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一业促多业”——脱贫摘帽的凤凰县大坡村
作者:刘诗瑶 日期:2017-09-06

2017年8月10日下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子项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课题组一行到凤凰县新场镇茨岩乡大坡村走访调研,并同凤凰县扶贫办主任、大坡村村支书、大坡村妇女主任等村干部展开专题座谈会。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刘小珉研究员主持,参加此次座谈的还有课题组成员石金群副研究员、张帅、王双识、龙彦亦、高晋、刘诗谣等。

会议开始,课题组负责人刘小珉研究员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并对参加座谈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课题组一行围绕大坡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部党建工作、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与调研。

接着,大坡村村支书杨清华向课题组成员详细介绍了大坡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2014年,全体村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办起了“宏旺野生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支部+协会+市场+基地+农民”的模式,对葡萄种植、培育、销售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参与葡萄种植的农户,合作社免费发放葡萄苗并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已经获得了“湖南省省级示范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级示范社”等荣誉。2016年,野生紫葡萄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以及“湖南省绿色产品认证”。

到目前为止,大坡村的野生紫葡萄的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户均规模6-7亩,亩产达到4000多斤,亩产值超过1万元。大坡村依靠葡萄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6年,大坡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率先成为全县31个率先脱贫摘帽的脱贫村之一。

为了更好地支持葡萄产业的发展,大坡村还办起了葡萄采摘节和休闲农庄。葡萄采摘节始自2015年,于每年的九月中旬开办。采摘节期间有精美的歌舞表演、美味的紫色葡萄,吸引了大批游客,提高了葡萄的销量,为当地农户带来较大收益。休闲农庄最初采用土地流转的形式,而后招商引资,与村部签订合同。村部要求,农庄在用工方面,任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农庄每年需上交村集体5万元,有力的推动了大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大坡村还建设了葡萄产业园,荣获了“湖南省绿色产业园”的荣誉,并获得了奖励资金100万元。

据杨清华书记介绍,按照党中央构建和谐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建设绿色、美丽、文明、和谐的大坡村,村部专门请来了专业的手绘人员,绘制了一个大型、精美的文化墙。在未来,还计划建立一个大型舞台,并配备音响、调音台、苗鼓等音乐设备,积极构建大坡文化村。目前,大坡村已经获得了“湖南省级示范村”、“湖南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在村务管理方面,大坡村正朝着信息化方向不断迈进。为了进一步强化村务管理,村部组织建立了“为村群”以及“为村湖南湘西大坡村”公众号。公众号内设有“村里好货”、“村内旅游”、“历史推文”、“为村课堂”、“村务公开”、“法律援助”、“换届选举”、“精准扶贫”、“党建之家”、“便民生活”等多个板块。村务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提高了村部的办事效率,也为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大坡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杨清华书记说到:农村发展产业,尤其是农产品的发展存在很大风险,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旱灾、水灾、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为了减少灾害给葡萄种植户带来的损失,由合作社牵头,县里出资90%,为种植户购买中华保险。此外,还存在“守业难”问题。一个产业发展起来容易,但要保持后续的持续发展却很难。当前大坡村急需的就是发展葡萄深加工。在未来,计划建立一个投资1000万元左右的小型葡萄酒深加工厂,以减少季节性、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给葡萄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当前的大坡村已经形成了以野生紫葡萄种植业带动全村各项事业,即“一业促多业”的发展模式,正朝着强村富民的目标大步迈进。

凤凰县新场镇茨岩乡大坡村调研座谈会现场1

座谈会现场1

凤凰县新场镇茨岩乡大坡村

座谈会现场2

 

 

 

 

文章来源:刘小珉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