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各民族在首都北京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研究”课题组赴北京市密云区实地调研
日期:2022-11-09

10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赵罗英助理研究员与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学斌、铸牢(古籍)研究室主任马丽、干部于倩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金善女,硕士研究生邹诗茗、张禹等9人组成的“各民族在首都北京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研究”课题调研组,赴密云区穆家峪镇北穆家峪村以及古北口镇河西村、古北口村进行实地调研。密云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办主任何长来、民宗办干部杨俊杰及宋文海、李云霞、陈锦荣、穆德林、罗长春、门果林、学海燕、常海全、张玉山、宋立胤、张春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一、穆家峪镇北穆家峪村调研纪实

图一、图二:北穆家峪村第一书记陈锦荣介绍北穆家峪回族村的基本状况 

上午十时许,调研座谈会在北穆家峪村委会召开,穆家峪镇党委副书记宋文海主持会议。北穆家峪村党支部书记穆德林首先介绍了北穆家峪村的相关情况。该村是密云区9个民族村中唯一的回族村,回族人口占85%,还居住着汉、满、蒙等族群众。在谈到民族工作的经验时,他认为各民族的相互融入是北穆家峪村民族工作的重点,要重视对阿訇的思想引导。 

北穆家峪村第一书记陈锦荣介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乡村”及推进民族乡村振兴相关进展情况。各级领导部门和村“两委”深入宣传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民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日常生活的交往交流,目前回、汉、蒙等各民族之间除了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有一定差异外,呈现出在日常生活中“不看民族,而是看人品”的良好交融态势。随后陈锦荣介绍了北穆家峪村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他提出要围绕“紧扣一条主线、定位两大目标、抓好六个融入、推进十项任务”,以促进乡村振兴。 

张学斌副主任介绍了本次课题研究的内容,希望课题能够为北京市的乡村民族工作做一些实实在在的研究和探索。她认为,北穆家峪村的民族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展望远景,未来成效必定十分喜人,希望北穆家峪村能够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样板村。 

何长来副部长肯定了北穆家峪村“不论民族,只看人品”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效果,并系统介绍了密云区历史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密云区有42个民族,以“围绕一条主线、构建一个格局、探索一条路径”等工作主线以及“保水护山建生态,建设生态涵养区”等理念,深入挖掘当地移民历史、民族团结历史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建设美丽乡村。通过红色文旅,展现民族精神。建设水库展览馆,通过“决策”“建设”“移民”“保水“”发展“五个篇章展现了密云人民建设水库的奉献精神和奋斗史,将水库的搬迁史、建设史、移民搬迁史与民族历史相融合,依托水库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构建。 

张继焦研究员对密云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并结合自己的调研给出了相关建议。他认为目前密云区的”三交“(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挖掘还不够深刻,要继续追溯研究历史上的”三交“。可结合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如古御道、古城、水库建设等挖掘“三交”的历史脉络,以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当地扎根。 

最后,王延中所长指出,密云区对北京市民族宗教工作的理解、执行、贯彻、落实等方面政治站位很高,并强调民族工作在基层要做的好,归根结底就是基层领导力量要强,要确保党的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懂、有人抓、有人做。并对“不论民族,只看人品”的民族工作思想作出回应。他认为民族工作就像社会治理一样,各民族就如同百家姓,各民族意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没有太多冲突,要强调二者融合的关系,虽然各民族生活方式有差异,但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能过分将此看成民族特色。集体群体存在差异没关系,尊重即可,民族意识不能影响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图三:座谈会现场 

二、古北口镇河西村、古北口村调研纪实

下午三时许,调研团在北京市密云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侨办主任何长来,古北口镇河西村党支部书记常海全,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党支部书记宋立胤、原河西村书记张玉山等领导干部的陪同下深入实地调研。调研团先参观了河西村村史展览馆,接着召开座谈会,了解了古北口镇河西村、古北口村的发展状况以及各民族交融情况。并对村、镇的特色小吃、特色文化、特色民俗进行调研。 

宋立胤书记介绍古北口镇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贸集市之地,由此古北口镇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域特点。接着宋书记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古北口村的历史、文化、产业等相关情况。 

接着常海全书记介绍从古北口站下车,步行200米,即可到达河西村,这里是“中国百家姓村”。 姓氏多达130个,涵盖汉、回、满、蒙古、苗、朝鲜、裕固等7个民族,河西村住着144家民俗户,经营旅游相关产业的共七、八十家。发展好的民俗户,一年能赚三四十万元。老百姓收入高了,日子越过越好,乡村愈发振兴。

原河西村书记张玉山着重讲述了河西村当地的特色语言——露八分。“露八分”,顾名思义,就是说话时将四字格的第四个字隐去,只说出前三个字,而最后一个字才是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老书记举例说到:“‘高高在’呀,你这一大早的干啥去呢?”“我去医院看‘锯齿獠’。” “高高在”指的是一位姓尚的村民,“锯齿獠”指的就是牙,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姓尚的村民去医院看牙。

图四:原河西村书记张玉山正在讲述露八分 

王延中所长根据上述汇报认为河西村作为中国百家姓第一村一方面体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交往隔阂少;另一方面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彼此尊重与相互包容。王延中所长强调民族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差异,这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的精髓。”露八分“虽然是语言文化,但语言只是载体,见证着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此处,和睦相处的历史。最后,王所长认为本次调研十分接地气,对密云区政府以及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促成此次调研表示感谢。

图五:露八分 

图六、七:实地调研

三、小结

图八:调研小组及密云部分领导班子合影

本次调研距离二十大闭幕不久,根据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指示,调研团充分了解和感受到了密云地区”三交“的现状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下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工作状况。本次调研取得圆满成功,与密云区政府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续调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禹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