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成立
作者:宋小飞 日期:2019-12-04

2019年11月27至28日,所党委书记方勇教授率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峰等4人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就建立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与通辽市政府、内蒙古民族大学进行商谈。三方就组建西辽河流域文明专家工作站达成一致。11月28日,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签约与成立揭牌仪式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通辽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郝茂荣,副市长亓彦伟,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陈永胜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主持。

 

三方签署协议

西辽河流域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现在已有的考古学文化中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等,通辽市境内的南宝力皋吐一次和哈民忙哈遗址均曾入选当年考古十大新发现,如此序列完整的考古学文化遗址在西辽河流域发现,说明西辽河的重要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及西辽河流域为中华文明三大源头。遂为了能够对西辽河流域文明有深度研究,三方决定共同合作建站,建站目的即对西辽河流域考古、历史和文化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且能把挖掘的学术成果转化,能为通辽市的旅游文化产业进行材料的充实和智慧的指导。

签约仪式上,通辽市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内蒙古民族大学三方签署《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书》,同时,三家单位还共同为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揭牌。

西辽河流域文明专家工作站成立揭牌

西辽河流域文明专家工作站揭牌

仪式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方勇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发现,中华文明是由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西辽河流域的许多文明构筑的一个总体。在“中华文明发展与中华问题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关注西辽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两创”课题目前也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之一,而西辽河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所以我们要关注西辽河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文化成果转化,我们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原则,我们中国社科院要充分发挥我们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人才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对西辽河流域文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攻关,为地方政府咨政献言,发挥好我们中国社科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重要作用。

通辽市副市长亓彦伟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西辽河流域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辽市是西辽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区域,以通辽地区为核心的西辽河流域,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极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是通辽市深度实施院(校)地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推进产学研融合、搭建创新驱动载体的又一重大成果,对于探索中华文明基本特征、阐释中华文明形成和国家演进过程、讲清楚西辽河文明优秀基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的当代价值,具有积极的作用与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为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传承,促进地区文创旅游产业发展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陈永胜指出他们作为高校的明显优势。内蒙古民族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学校建史悠久,学术科研平台众多,目前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就有六个,所以他们具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市政府相结合建立工作站的基础和条件,他们也希望围绕西辽河流域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自然会给西辽河流域文明带来新的变化,在文化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主角,经济配角已经屡见不鲜,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希望能够经过课题小组的深入调查研究,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能对西辽河流域文明不仅进行历史地深入研究,还有现实转化地深入研究。 

西辽河流域文明工作站揭牌会议 

参观博物馆,了解西辽河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