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史论坛2016年第一讲简讯
作者:彭丰文 日期:2016-03-17

乌兰研究员在作学术报告

讲座进行中

3月8日下午,由民族历史研究室主办的民族史论坛2016年度第一讲在我所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由民族历史研究室副主任彭丰文主持,我所退休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乌兰研究员主讲,讲座报告题目是《蒙古文历史文献中涉及“国”及其相关概念的一些表述方法》,我所专家学者与中央民族大学达力扎布教授、钟焓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乌云毕力格教授、北京大学王一丹教授及相关高校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乌兰研究员长期耕耘于民族史研究领域,在蒙古史及北方民族史、蒙古语历史文献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在学界享有盛誉。乌兰研究员曾先后在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讲授有关蒙古史语文学、《元朝秘史》选读、蒙古文与蒙古历史文献、中国民族史等方面的课程,出版学术专著《〈蒙古源流〉研究》《〈元朝秘史〉校勘本》,与国外同行有密切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本次讲座中,乌兰研究员通过对蒙古文历史文献的梳理,探讨了古代蒙古人对“国”及其相关概念的一些表述及其演变过程和形成原因。乌兰研究员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指出,从蒙元时期到清代,蒙古人虽然主要以ulus(兀鲁思)一词来表示国家之义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出一些细微的变化。报告第二部分探讨了蒙古历史文献对蒙古自身及周边政权的认识,早期主要是“从东方日出之地至西方日落之地为止的区域”的概念性表述,16世纪后半叶以后则出现了“tabun öngge dörben qari ulus”的说法,意为“五色四藩国”。报告对“五色四藩国”观念的文化源流、基本内涵和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辨析,认为五色四藩国之说具有很深的藏传佛教的影响,一方面,蒙古人通过藏文史书间接受到佛教经典四天子说的影响,获得五方国的格局概念;另一方面受到藏传佛教五方佛及其颜色搭配的启发,为五方国配以相应的颜色。俺答汗时期,蒙古右翼部落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结合蒙元帝国时期的统治形势创造出五色四藩国之说,试图通过佛教观念来抬高俺答汗的政治地位。报告第三部分介绍了古代蒙古人对中原汉人、汉地或中国的称谓,指出主要是以Kitad一词来指称,有时也使用Nanggiyad(囊加歹)或 Nanggiyas(囊加思,南家子)、Jaqud(札忽惕,乣)之名。自清初正式出现Dumdadu ulus(中国)之译名后,使用率逐渐增加。如今Kitad(ulus)为蒙古国的人们所沿用,Dumdadu ulus为中国境内的蒙古人所沿用。

乌兰研究员的讲座报告加深了对民族历史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启发了对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融互动关系等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关于“五色四藩国”的论述非常具有创新意义,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报告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围绕乌兰研究员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大家纷纷发言,对报告中提到的蒙古历史文献中的“国”的概念、“五色四藩国”观念的来源与内涵、历史上蒙古人与周边民族在政治、文化观念上的交融互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切磋。本次讲座活动开阔了学术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收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的效果。

 

 

文章来源:彭丰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