,传承着守护森林、保卫边疆的使命,把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奉献给兴安岭,守护好祖国北疆的绿水青山。如今,莫才强已经年过花甲,心脏已放了三个支架,骑马巡山对他来说还是很危险的,但他放心不下心心念念的兴安岭,仍然骑马巡山,跟着马队,重活干不了,就给队友们做做饭、喂喂马。作为一个老党员、老村长、护林马队的队长,他告诫自己必须这么做。
  这个特殊的马队,从1953年正式组建,时至今日,风风雨雨七十载,一代又一代鄂伦春护林员,从青春年少到双鬓染白,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兴安岭,守护着祖国这片骄傲而神奇的土地。
  鄂伦春护林马队老队长:刘本占 
  鄂伦春护林马队老队长:吴福兴  摄影:张林刚
  
  20世纪80年代的鄂伦春护林马队
  鄂伦春护林马队巡山途中  摄影:张林刚
  马队迎宾  摄影:张林刚
  新时代鄂伦春护林马队风采  摄影:张林刚
 
  作者按:本人参与了该片的大纲讨论和部分撰稿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