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生态移民与环境影响评估”国际研讨会
作者:杜发春 日期:2005-10-26
    2005年9月27-28日,“生态移民与环境影响评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简称“社科院民族所”)和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联合主办,日本国立综合地球环境研究所协办。这是中日双方学者第二次在北京召开生态移民国际研讨会。参会代表共35人,其中日本学者8人,来自日本民族学博物馆、综合地球环境研究所、立教大学、名古屋大学和东北大学。国内代表分别来自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党校、宁夏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城市环境研究中心和社会学所。
    在9月2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郝时远所长代表社科院民族所致开幕辞并发表了主旨演讲。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小長谷有紀教授、综合地球环境研究所窪田順平教授分别代表日方主办者和协办者致开幕辞和发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宋建军研究员、宁夏大学王朝良教授分别就“中国生态移民的起源和发展”、“宁夏吊庄移民及其环境影响”作了发言,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讨了生态移民与环境的关系。开幕式由社科院民族所色音教授主持。
    郝时远教授在主旨演讲中认为,生态移民由于其动因被定位于生态环境及其所引起的问题上,故属于移民研究中的特殊类型。同时,生态移民研究又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任何单一学科的学者都很难对其作出全面科学的阐释,故它属于一个交叉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导致生态移民的主要动因有:生存条件恶化;生态环境与环境治理,如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多样性;自然资源利用和开发,如水利、电力资源的开发;古迹文物保护等。郝时远教授提出了有关生态移民和环境影响的三个问题:一、生态移民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仍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还在探索之中。二、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十分密切,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文化的消失,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三、生态移民是在政府引导下来维护生存与发展的。中国的生态移民主要是在西部地区,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已有70万人实施了生态移民,在未来的计划中,西部地区还要有700万人实施生态移民。
    9月28日下午,会议举行了闭幕式,所党委书记揣振宇到会讲话,代表社科院民族所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指出生态移民与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色音教授、小長谷有紀教授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组织者对会议发言和讨论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会议在生态移民研究的质和量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会议还决定2006年中日双方继续举行生态移民国际研讨会。
    本次会议分为五个专题:生态移民政策与地方实践,移民村庄与文化变迁,生态移民与扶贫,退耕还林还草与环境影响,环境评估与管理。中日双方学者围绕上述专题,分享了各自研究成果,就生态移民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和评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达成了一些共识。会议收到论文27篇。(杜发春供稿)
文章来源:杜发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