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所老领导严雄克同志逝世
作者:邸永君 日期:2007-02-0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原分党组书记严雄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月 26日0时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月1日上午10时,民族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菊厅为原党组书记严雄克同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党委书记揣振宇、所长郝时远和研究人员以及老同志30余人前往送行。
    严雄克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原分党组书记严雄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月 26日0时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严雄克同志原名严雄,原籍湖北鄂县,1919年3月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实业家家庭,自幼接受过良好教育。先后毕业于上海马业公学、上海铁华中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在学习期间,逐步接受进步思想,向往革命,追求进步。1937年8月,他参加革命,先后任上海救亡协会记者、上海印刷工人互济会教育委员、《救亡日报》(由郭沫若创办)前线特派记者等职,并以“申江”、“子牧”、“萧斧”等笔名发表通讯报道和评论,显示出卓越的新闻才干。其间,曾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监狱两个月,后经组织营救出狱。不久,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的工作,参与创作抗战题材的剧本,并任文协组织的“上海宣传团”副团长,为抗日救亡工作奔走呼号。
    1938年4月,严雄克同志赴武汉,在郭沫若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编辑。5月,赴革命圣地延安,任陕北公学高级班助理员,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社会科学教员。1939年—1940年,入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中共中央生产指导处秘书,兼技术指导员。1941年10月起,任中央财务处党总支书记。1943年,任延安青年救国会主任。此间,曾被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授予“模范工作者”称号,为抗日救亡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严雄克同志奉调赴山东工作,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华东军区卫生局党总支书记、卫生部政治部宣传科长、华东军区医院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医院党委书记等职。为党和军队的卫生工作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严雄克同志先后任南京兵工工会副主席、华东兵工工会办公室主任、第二机械工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1956年,严雄克同志调北京工作,任全国总工会机关党委第三书记,并负责医务工会的筹备工作。
    1959年,任北京《工人日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文革期间,严雄克同志受到不公正对待。1970年,被下放到新疆塔城地区支边,先后任塔城地委副书记,《新疆日报》社领导小组副组长。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1979年,严雄克同志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任分党组书记,开始了民族研究的领导工作。同年,“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成立。选举牙含章同志为理事长,严雄克等同志为副理事长。严雄克同志是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出身的高级干部,他懂英语,兼通德语。进入民族研究所后,他不顾年事已高,仍努力进取,主编了《民族问题理论论文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至今仍是不少民族学专业高校学生的参考书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985年10月,严雄克同志光荣离休。但他仍然关注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综观严雄克同志的一生,早年一腔热血,参加救亡;奔赴延安,寻求真理;中年投笔从戎,以身报国;解放以后,就职工会,长期办报;被遣支边,任劳任怨;晚年治学,终有所获。他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努力,原则性强,信念坚定,作风深入,治学严谨,堪称后学晚辈的楷模和榜样。
    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前辈,老领导,是民族研究事业的一大损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在缅怀对严雄克同志的同时,加倍努力,把民族研究事业继续推向深入。
    严雄克同志千古!

              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委员会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严雄克同志治丧领导小组
                                 2007年1月26日
相关主题:严雄克
文章来源:邸永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