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鄂伦春山神“白那恰”
作者:刘晓春 日期:2019-02-11

    “白那恰”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通用的狩猎词汇。鄂伦春语“白那恰”为“山神”之意,可以理解为主宰万物之神,狭义上是指掌管狩猎的神。达斡尔语为“白那查”,意为“富裕的父亲”。

在鄂伦春人的精神世界里,山神“白那恰”有着绝对的权威。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山峦河流、花草树木等,皆在他的掌控之下。鄂伦春人对山神“白那恰”非常崇拜。凡是高山峻岭,悬崖绝壁或洞窟等地,都被认为是山神所在的地方。

    如果鄂伦春猎人很久也打不到猎物,便会求助于“白那恰”。每逢猎人打猎途中,经过刻有“山神像”之树木时,都会顶礼膜拜,从不绕道而行,在祭拜过程中,不准吵闹和喧哗,否则山神会不满,对狩猎不利。

    鄂伦春人供奉的“白那恰”神像,一般是在狩猎过程中随时制作。猎人来到较僻静处,选一棵较粗的大树,在树根下约离地面5~10厘米朝阴面,一边祈祷,一边用斧子轻轻地削去树皮,然后用黑炭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类似人脸的形象。神像画好后,在附近捡一些柳树条,摆在“白那恰”前,再用点燃的爬山松熏一熏,然后磕头祷告,祈求山神保佑。如果猎人打到了猎物,猎人一定会拿点肉、油、血涂抹在神像的嘴部,以示感谢“白那恰”的赏赐。同时,猎人还要把左邻右舍都请来,共同分享“白那恰”赐予的猎物。

    山林里每一尊“白那恰”形象,都栩栩如生,威严中透出慈悲,尊贵中充满灵性。山林、大地、人与兽、河流与沼泽,都在他的统领之下。供奉山神“白那恰”,是决定氏族狩猎丰厚、避免野兽伤害的重要保证,一切行为和目的,都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的虔诚信仰中。

    如今,每年的篝火节或其他节日庆典,鄂伦春人依然保持着祭拜山神的风俗和礼仪,祈祷白那恰的保佑和祝福。在大自然诸神的赐予中,鄂伦春人一直驰聘于山林之中,并为国家义务护林、义务戍边数十载,成为坚如磐石的森林之子。

    此外,鄂伦春人认为,风雨雷电和彩虹也是神秘莫测的,因此产生了“库列贴”(风神)、“阿路迪达力”(雷神)等诸神崇拜。鄂伦春人还崇拜“穆都里罕”(河神)、“圈尔盼”(启明星)等。

 

 山神白那恰 摄影:张林刚

 

祭拜山神 摄影:张林刚

 

雷神 摄影:张林刚

 

20世纪80年代的鄂伦春马队

 

鄂伦春护林队 摄影:张林刚

 

兴安岭之春 摄影:张林刚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