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民族所快速发展
——2018年所风建设动员大会
作者:方勇 日期:2018-04-17

2017年我所按照中央和院党组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通过所风建设,狠抓“三大工程”各项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公道正派的作风、勤思好学的学风、团结向上的所风正逐步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程序也逐步完善,“正能量”正在引领所内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去年底,有几位同志参加院培训回来反映,其他单位的人说民族所告状的少了,风气好了,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所党委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年初年度工作会上,我已经总结了2017年所风建设的成绩,并部署了2018年所风建设工作。 2018年我们以迎接民族所成立60周年为契机,再次开展所风建设大讨论,以如何实现民族所再辉煌为目标,提出民族所所风建设的新任务。

根据年初的安排,在去年中层干部培训班和年初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意见建议为基础,我们形成了所风建设方案的初稿,下发给了大家征求意见,大家提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建议和好的方法手段。群众始终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2018年的所风建设仍然围绕三大工程开展。今天,按照谢伏瞻院长的要求,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所风建设和大家的意见及建议,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凝聚力量,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如何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思想的核心内容。民族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们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民族思想落实到实处。我们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在“铸牢”上见成效,把民族所打造成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民族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要按照国家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的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开展多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努力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这项工作由党办牵头制定方案,各单位共同参与组织实施。

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一点,我们要明确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创建目的。我们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不是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忘了我们所的定位。我们是最高殿堂,是民族研究方面的顶尖单位,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的创建必须为这个定位服务,也就是我们所风建设提出的目标“出成果、出人才、出品牌”。如何衡量,按照社科院目前的标准,就是挣到更多的工分(科研积分),工分越高,说明我们的成果越多、人才越强、品牌越响。因此,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的创建必须为民族所挣到更多的工分服务。通过创建活动,使我们所的环境更加和谐,广大职工更加团结,两个“共同”更加扎实,体现在民族所就是,共同为民族所的再辉煌而努力奋斗,共同取得更好的成绩、挣到更多的工分。

二、完善措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开展正风正气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个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单位同样也如此。我们民族所同样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整合全所职工的思想,保证民族所运转良好、秩序井然。所以,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践行。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核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理解: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今天我重点强调针对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倡导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环境。关于“自由”的环境,我就不多说了,社科院、民族所的“自由”环境是无法类比的。关于“法治”的环境,我也不多说了,社科院、民族所文人集聚,法律法规每个人都比我明白。所以,我们出台任何规章制度,特别是与广大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我们都会充分征求意见,以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天,我重点强调的是营造“公正与平等”的环境,让我们每个人感觉到在民族所工作心情舒畅,在民族所工作有奔头、有机会,而不需要去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靠低声下气、靠献媚逢迎,去赢得某些人的欢心,在关键时候,给你个资源,如给你投上一票,给你发篇稿子,给你说句话等,特别是我们民族所学科门类众多,评价标准不一的情况下,更要强调公心与大局。决不能让极少数心术不正还掌握着较多资源控制权的人踌躇满志、招摇撞骗,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控制权,破坏民族所“平等与公正”的环境。

我提到资源控制权,有些人可能马上想到,所领导、处室主任、行政人员、职称委员、学术委员等掌握着资源的人,他们确实具有较大的资源控制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源控制权,连退休老干部都有资源控制权,老干部年底要给所老干部工作打分;我们在职的每位更有资源控制权,年底对所领导班子打分,党建给我打分,都是单位创新工程进岗一票否决的条件;人才引进,每个正高都有投票权;评优评先,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权;中央巡视组进院,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反映问题。大家的控制权越大越好,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保证研究所良性运转的最好手段。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资源控制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都有自己的出发点,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也要相互尊重。但如果你行使资源控制权,引起矛盾,甚至挑起矛盾,影响民族所的发展,甚至引导民族所走向邪路,如由于你错投了一票,进了不该进的人;或由于你投错了一票,改变了民族所的评价导向,这就不应该了,而且应该杜绝,有的还要严肃处理。这几年在人才引进、评先评优、评职评级、特贴评选、博导评选、优秀成果评选等方面总的是好的。如评职评级基本都以业绩导向为重要参考,评出的结果大家都比较满意,广大职工都比较认可。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引进人才时,优秀的学生就不选;博导、特贴等评选时,科研业绩高的就不投;优秀成果评选时,引用较多的成果就不要。这引起一些人上访、告状,造成民族所不和谐、不团结,民族所出现告状反弹现象,这必须引起我们全所同志的重视。虽然反映问题的同志有大局观念,只反映到我们这里,没有到院里告状。但如果这种现象听之任之,不及时加以制止,将重回我们所以前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老路。到一定时候,告状信就会满天飞。

我们在行使这些资源控制权时,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不能以小团体的利益,更不能拉帮结派、拉票串联。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必须为民族所营造“平等与公正”的环境,要以促进民族所团结和谐为根本出发点,要对民族所长远发展负责任。

十九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去践行,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全社会的风气才能好转。我们不能老去指责别人,希望别人去践行,自己游离在外。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自己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正确行使资源控制权做起。我们民族所的生态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维护,职能部门在制定资源分配的制度、措施、程序时,要考虑周到,计划细致,为营造民族所的“平等与公正”的氛围做支撑。我们每个职工在行使自己的资源控制权时,也要为营造“平等与公正”的氛围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聚焦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如何开展优良学风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民族所要为中国梦的实现做些什么?我认为,我们要以实现民族所再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如何实现民族所再辉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民族所要实现再辉煌,必须加快发展。如何加快发展,必须改进学风,加强协作、聚焦目标、制定计划。

一要加强协作。这是一个网络的年代、是大数据的年代,这个年代的特点就是团队协作。单打独斗很难成功。现今,在民族研究领域,我们面临各专业研究机构、各专业智库、各大学的大规模团队作战。如西夏学研究,宁夏大学有教师梯队,有研究生、博士生团队,我们虽有史金波老师的王牌,也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有金字招牌,但我们现在如何与宁夏大学竞争,我们将面临巨大考验。我们其他很多学科都面临这样的危机。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单打独斗,我们必须要有团队作战的意识,要形成团队作战的格局。

二要聚焦目标。我们民族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聚焦目标,在关键点上发力,在关键领域取得高水平的成果。按照去年中层干部培训会上的大家提出的建议,各学科各研究室要认真分析、评估,本学科在本行业本领域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和劣势所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出民族所各学科发展的增长点,集中人力、财力资源,打造高水平、有影响的成果。

三要制定计划。要实现民族所的再辉煌,必须要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计划。进什么样的人,打造什么样的团队,做什么项目,出什么成果,组织什么活动,打造什么品牌,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手段、有方法。切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018年4月17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