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县有8个乡镇,7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2万人,农民党员1590名。2009年以来,长白县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迈大步、三年创一流”的整体思路,把“三项工程”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农村创先争优的主要载体,建立健全三个长效机制,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是深化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了乡镇党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制度,并注重考评结果运用,根据综合考评结果,2009年、2010年共投入30余万元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深化“五个一”包保帮扶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领导、县直机关后备干部、乡镇干部共同包村的“五个一”包保帮扶制度,包保帮扶力量向边境一线村、偏远村和朝鲜族聚居村重点倾斜,实现包保帮扶全覆盖。2010年至2011年,各部门共为农村办实事706件,帮扶投入、协调资金及物资折算共计996万元,为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优化村级组织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形式。2009年以来,将8个村党支部晋级升格为党总支,成立了针对农村流动党员的市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和个体工商户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应建组建率达到100%。
三是完善军警地共建机制。坚持军警官到乡村兼职制度。组织军(警)官在驻地乡村党组织兼职,全县8个乡镇、77个行政村军警官兼职率达到100%。深化军警部队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广泛开展了“共建支部、共育文化、共筑阵地、共谋发展、共守边防、共学双语”为主要内容的“六共建”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了部队党组织、村党组织和民兵连党组织自身建设。 组织兼职军警官与乡村干部群众“双语互学”。把兼职军警官纳入全县“双语工程”范围,70多名兼职军警官和所在乡村干部群众“互为师徒、结对互学”朝鲜语和普通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强军警民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在乡村干部建设方面,有以下值得推介的经验做法。
一是倡导村党组织书记和村长“一肩挑”。2010年,在全市率先平稳有效完成农村换届选举工作,一大批能人被选进村班子,选优配强了村党组织书记,村书记和村长“一肩挑”比例达到76.6%。三年来,全县共有26名责任心、事业心强和创业带富效果好的村书记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马鹿沟镇太阳村党支部书记姜淑清致富项目投资额超千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几个村300多名村民发展人参和马铃薯产业,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二是有效推进“项目支书”升级计划。以2010年农村换届选举为契机,有效落实“项目支书”计划,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达到“项目支书”标准的占80.3%。目前,所有村书记均达到“项目支书”标准,其中领办创办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1人,超过100万元的10人,超过10万元的51人。
三是创新实施“四驱”助推创业工作法,组建创业专家组、创业服务团队、创业信贷组和创业协调组,“四个轮子一起跑”,持续为农村党员创业提供必要的扶持。同时,坚持各类扶持资金和技术培训优先向典型倾斜,多角度培树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党员创业。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调研简报第3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