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及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京召开
日期:2024-01-03
  2023年12月26日,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共250余名理事参加了会议。
  会议进行了第十届理事会负责人增补选举工作。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强世功教授当选为理事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研究员当选为执行会长,会议还增补了其他4位副会长。
  强世功会长指出,中国民族学学会作为民族学研究领域国家级的学术团体,一方面承担着引领民族学研究方向、推动民族学繁荣发展的学术使命,包括推动学科建设、理论建设、学生培养等;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提供资政服务的重要职能。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引领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此,他提出中国民族学学会应当关注四个方面的战略性问题:第一,民族学研究如何回应时代精神的召唤,回应百年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的根本问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民族学研究应当提供怎样的理论支撑、学术支撑和话语支撑。第二,要对目前民族学学科体系和理论范式展开学术反思,尤其要反思这门学科的诞生及其研究假定、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中隐含的西方中心主义,要高度关注民族学进入中国之后,中国学人如何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民族学研究中国化、本土化的努力,我们今天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民族学研究的时代化和中国化。第三,既要总结西方文明处理民族问题的成果经验和历史教训,特别是追溯当今巴以冲突、俄乌冲突在西方历史发展的深层文明根源,更要总结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何以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要将其内在的道理、学理上升为学科、理论和概念体系,只有在这种历史经验的对比中,我们才能产生中国自主的民族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第四,要着眼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展开学科调整和学科建设工作,将学科设置和专业建设看作是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不仅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而且要对民族学展开优化调整,不仅要重点研究如何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要研究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民族,尤其推进世界历史进程的各主体民族,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贡献和学术贡献。
  他指出,大变局时代也往往是提出大问题、产生大学者、做出大学问的时代。新一届的学会将在这个学科大变局、政治大变局的背景下开展工作,期待学界同仁以学术为志业,凝聚理论共识,展开学术讨论,培养青年学人,推动理论创新,共同推动中国民族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丁赛执行会长在致辞中指出,自1981年学会成立至今,学会的发展与国家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紧密相随。在历届负责人与历届常务理事、理事、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族学学会成为民族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会之一,是推进中国特色民族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学术阵地。学会接下来要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议题凝聚学界力量发挥学术引领作用,贡献学会的力量。
  在第十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结束后,中国民族学学会召开了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会议由强世功会长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民族学学会的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会议召开于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是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首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民族学学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为学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