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集”结项报告会
作者:“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集”课题组 日期:2012-12-31

 

结项会进行中

结项会进行中

 

《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集》印刷版样张

 

电子地图样例

基于WebGIS的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集网络演示版

 

2012年12月19日,由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黄行主持的2010年立项院重大课题“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集”在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召开了课题结项报告会。会议由黄行副所长主持,评议专家丁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赵小兵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王远新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呼和研究员(民族所)、刘正寅研究员(民族所)和课题组部分成员等10多位人员出席了会议。

课题组从研究背景、主要工作、成果简介、继承与创新、问题与展望等五个方面汇报了课题完成情况,并对课题开发完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网络演示版进行了演示。课题最终成果包括两大部分:《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集》印刷版和基于WebGIS的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集网络演示版。

该课题以民族所50多年来科学研究和田野调查所积累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资料为主,结合最新的实地调查,集成基于GIS空间分析形成的多元文化现象综合研究成果,以印刷本和网络电子版等多种成果形式,编制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文地图集》。该地图集从民族学视角完整系统地对本国少数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语言、文化等人文地理现象进行综合反映。是国内首部以我国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综合研究地图集,在民族学人文地理资料的翔实丰富方面,在民族学人文地理空间分析研究方面和人文地图绘制方面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该课题将新兴信息技术GIS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产生多元化的科研成果;动态更新基于地理视图组织的研究内容;为民族学人类学提供自动化科研手段;对人文社会学科基于GIS技术的应用提供实验和推广经验。

该课题传承保护了我国丰厚、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我国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宣传了国家民族政策,展示了民族研究最新成果,为国家制订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材料,也增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安定。

评议专家赵小兵指出:本课题GIS技术与民族学相结合,将静态数据以动态形式可视化的展现给用户,这个研究走在了学界前面。课题内容涵盖了民族分布、历史、文化和语言等多个学科,较为全面。关于GIS在人文科学的应用研究,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切入点。希望电子地图在服务上更贴合用户的需求,界面更直观,数据库查询功能更详细,未来能提供给社会共享。

评议专家王远新指出:本课题内容较全面,成果较好,填补空白,有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但是存在各专题部分历史数据收集困难,无法获得的问题;个别数据没有使用最新发布的,显得信息有点滞后。此外,部分图稿的文字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准确,不要出现文字错误。

评议专家呼和指出:本课题的选题好,非常有意义。课题和各学科专家合作,建立了民族学各子学科大量的数据库,并整合了民族地区第一手实地考察资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GIS技术和大量数据绘制了民族学地图,但需要注意是否涉及版权问题,未来需要长期不断的数据更新维护。

评议专家刘正寅指出:本课题进行的研究和开发非常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历史地图研制方面有两点创新之处,一是采用电子数据来动态制作历史地图,二是在1987年版历史地图基础之上加入了后期的历史研究成果。但是还有一些需要修订、完善之处,例如历史图幅没有显示对应的具体历史年代,希望以后修改时能补注清楚。

评论专家丁宏指出:本课题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项目,项目设计很好,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综合研究实力的优势。但是从民族学角度,民族分布只体现了历史民族区的划分,没有体现经济文化区域的民族类型分类,希望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展示,此外部分地图图例还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来选择更适合的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本课题采用GIS、数据库和网络信息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和全面综合展示,在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方面都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和肯定。但该课题绘制的地图需要在内容和文字表达方面进一步完善,电子版地图功能也需要更加丰富。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