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应用民族学研究室和学会联合党支部、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室与理论室联合党支部与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牛街西里一区社区党支部联合党建活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城市社区经验”主题展开,活动主要由实地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两部分组成。
牛街西里一区社区居住着19个民族的群众五千余人,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和谐共处。在牛街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孙莉同志的带领下,社科院团队成员参观了设在居民楼一号楼里的民族手工艺品展柜,展柜中陈列着社区居民制作的鄂伦春桦树皮画、北京毛猴、皮影、面塑、赫哲族鱼皮艺术、鄂温克太阳花、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蒙古族羊毛毡画等非遗手工艺品。这个民族工艺展柜以非遗文化展示为抓手,传承民族情怀、弘扬民族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展现。
参观居民楼里的民族手工艺品展柜
支部成员在同心楼前合影
走出同心楼,一行人来到牛街街道掷子文化活动场地。掷子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强身健体运动,牛街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掷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以武会友、以武为乐、以武强身、以武为礼,以掷子文化为抓手,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支部成员与牛街掷子队成员合影
支部成员接下来参观了颇有特色的议事长廊、邻友荟、图书角等社区服务功能设施。牛街西里社区通过石榴籽宣传队、一对一帮扶、社区心理辅导、健康讲座、日常义诊、清真美食制作交流、巧手编织、居民物品置换、反诈宣传等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活动和睦邻里关系,团结各族群众,将工作落实到居民日常的点滴生活中,构建春风化雨、和煦温暖的社区文化生活。
支部成员在社区议事长廊合影
参观结束后,三个支部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首先,由同心党支部书记、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就党委基础工作、亮点工作、社区服务工作中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邻里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接下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交流发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丁赛副所长首先感谢牛街西里社区支部领导的详细讲解和介绍,对牛街社区党支部建立和合社区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敬意,并就城市社区如何做好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的居民进行有感有效的管理进行了提问交流。民族文学所的毛巧晖研究员就牛街社区如何组织民族节日以及社区之间交流活动进行了提问。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应用民族学支部书记姚宇研究员对牛街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细致深入、扎实有效颇有感触,就如何将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机融合进行了交流发言。民族文学所的阿比古丽副研究员有感于社区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社区活动的动员组织,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舒瑜副研究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下的基层社区工作的新特点进行提问。牛街社区支部针对这些提问,结合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解答。
经过这次联合党建活动,支部成员表示从基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工作实践中收获颇丰,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一次“接地气”的学习交流。
座谈交流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