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清理核实,目前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古籍总数为4543种,13521函,包括部分满文和蒙文古籍。其中古籍善本318种,已有证书的国家级古籍珍本《尼桑萨满》、《满汉达呼尔合璧词典》、《释迦摩尼成佛记》、《御制劝善要言》等四种。
下面重点介绍我所图书馆馆藏国家级珍贵古籍:
1、《尼山萨满》
《尼山萨满》为清抄写本,满文,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6830)。长23厘米,宽20厘米,厚2.5厘米。
《尼山萨满》是著名的满族传统说部,属于窝车库乌勒本,即满族一些姓氏萨满讲述并世代传承下来的萨满远古神话与历代萨满祖师们的非凡神迹与伟业,或称“神龛上的故事”。
《尼山萨满》故事形成于满族教盛行的奴隶社会,在各氏族和民族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与流传,除满族之外,在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北方民族中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如达斡尔族的《尼桑萨满》传说、赫哲族的《一新萨满》传说、鄂温克族的《尼桑萨满》传说以及鄂伦春族《万能的萨满— 恩都利萨满》的传说都是相类似的传说。
《尼山萨满》故事主要讲述了女萨满尼山(或称“尼桑”、“音姜”、“尼姜”、“阴阳”、“宁三”等) 为救员外巴尔杜?巴颜之子色尔古代?费扬古不畏艰险施展高超的法术从阎王那里为其夺回魂魄的故事。故事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平实质朴的语言,又配以各种曲调的神歌,刻画渲染出了神勇的女萨满尼山的动人形象,既赋予了她温柔谦逊、孝敬勤劳、慈悲善良等人间女性贤淑的特征与品性,又表现了她超凡的神勇坚毅、机智无畏的品格。在描写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满文神歌,并对萨满的祭祀“过阴”全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向人们展示了萨满教的思想、仪式和法术等。其中对于萨满服饰的记载详细程度是其他文献中不多见的。通过这部民间传说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活灵活现的萨满展现在面前,因此从宗教的角度讲这部作品是一部很好的萨满“教科书”。
满族的《尼山萨满》传说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自从苏联学者沃尔科娃第一次公开发表了《尼珊女萨满的传说》以后, 许多国家相继翻译出版了这部传说。迄今为止, 世界上已有俄文、德文、英文, 意大利文、朝鲜文、日文、汉文等译本流传。
许多国外满学家称《尼山萨满》为“满族史诗”、“全世界最完整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尼山萨满》传说在满族民间流传很广, 从1998年俄国学者戈列宾尼西科夫得到第一部手抄本到50 年代初, 已经先后搜集到了六种满文的《尼山萨满》手抄本,如有国外学者戈列宾尼西科夫第一次发现的齐齐哈尔本、戈列宾尼西科夫第二次发现的瑷珲甲、戈列宾尼西科夫第二次发现的乙本以及戈列宾尼西科夫第三次发现的海参崴本、我国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的“ 民族本”和原苏联又先后发现的两种不同满语版本,共有六种不同版本手稿的发现。尽管《尼山萨满》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故事的内核相差无几,其间都贯穿着对女萨满尼山的赞颂与崇敬,闪耀着动人的文学色彩,富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中也蕴含着惩恶扬善、珍爱生命以及独立自由的女性意识等丰富的内在意蕴。
其中民族所馆藏《尼山萨满》故事情节最为完整,在“尼山学”中民族所馆藏《尼山萨满》被称为《民族所本》。它是用满文记录下来的著名满族民间传说。这部作品极富宗教色彩,情节曲折,故事离奇。有“满族史诗”和“全世界最完整与最珍贵的藏品之一”的美誉。其中的内容涉及到满族生活的多个层面,包括文学,宗教,习俗等等。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满族的“小百科全书”。随着近年来《尼山萨满》手抄本翻译出版等工作的大量展开,《尼山萨满》的研究备受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对其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新学科——“尼山学”。
闻名遐迩的满族传说《尼山萨满》,它广泛深人地反映了满族历史生活、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等等内容。宋和平称之为在满族, 或者说在中华民族的百花园中是文学艺术珍品。它在刻画人物, 叙述故事情节等等方面, 都艺术、真实地再现了满族原始文化艺术的内涵和特点等。总之, 它是满族唯一用自己文字— 满文所记述的民间文学佳作。而且还在用词造句的语言方面, 有它的突出之处。
《尼山萨满》是一部了解和研究清代满族等民族信仰的萨满教及其仪式的珍贵资料。也是满族文学的少有的文学作品。《尼山满萨》是满族的一部优秀史诗,无论从文学上,还是在民俗学、宗教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在满学和尼山学的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2.《满汉达呼尔合璧词典》满汉合璧
《满汉达呼尔合璧词典》为清代手抄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布特哈达斡尔人顺太编写,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6831)。长24厘米,宽20厘米,厚3厘米。
清朝时达斡尔部被编入满洲八旗。随着达斡尔各地的满文教育的推广,出现了大批精通满语文的达斡尔人士,也渐渐出现了利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的情况,当时称这种文字为“达呼尔文”。随着达斡尔知识分子的努力,这种新文字逐渐成型,有了比较固定的拼写法及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从清中期始,部分达斡尔族知识分子利用在满文字母基础上形成的达呼尔文记载民族大事、辑录家谱,甚至创作文学作品和撰写论著。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达斡尔族文化进程中这段特殊而富有多重学科研究价值的历史。本古籍就是清代“达呼尔文”文献。
1892年的《满汉达呼尔合璧辞典》,是最早使用达呼尔文编撰的首部达斡尔语工具书。所以达斡尔语词典的历史从1892年出版的顺泰《满汉达呼尔合璧辞典》来计算,所以《满汉达呼尔合璧词典》成为最重要的达斡尔语词典之一,达斡尔语词典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
清光绪年间,朝廷命西丹顺泰编纂一部《满汉达呼尔合璧词典》(满语:Manju Nikan Dahvr Kamqiha Buleku Bithe),全部使用满文书写,达斡尔语以及汉语部分都使用满文转写,此外还附有达斡尔语—满语部分,但词典主要部分为满语—达斡尔语。词典始作于光绪九年二月二十日(1883 年),成作于光绪十八年(1892 年)。书写达斡尔语使用的字母与满文完全相同,并且使用与满文字母相同的方式排序。
顺泰编纂的《满汉达呼尔合璧词典》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反映19世纪达语词汇情况的分类词典,共分36类,收词2540条,在序言中明确说明,该辞典是在齐齐哈尔城编写的。
清代,在满文字母基础之上形成的“达呼尔文”虽然历史较短,使用和传播范围以及留存的弥足珍贵的相关文献也相对有限,但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尤其在研究达斡尔族与满族文化关系方面更具有其特殊的学术价值。研究达斡尔文文字的创制和发展、满语书面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3.《释迦摩尼成佛记》
《释迦摩尼成佛记》为清代刻写本,傣文,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6839)。长57厘米,宽17厘米,厚9厘米。
我所藏《释迦牟尼成佛记》,傣文古文献,席包贝叶经,刻写本。
本傣文贝叶经是记载佛教经典文化的古文献,古代傣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宗极宝贵的财富,对于研究云南上座部佛教,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此贝叶经是用贝多树叶制成,傣文刻写的精湛、古朴、大方、美观。
贝叶由于厚实防虫蛀,防潮湿,韧性好、防变形,久而不枯,不易断裂、易保存,不会剥蚀或产生字迹模糊等现象,能够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优点比用纸张和笔墨书写还显优。
4.《御制劝善要言》
成书于顺治十二年的《御制劝善要言》,是清代内府诸多刻书中的一种,流传下来的内府刻本有汉文本、满文本和满汉合璧本。
我所藏《御制劝善要言》为爱新觉罗福临撰清顺治十二年[1655]内府刻本,满汉合璧本,据满文本译成,而满文本是据汉文本翻译的。清代皇帝写的劝世文,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6787)。长38厘米,宽23厘米,厚3厘米。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君主(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年号顺治。
清世祖于顺治12年“取诸书之要言,辑为一编”,名曰《劝善要言》,福临御撰《劝善要言》(满汉合璧)颁发异始于王公以下文官三品以上各一部。
全书中首有顺治十二年御制序4页,《御制劝善要言》满汉合璧文68页,尾有食正一品俸,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党崇雅后序4页,内翰林宏文院大学士图海序5页,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傅以渐序4页。主要内容为“孝顺父母,敬事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语谕训,是善待父母、长辈、子孙、他人,热爱祖国、生命、生活的中华文明。
《御制劝善要言》乃顺治皇帝教化天下之意,洋洋洒洒五千言,现摘录其中片段,或许仍然有点教育意义。它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