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所刘晓春研究员作品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图说家史”优秀奖
作者:龙国贻 日期:2017-11-14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期,全国妇联和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举办了最美家庭“图说家史”荐评和征集活动,共评出100组优秀作品,我院有两组作品获奖。我所刘晓春研究员的“鄂伦春族第一位博士的家族史”作品荣获优秀奖。该作品记录了一个鄂伦春族家庭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变迁史。该家庭培养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入伍奉献的军人、模范售货员、乡村医院护士、少数民族最高学府的人民教师、热心学术的社科院研究员、才华横溢的自由撰稿人和踏实创业的自由职业者。这个温暖美满的鄂伦春家族故事,是近六十年来国家民族政策的成功见证,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缩影。

妇工委

2017年11月8日

 

 

附:鄂伦春族第一位博士图说家史

图片1:父母结婚照
拍摄时间:1955年春天
拍摄地点:黑龙江省瑷珲县黑河镇
 
听长辈们说,母亲的祖先“吴恰坎”氏族,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一个叫“七棵树”的地方。那里有水晶般纯净的冰湖,有幽深的丛林和肥美的草地。古老的记忆,在自由的游猎中传唱,贝加尔湖,曾是山神最眷顾的土地。曾经几时,与世无争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和寒冷,长途跋涉,于上世纪初,迁徙到了黑龙江南岸的小兴安岭,逐水草而居。从此,鄂伦春族的“吴恰坎”家族和多个民族就有了许多悲喜交加、血肉相连的缠绵故事。1953年,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开始定居,1954年,作为远近闻名的鄂伦春歌手,母亲(吴恰坎云花)参加了黑龙江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1955年春天,在长辈和族人的祝福中,父母结为夫妻。那时,村子闭塞,通往县城黑河镇的山路惊险崎岖,但这一切依然无法阻挡一个女人要用照片定格幸福的力量。父亲和母亲在马背上颠簸了三天三夜才赶到县城,照了结婚照。照片上,父亲英俊帅气,母亲温婉如玉,黑白照片又被人工涂了色彩,鲜艳生动,映照着父母年轻幸福的面庞。一个大家庭鲜活的日子,就这样在大红大绿里拉开了序幕。
 
图片2:全家福
拍摄时间:1973年夏天
拍摄地点: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
 
时光荏苒,十几年的光阴就在父母养儿育女和建设家园的忙碌中过去了。照片上,父母和6个女儿,唯独缺大哥。上世纪70年代,家中唯一的男孩为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哥哥是我们全家的骄傲。正是在对儿子的极度思念中,母亲开始偶尔喝酒。所以,才有了照片中母亲微醺的神态。父亲当时任生产队队长,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在拼命工作的同时,努力为六个公主营造着幸福安乐的生活。父亲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创下了爱辉县公分最高的纪录,并多次获得省级护林防火模范称号。照片中,那个清秀能干的大姐,当时已经是一名优秀的供销社售货员,二姐正在读初中,三姐和我(老四)上小学,大妹是一个6岁的淘气包,小妹两岁,是一个任性的小公主。照片中,一家人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
 
图片3 :父爱如山
拍摄时间:1984年冬天
拍摄地点: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
 
1984年,50岁的父亲,脸上已有许多沧桑,更带着一种坚毅和睿智。因为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父亲工作之余,喜欢上山护林和狩猎,那时鄂伦春人还没有放下猎枪,偶尔打猎是男人最开心的事。兴安岭的冬天异常寒冷,常常达到零下40度左右,大雪封山,滴水成冰。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过年的时候,父亲却在冰天雪地的大山里寻找猎物,为的是全家过年能吃上新鲜的兽肉,孩子们能穿上过年的新衣服。当时,孩子们放寒假了,家人即将团圆,爱的力量可以融化一切寒冷。想到家里的孩子,父亲充满自豪和幸福。
 
图片4:春节团聚
拍摄时间:1995年春节
拍摄地点: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
 
万物有灵是鄂伦春人古老的信仰。大年初六,父亲带着六个公主骑马进山,祭拜山神,为大自然祈福,保佑族人健康吉祥,祈祷国泰民安。孩子们都长大了,各奔东西,难得春节相聚,父亲非常珍惜一切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与孩子们交流,传授传统文化。生命的完美延续,民族精神的传承,就是以这样一种坚韧和永不放弃的力量滋养着,因为爱,因为我们是鄂伦春,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追求卓越和完美。如今,老父亲已不在了,隔着时光的距离遥望,依旧能感受到父亲的幸福、热度和辛酸。
 
图片5 :父亲来京参加两个女儿的硕士毕业典礼
拍摄时间:1995年6月
拍摄地点:中央民族大学500人报告厅
 
父母没有读过书,但他们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家7个兄妹,惟一的大哥是军人,大姐高中毕业,二姐中专毕业,三姐硕士毕业,大妹本科学历,小妹硕士毕业,我(四女儿)考上了博士。1995年6月,我和三姐(刘翠兰)硕士毕业,父亲专程从老家赶来,参加我们姐妹俩的毕业典礼。照片上,我和姐姐戴着硕士帽,笑逐颜开。而老父亲,却神色凝重,眼睛里闪动着泪光。父亲竭力克制着激动的情绪,严肃中带着心疼。在孩子们丰饶的收获里,包含着老父亲一生的耕耘!
 
图片6 :姐妹相聚在北京
拍摄时间:2012年6月
拍摄地点:北京西郊凤凰山庄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这首歌,在我们年少的记忆里,种下了一个梦,北京是一个天堂般的存在。如今,三姐刘翠兰,四姐刘晓春(我),五妹刘晓红,六妹刘军,早已定居北京,并把北京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北京西山脚下,六妹构筑了一个自然之家——凤凰山庄。那里,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凉风,冬有白雪,更有樱桃、桑葚、胭脂杏、桃花、格桑花等果树园林。周末闲暇时光,姐妹几个就在这里欢聚一堂,远离喧嚣,享受一份宁静和淡然,生命之河在这一刻变得舒展而悠长。那年夏天,老家的大姐说想我们几个妹妹了,于是,她扛着大包小裹,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凤凰山庄。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或快乐,或忧伤,以及曾经的年少轻狂,天马行空,在这一隅光影迷离中,越发真实而跳动,血脉的延续,亲情的相守,就在这样一个个充盈的日子里,雕刻成一朵朵永不凋谢的杜鹃花。
从右至左:老大莫玉兰,现已退休;老三刘翠兰,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老四刘晓春,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老五刘晓红,自由撰稿人;老六刘军,自由职业者。
 
文章来源:龙国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