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图书馆收到我所退休老学者胡增益捐赠共十二袋(档案袋)满文古文献。他慷慨地奉献出了自己多年的珍藏,用自己的爱心滋润了民族所图书馆知识的沃土。这些满文古文献具有较高的收藏和利用价值,如今丰富了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源。捐赠图书,功在当下,泽被后世!
一、胡增益先生的简介
胡增益先生为著名的语言学家、满学家。
胡增益先生,汉族,笔名雪梨,1934出生于天津,1952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学习语言学,毕业后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4年胡老开始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1955年和1956年参加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工作,先后调查了新疆各地的蒙古语、达斡尔语和青海的土族语,编写出《新疆蒙古语语音调查报告》。1959年到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进修方言学。1961年从苏联回国后,转入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1962年调查了鄂温克语和鄂伦春语,在此基础上编写并出版了《鄂伦春语简志》和《鄂温克语简志》。此外,胡老和妻子李树兰还绘制了《满—通古斯语族图》并附有说明,作为《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组成部分。1979年胡老与新疆有关单位的锡伯语文工作者合作编写《满汉词典》,15年之后由胡老主编的《新满汉大词典》于1994年问世。
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满-通古斯语研究组组长,比较语言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语文》编委,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理事、北京满学会副会长,《满学研究》、《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编委。现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副会长。胡先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满一通古斯语族语言和文化。他著有《鄂伦春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新满汉大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鄂伦春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年)(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多个奖项)、《中国的语言》(合著)(商务印书馆,2007年);并发表《语言结构中的对称》(民族语文,1996.5)、《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文件精神》(合著)(民族语文,1982.5)、《新疆地区满语文使用情况考略》(民族语文,1995.6)、《说sembi——满语释词札记》(民族语文,1979.4)、《满语中的名词化手段和语言经济原则》(语言与翻译,1989.1 和1989.6)《满语缩合词研究》(民族语文,2004.3)、《满文的历史贡献》(满学研究,1996.3)、《满-通古斯语言语法范畴中的确定/非确定意义》(合著)(民族语文,1988.4)、《满-通古斯语辞书概说》辞书研究,1997.4)、《关于我国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1)、《鄂温克语概况》(民族语文,1984.1)、《鄂伦春语话语材料》(合著)(民族语文,1988.2)、《俄国学者对满语文研究的贡献》(合著)(民族译丛,1983.6)、《大马哈鱼一词的语源》(中国语文,1999.5)、《阿尔泰语言中的经济原则》(民族语文,1989.4)、《<新满汉大词典>编写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北京社会科学,1995.1)等论文数十篇。
其中1994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满汉大词典》,可以说是满汉词典中的一部集大成者,是我国目前收词数量最多、最权威的满汉词典。全书共收词三万四千余条,洋洋洒洒280多万字。本书的最大好处就是,这是一部以现代语言学理论编纂的一部满汉对照的满文词典,弥补了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安双成先生主编的《满汉大词典》不足之处。为后来的满语文工作者提供了方便条件。这部词典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相当多的例句,可以加深对满语这种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理解。
现如今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胡老身材挺拔,精神矍铄,谈吐斯文,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言谈举止依然如年轻时一样风度翩翩。在胡老身上你能看到两种宝贵的精神,一个是大半生积累的学识和睿智,另一个是岁月沉淀后的宁静与朴实。凭着一腔爱国热忱,胡老仍旧笔耕不辍,保持着对语言学文化遗产的敬畏和对学术钻研的执着。
胡老用一生研究了我们国家人口稀少的濒危的语言;编写并出版了《新满汉大词典》。”编写这样一部具有研究性质又有实用价值的满汉词典耗费了胡老和同仁们长达15年的时间;参与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自己的刊物之一《民族语文》杂志。
胡老用大半生一心一意心甘情愿,为祖国、为学术做一个中国语言学界的“孺子牛”。
二、捐赠满文文献整理
第一袋:
三国之书(ilangurunIbithe)十一册。满文本,抄本,残本
1.第二卷下
2.第四卷上
3.第五卷上
4.第七卷下
5.第八卷下
6.第十卷下
7.第十六卷上
8.第十八卷上
9.第十八卷下
10.第十九卷上
11.第二十四卷上
第二袋:
1.论语下(leolengisurenfejergi)卷四。书面题字:班津泰的书。满汉合璧刻本。抄本。
2.论语上。封二题字:色拉本写(selabenaraha)。满汉合璧本。抄本。
3.满汉合璧词典,一册。抄本。内容:公文用语
4.满汉合璧词典,一册。抄本。内容:公文用语
5.满汉合璧词典,一册。抄本。内容:日常成语
6.古文(julgei?u fiyelenIbithe)。满文本。抄本。
民国十年癸巳年夏孟月(irgengurunIjuwancianiyasahahūn meihejuwariujuibiyadeelgimbu de?an se ginggulemesarkiyame?uwaselabuha)
第三袋:
三国之书(ilangurun i bithe)满文本。抄本。残本
1.第三卷上
2.第三卷下
3.第四卷下
4.第八卷上
5.第九卷上
6.第九卷下
7.第十卷上下
8.第十一卷上
9.第十三卷上下
10.第十三卷下
11.第二十四卷下
12.第十五卷上
13.第十五卷下
14.第十六卷下
第四袋:
1.满汉合璧一册,抄本,残本。内容:有关三字经及其释文
2.封面汉字题名:情朝鉴年。封面满文题名:feaniyabaita be sariiyahabithe;可译为:旧事抄文。第一页题名:buthaba i febaita be sarkiyamearahabithe, emu debtelin;可译为:布特哈地方事迹抄文,一卷。满文本,抄本。
3.封面汉字题名:汗达满词集新疆 56.10。第一页信息:第二十一卷。满文本,抄本。
4.封面汉字题名:白乐相马。满文本,抄本。
5.布特哈志。封底信息:光绪三十一年正月抄录。满文本。抄本。
第五袋:
达斡尔索伦略传,共四册。未分卷。满文本。抄本。
第六袋:
上谕八旗(dergihesejakūn gūsadewasimbuhangge)。满文本。刻本
1.雍正三年
2.雍正四年
3.雍正五年
4.雍正六年
第七袋:
文宗显皇帝圣训。共九册。汉文本。刻本。
第八袋:
上谕八旗(dergihesejakūn gūsadewasimbuhangge)共九册。满文本。刻本。
1.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元年
2.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元年
3.雍正七年
4.雍正八年
5.雍正九年
6.雍正十一年
7.雍正十二年
8.雍正十三年
9.雍正十三年
第九袋:
1.上谕八旗。雍正八年。汉文本。刻本。
2.上谕八旗。雍正九年、十年。汉文本。刻本。
3.一袋残书皮。
第十袋:
资治通鉴纲目(dzijytunggiyang’ang mu bithe),共八册。满文本。刻本。
1.第四册。
2.第七册。
3.第九册
4.第十三册
5.第十五册
6.第十七册
7.第十八册
8.第二十一册
第十一袋:
1.满汉合璧词典一册。残本。抄本。
2.满汉合璧公文用语一册。残本。抄本
3.十二字头(juwanjuweujubithe. Yarhūdame taciburefukjin hūlara)满文本。抄本。
4.封面汉文题名:读物。满文本。抄本。残本。
5.内夹一汉字题名:诗歌。满文本。抄本。
6.封一汉文题名:布特哈索伦鄂伦春来源?志(满文题名:buthai solon dagūr oronconsai da sekiyen be baicamearaha)封底记年:中华民国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满文本。抄本。
7.封面汉文题名:达斡尔学习满文时使用的刻本。满文题名:teisusainurgan i bithe.满文本。抄本。
8.封面汉文题名:达族学习满文时使用的字母表。满文。抄本。
第十二袋:
1.三国之书。第十七卷上。满文本。抄本。
2.三国之书。第十七卷下。满文本。抄本。
3.三国之书。第二十一卷下。封底记年:光绪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满文本。抄本。
4.三国之书。第二十卷下。封底记年:光绪三年五月十三日吉日。满文本。抄本。
5.三国之书。第二十一卷上。封底记年:光绪三年八月三十日。满文本。抄本。
6.三国之书。第二十二卷上。满文本。抄本。
7.三国之书。第二十二卷下。封底记年:光绪三年六月十五日。满文本。抄本。
8.三国之书。第二十三卷。满文本。抄本。残本。
9.三国之书。第二十三卷下。封底记年:光绪三年六月二十八日。满文本。抄本。
10.张集贤供状(janggihiyan i jabun)满汉合璧本。抄本。
11.无题名。(根据序言内容,依照汉文童谚一册翻译而成,应为满文初学教化读物)序言署名:道光乙巳年孟夏宗室禧恩书于沈阳节署。满汉合璧。抄本。
12.广嗣丹桂集(guwangdzidanguigibithe)。满文本。抄本。
13.满汉类书。第一卷。序言署名: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冬月榖旦山西巡抚七品笔帖式前起居注收掌官桑额谨序(依据内容判断应为作者自序)。满汉合璧本。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