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毛南山乡行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简报(一)
作者:课题组 日期:2016-06-24

2016年6月9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子课题“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课题组赴环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该子课题由方素梅研究员主持,成员为本所周竞红研究员、李晨升助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徐永志教授、谢丽霜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杨社平教授、颜文娟同学,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黄润柏副主任、农士杰助理研究员,华北科技学院李晶讲师和钦州学院关冰讲师。毛南族全国政协委员覃文静女士参与了调研活动。

课题组来到环江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委书记黄荣彪,代县长谭勉,常务副县长韦德武,县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杨哲均与课题组进行了交流与沟通。环江县社科联全力配合课题组工作,专门协调课题组与县内各部门、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联系。

课题组调研活动的第一站,就是毛南族的发祥地和最大聚居地——下南乡。时值端午节假,下南乡党委纪委书记黄富、前人大主席谭建民等同志仍然在热切等待调研组的到来。黄富同志代表出差在外的乡党委书记,对课题组表达了欢迎之情。谭建民先生为毛南族,已经在下南乡工作20多年,对毛南族历史文化非常熟悉和了解,可谓下南乡的一部活字典。通过谭老先生和其他乡干部的介绍,课题组对及毛南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和下南,史称“三南”地区。下南乡主要包括下南和中南地区,行政面积27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社区)175个自然屯249个村民小组。全乡2014年末有居民5786户,总人口1.86万人,毛南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98.2%。这里地处大石山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全乡仅有水田12000亩,旱地9625亩,人均耕地1.15亩,耕地只占乡土面积的5.15%。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产业结构的约束,近年来虽然在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方面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产业单一,脱贫致富仍然有很大的难度。在下南乡11个行政单位中,有7个村属于贫困村,贫困面占全部行政单位的63.64%,贫困人口总计3345人,占总人口的17.98%,表现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特点。目前,精准扶贫成为下南乡的中心工作,全乡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脱贫攻艰任务,形成投入脱贫、服务脱贫和推进脱贫的工作氛围。各村贫困户数、人数均已形成清单,脱贫目标明确,以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为工作目标,全面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整乡推进脱贫、产业发展扶贫、旅游开发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推进脱贫目标的实现。

课题组还深入下南乡中南村进行调研,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村干部与课题组进行座谈,耐心回答了课题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带领课题走访了南昌屯。南昌屯是一个颇具毛南族特色的村寨,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毛南族民居虽然所存不多,新建的楼房在外部装饰上也统一设计了一些民族元素。在村寨里,课题组成员分别与村民进行了交流和访谈。

通过毛南山乡之行,课题组成员对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毛南族人民初步建立了感情上的联系,为接下来的调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在下南乡文化站参观,图示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毛南族传统手工技艺——花竹帽(李晨升摄)

毛南族发祥地——大石山区中的南昌屯      徐永志摄

南昌屯的毛南族传统民居               李晶摄

 

 

文章来源:周竞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