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专家学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日期:2023-10-07

9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前往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1500余件文物古籍,展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从“大一统”到“大交融”再到“大团结”,每一件文物古籍都令人流连忘返。

  9月26日,民族所召开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交流座谈会。与会人员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主线,结合科研工作实际,踊跃发表参观体会。
  一、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史
  展览中“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大单元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记录着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实证。与会人员表示,中国历史不仅记载在汉文古籍中,也记载在《西南彝志》、满文老档等少数民族古籍中,生动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每一件文物都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自觉增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二、展览生动展示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
  藏、维吾尔、蒙古、哈萨克、朝鲜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译本的《共产党宣言》见证各民族共同的初心。西夏文汉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书上有两种不同的文字,一侧是汉字,另一侧是西夏文。大量的少数民族民间契约和官方文书,充分反映了历史上各民族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关系,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事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依据。千百年来,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展览具有创新的展陈方式和丰富的参观体验
  与会人员表示,展览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寓教于乐,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传递正确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更容易为社会大众接受和领会。展品琳琅满目,有传统服饰、原始文件、古代典籍、铜器、铜鼓以及非遗技艺等。展陈条分缕析,以时间为线,串联突出古代文明史和各民族历史,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性。采用了新科技展示技术,使藏品立体化可视化呈现,充分挖掘藏品价值,沉浸式体验拉近观众与藏品的距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