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意涵 ——民族语言和文献信息中心党支部和行政党支部中国国家版本馆参观纪实
作者:木仕华 日期:2024-04-30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贯彻和学习领会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和文献信息中心党支部和行政党支部于2024年4月26日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中国国家版本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意涵”主题党日活动,这次主题党日活动得到了研究所领导的高度重视,由研究所副所长、纪委书记王锋同志带队,两个党支部的全体党员以及部分本所职工共计四十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中国国家版本馆正门)
  (民族所全体同志文华堂合影)
  (参观国家书房)
  中国国家版本馆(国家版本数据中心)为中宣部直属事业单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版本事业,1950年即组建版本专藏国家机构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本保藏、展示与研究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版本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国家版本资源战略规划、统筹协调、整理发掘、抢救保护等工作。负责普查征集、典藏管理中华古籍和出版物版本、印刷版本、特殊版本、数字版本和外国版本等,负责全国版本数据的收集整理、登记注册与长期保存,建设国家版本总库和国家版本数据中心。负责国家优秀版本资源展览陈列与宣传使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建设国家级版本展示窗口。负责组织版本学术研究,为中央和国家机关重大决策提供版本支持,为社会及行业提供版本文化信息咨询服务。负责中华版本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文明对话、国际文化活动及重大会议提供场所和服务。执行并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出版信息服务等职责,是中华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和国家出版信息服务中心,担负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
  (在国家书房倾听讲解展览内容)
  国家版本馆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事业感国运变化、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成就,全面彰显了优秀图书版本为代表的中华版本的厚重内涵与多彩风华,展览精心遴选新中国成立75年来各时期、各门类、各样式的优秀出版物版本约万余册,分区展示反映党的创新理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藏古籍等研究发展成果和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变革的版本。
  (文华堂参观展览现场)
  步入文华堂,绕过五岳三山为主题的巨幅国画,迎面是国家级版本陈列殿堂——国家书房。四周15组巨型书柜,陈列着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营造出中国风格的藏书空间。大气磅礴,高端风雅,令人叹为观止!国家书房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的创设,令参观者犹如置身浩渺星空,博大浩瀚,星汉灿烂,壮美无比。苍穹顶上是一幅宋代石刻天文星图,宝蓝色为底色的星图上精准标注着古人观测所得的恒星及星相的具体位置,明白无误地宣示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的具体寓意: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博大精深。
  (文瀚厅展厅)
  (参观“万年一统:地图展示”专题展)
  文华堂二楼 “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等珍贵的甲骨、简牍、古籍文献、雕版拓片等基本陈列,荟萃中华文明起源、政治、经济、哲学、地理、文学、史学、艺术、科技、教育、军事、民族、交流等13个方面的版本瑰宝。雄辩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同历史时期载体各异的图书版本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介质,造就了不朽之经典,居功至伟。版本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版本的载体从早期的刻符甲骨到纸质书,再到目下的新兴数字媒体,陶石、兽骨、金属、竹木、纸张、数字作载体。器物形态和纸张形态的版本,到数字版本,则开辟了全新的存储介质和展示空间,为版本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最新的理念和形式。
  (文瀚阁)
  展览中对于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多元图书版本文化也作了全面的展示,展出了德格印经院的藏文经版和印刷的藏文佛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藏传佛经的西夏文译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1991年出土于宁夏,是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用实物证明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了宋代。同时展出了回鹘文木活字的字模,见证了中国活字印刷术西传过程中,中华各民族先民的伟大贡献。展览着重展示多民族图书版本各领域代表性图书的精品版本。尤其在展品选择上遵循版本的重要性、稀缺性和关联性,展览内容设计周全精妙,几乎集萃我国历代各民族图书版本之精华,既有藏文《四部医典》、蒙古文《江格尔》、水书文献《庚甲》、满文档案、布依文《盘古前皇》纳西东巴文经典《舞谱》、察合台文文献、毛南文汉字文献、形制丰富、内容连续、内涵厚重,印刻着文明发展流变、勾勒着文化发展脉络、沉淀着民族精神基因,彰显中华文化图书版本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文瀚阁中,设立了“渊溯津澜——《四库全书》文瀚合璧”古籍展。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同台展示了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阁所藏的《四库全书》的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的全面风貌,实现“四阁四库合璧”。让观众在多民族精彩多样的版本世界,领略中华版本文化独具的价值与无穷的魅力!大家既醉心于明代《永乐大典》的鸿篇巨制和博大精深所折服,也为清代《四库全书》的宏富系统的体大思精的巨构所震撼。
  (翻阅《永乐大典》珍本)
  这些精品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华各民族图书版本之精华,形制丰富、内容多元、内涵厚重,镌刻着文明发展流变的轨迹、勾勒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脉络中所洋溢的民族团结精神基因,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立场与风范,深刻反映出新中国70年社会变革、发展进步与伟大成就。展览既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也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德格印经院藏文经版、宋代西夏文活字印本)
 

 

  (“赓续文脉”印章雕塑)
  文华堂南广场,有一枚“赓续文脉”印章雕塑,由边长1.6米的整块寿山石雕刻而成,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枚寿山石印章。赓续中华文脉的经典版本浩如烟海,蔚为大观。这枚印章印在了大地上,那是中国版本的最大载体。文瀚阁位于建筑群中轴线的北端,坐落于台基之上,借鉴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庄重典雅。中央总馆的展览有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版本”“毛泽东思想经典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典版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典版本”等重要的构成板块。
  (参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文种版本)
  作为本次展览的核心展区,新时代图书版本展出了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类图书版本。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梁家河》、“理论热点面对面”书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各类主题图书版本以及关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各类图书版本。
  此外还有“基本陈列专题”主要有:“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以及作为“专题展览”的专题有:“版本工艺”“中国邮票”“中国货币”等展览,这些主题各异的展览以生动的展品和丰厚的内容展示新中国70年社会变革、发展进步与伟大成就。版本馆收藏和展示的这些版本,突显了固本浚源,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书写中国故事,凝聚着出版人的苦心孤诣,承载了几代出版人的美好记忆和奋斗历史。展览专门设立纸质版本体验区、网络版本体验区,丰富观众的鉴赏、阅读体验。国家版本馆为广大观众持续奉献图书版本的文化盛宴。展览除图书版本之外,还全面展示了形式多元各异的卷轴画、木版水印、连环画、宣传画、影像制品、年画、连环画和宣传画等内容也是国家版本馆的特色馆藏。通过版本这一独特视角,彰显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化出版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出版工作,注重发挥版本传承文化、服务时代、资治育人的重要作用,展示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各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观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国古代绘画神韵的高精度、大开本图像文献集成。为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厘清其真伪和流传提供了最清晰、最权威的传世图像,是目前研究中国艺术史的“百科全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入编的许多海外收藏作品,都是长期未公开发表或未见高清图版的国宝级文物。由于传世文献材料的片面与缺失,考古发现的图像与绘画材料,往往能激起不同学术背景研究者的热烈讨论。高清图像的批量出版,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观看“渊溯津澜——《四库全书》文瀚合璧”专题片)

 

  (观赏《大唐西域记》等经典名著的不同版本)
  此次参观,我所同志从内心深处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在政治、社会、经济等,特别是文化领域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以及中华文明所走过的辉煌历程,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事业的执着、激情和梦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版本发展变迁史中深刻感悟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汲取前进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激发爱国热情,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透过一个个版本,可以感受到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与奋斗精神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与决心。
  (民族所全体同志在文瀚阁前合影)
  党支部-民族语言和文献信息中心党支部和行政党支部全体党员通过参观国家版本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普遍感到收获不菲,通过本次参观,大家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大变局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业落到实处,担负起社科研究者全新的学术使命,在科研实践和知识生产创新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学术文化进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