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调研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并与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带队的中央四部委调研组亲切见面并交流。他在讲话中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和谢伏瞻院长对四部委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承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基地的依托单位,将以全院力量提供各方面保障,全力支持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做好基地各项工作,在推动民族研究“三大体系”创新中做出更大贡献,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大局。
2020年2月,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办公厅联合发文,公布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名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入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由中央四部委联合设立,依托有关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民族研究机构,是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首批共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10家单位入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等5家单位入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的民族问题专业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和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2年两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77年归属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所以民族学、人类学为平台,以人类社会民族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展我国民族历史、语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文字文献和世界民族问题等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的研究。研究所现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学与人类学四大学科片,14个研究室,分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绝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中央四部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而统筹实施的重大科研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高度重视,谢伏瞻院长先后三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在基地申报和建设过程中要把牢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做好科研工作,更好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为民族学研究做贡献。高培勇副院长也作出批示,要求民族所抓住发展契机,把科研、管理特别是资源整合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入选基地中唯一一家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基地依托单位,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承建单位。经院党组同意,民族所党委书记方勇教授任基地主任,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统筹全所科研力量,积极吸纳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单位及专家参与基地建设,更好发挥多学科综合性优势,凝聚学科方向,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前沿,构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阵地。基地依托研究所科研处成立基地办公室,由四个学科片代表专家任办公室成员,并建立基地主任例会制度,具体协调基地建设工作。
下一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将按照中央四部委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封贺信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工作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为主要任务,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作出更大的贡献;认真贯彻执行谢伏瞻院长庆祝民族所成立6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三个“围绕”工作要求,围绕党和国家、人民重大关切问题,围绕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围绕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建设,大力开展理论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研究,为实现新时代民族研究“三大目标”(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努力产出高质量成果,促进高水平人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