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党委书记赵天晓率队,带领民族所新疆历史与发展研究室和世界民族研究室相关研究人员,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人口较少民族问题、文化润疆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8月18—20日,调研组在伊犁州调研。18日访问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与县委县政府各部门领导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该县整体情况及锡伯族发展现状;调研“小白杨”爱国戍边纪念馆,学习原型人物程富胜同志“扎根边陲、忠诚奉献”的小白杨精神;调研锡伯古城,实地了解该县锡伯族人口的西迁历史、民俗文化和非遗保护成果。19日调研组赴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和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调研,广泛了解边境地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成效。20日调研组在伊宁市参观伊宁市石榴花展览馆、乌孜别克大院,考察乌孜别克族的语言、文化、习俗传承与发展现状;调研汉家公主纪念馆,了解汉代中原王朝与西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历史。
8月21日—22日,调研组在昌吉州调研。21日与奇台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座谈,后赴大泉塔塔尔族乡开展实地调研,在大泉湖村调研组与村干部深入交流,并入户塔塔尔族家庭访谈;参观走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调研该村作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国文明村发展经验。22日,赴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入户调研,了解乌孜别克族的现状;实地调研木垒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鹰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新疆锡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三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乡,较深入地了解其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同时,全面调研伊犁州和昌吉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跨境民族、国通语教育、“三交”、文化润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和优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