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本目录索引是1963年至2023年关于纳西学研究方面的中文期刊论文目录。以学科内容为分类,同一内容内按照发表时间顺序排序,并按照国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编排。比如从第一期到第十二期,从文献题名、主要责任者、刊名、卷期的顺序编排。
纳西族法律研究
纳西族先民法意识刍议,杨云鹏,思想战线,1994第4期
浅论纳西族先民的债权观,杨云鹏,思想战线,1995第1期
论纳西族共同心理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林霄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3期
非正式制度的形成及法律失败——对纳西族“情死”的法律人类学解读,王启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5期
法条主义的修正:纳西族继承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冲突的司法调适路径,杨锦芳,学术探索,2014第4期
知识产权视角下纳西族传统知识经济价值实现途径探析,干青; 周东龑,知识产权,2014第5期
纳西族殉情现象的法社会学解读,郑文革,科学·经济·社会,2015第33卷第3期
纳西族东巴造纸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路径研究,龙文,中国民族博览,2015第5期
少数民族口述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以丽江纳西族口述文学作品保护为例,黄露莹,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第6期
纳西族造纸工艺研究
纳西族东巴纸新法探索,陈登宇,民族艺术研究,2004第6期
浅探纳西东巴纸造纸技术,和虹,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第2期
从纳西族东巴纸看传统造纸工艺的演进,樊嘉禄; 张程,纸和造纸,2009第28卷第3期
浅谈纳西族传统东巴造纸工艺,石永欣,美术教育研究,2015第9期
纳西族建筑文化研究
纳西族民居结构特点及其抗震性能,孙建刚; 王慧青; 崔贤; 张斌,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第1期
“弯木头,直木匠”——纳西族乡土建筑大木作技术调查,潘曦,建筑史,2009第1期
浅谈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制,林莎莎; 柳肃,中外建筑,2009第9期
浅析丽江古城建筑形式与特点——兼论纳西族建筑,肖鹏,大众文艺,2010第15期
云南白族、纳西族建筑木雕探议,邱坚; 刘将,中国地名,2010第8期
云南地区白族、纳西族、藏族建筑色彩偏好对比分析,刘朦,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第31卷第6期
纳西族民居建筑与教学模型设计制作探讨,杨金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第12期
技术与空间:纳西族乡土建筑的双线程演变,潘曦,华中建筑,2015第33第12期
滇西北纳西族聚居区域传统建筑形式和材料研究,赵龙,武夷学院学报,2015第34卷第2期
论明代以来纳西族民居建筑的演变及分布特征,杨林军,保山学院学报,2015第34卷第3期
小议纳西族聚落、建筑变迁,和一凡,建设科技,2016第5期
城市主要动力更替与传统装饰变迁的联系——以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木门装饰变迁为例,唐灵; 郑绍江,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第11期
文化视角下云南纳西族民居特征解析——以永宁地区摩梭族村落和丽江古城为例,杨青; 张侃,建筑与文化,2017第1期
纳西院落文化的情景再现——丽江天麓·瑞吉别墅设计为例,李蓉,中外建筑,2017第2期
纳西族木构民居榫卯工艺及特征解析,潘曦,华中建筑,2017第35卷第6期
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特征与传承探讨——以纳西族地区为例,潘曦; 姚轶峰,建筑遗产,2017第4期
东巴文化在木府建筑景观中的体现,任轶; 包蓉,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第2卷第1期
基于实地调研的纳西族民居抗震性能分析,侯兆熔; 季静,华南地震,2018第38卷第1期
纳西族建筑中的数学文化初探,杨敏,中国民族博览,2019第12期
藏汉文化交融背景下丽江纳西族建筑五凤楼中数学问题研究,杨敏; 赵建红,中国民族博览,2019第16期
浅谈云南纳西族民居建筑的门窗类型及装饰艺术特点,陈思; 袁哲; 强明礼,居舍,2020第16期
丽江纳西族聚居地藏传佛寺园林环境特征研究,李培欣; 许耘红,华中建筑,2020第38卷第3期
纳西木府建筑元素在民宿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郑诗佳; 黄素涌; 喻俊南,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第7期
俄亚大村纳西族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的更新发展,周梓僮; 胡昂; 周欣颖,中外建筑,2022第2期
摩梭人祖母屋的建筑多样性及演化机制辨析,林徐巍; 潘曦,建筑遗产,2022第2期
大凉山纳西族民居典型建筑空间的形成与演变探析——以木里俄亚大村为例,刘琪; 高维嘉; 付瑜; 沙小龙; 文晓斐,陶瓷,2022第5期
纳西族教育研究
略论丽江纳西族历史上的学校教育,张大群,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第6期
纳西族教育史志概况,周谊;熊巍,大理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第Z1期
丽江纳西族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性别比较,和智勇;张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3期
丽江纳西族城乡家庭教育比较研究,邱开金,民族工作,1994第8期
教化与教育——兼论纳西族历史上的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8第4期
丽江纳西族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调查分析,栾玉泉;吕伟;和爱民,大理医学院学报,1999第2期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于景春,民族艺术研究,2000第S1期
纳西族学生英语习得研究,李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第4期
纳西族学生学习普通话教学研究,文薇,保山师专学报,2002第1期
纳西族中师生心理发展及素质培养研究,颜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第5期
不同民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研究,杨洪猛; 于萍; 傅金芝; 李光裕,心理学探新,2004第3期
汉族、纳西族、彝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状况调查,杨洪猛; 于萍; 傅金芝,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第3期
纳西族和汉族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李佳; 苏彦捷,心理科学,2005第5期
论纳西族节日的教育功能,廖冬梅,教育评论,2007第2期
“大七”人格结构模型下的汉族、纳西族人格结构比较,许思安; 郑雪; 和秀梅,心理学探新,2007第2期
纳西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余海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4期
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汉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词相似性分类的比较研究,张积家; 谢书书; 和秀梅,心理学报,2008第7期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谢书书; 张积家; 和秀梅; 林娜; 肖二平,心理学报,2008第8期
3-6岁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和秀梅; 张积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1期
纳西族农村小学纳汉双语教学现状问题研究——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依陇完小为个案,李莉,现代经济信息,2009第2期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空间参考框架的影响,谢书书; 张积家,心理科学,2009第32卷第2期
东巴文化在学校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杨杰宏; 张玉琴,民族艺术研究,2009第6期
信息意识目标结构的构建——以纳西族和汉族初中生为例,解敏; 段崇江; 杨春耀,现代教育技术,2012第22卷第9期
民族传统文化的课堂传承模式——基于纳西东巴典籍教学传承的案例,和继全,教育学术月刊,2012第5期
丽江纳西族小学生汉语学习状况及对策分析——基于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中心小学的调查,戴铁军; 曹磊,现代教育科学,2012第6期
论旅游发展对丽江古城纳西族女性教育的影响,袁花; 和燕杰,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第10期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语言迁移现象的共性浅析——以蒙古族与纳西族学生为例,习建勋,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第21卷第3期
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障碍及其解决思路——基于云南省梁河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调研,商万里; 彭谦,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第2期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以纳西族音乐进课堂为例,王一川,民族音乐,2013第4期
纳西和摩梭小学生对基本颜色的命名和偏好比较,肖二平; 张积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第13卷第5期
民族中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云南省汉、回、白、傣、纳西族为例,周波; 廖峻,教学与管理,2014第15期
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的现状及解决方式——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刘明法; 车文敏,赤子(上中旬),2014第16期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实证研究——以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李晓果,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第29卷第6期
纳西族教育文化自觉的内涵及重塑途径,和克纯; 和敬韡,中国民族教育,2014第2期
重塑纳西族教育文化自觉的必要性及途径研究,和克纯; 和敬韡,云南社会科学,2014第3期
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马幼儿园为例,甘甜; 张莉,教育教学论坛,2014第50期
浅谈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玉龙县纳西族为例,熊娅莉; 张志慧,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第9期
关于纳西族聚居地高中普通话语音教学的一点浅见,周陆英,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第2期
关于纳西族摩梭人大学生归属感的个案研究,张立敏,科技广场,2015第2期
纳西族初中生性别角色对心理素质的影响,何木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第7卷第3期
纳西族0-3岁婴幼儿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杨阳; 蒋菲菲,亚太教育,2016第21期
纳西族地区443例0—3岁婴幼儿发育状况调查研究,杨阳,才智,2016第29期
纳西族东巴祭司培养的新模式探讨——以丽江玉水寨东巴文化传承学校为例,朱永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7第14卷第4期
纳西族大学生物质主义、面子意识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陈勇杰; 和煦,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第5卷第4期
语言影响4~6岁彝、白、纳西族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李泉;宋武;廉彬;冯廷勇,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第16卷第5期
母语对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影响研究——以纳西族为例,李晓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第38卷第2期
纳西族地区幼儿教师气质性乐观与主观幸福感研究,李昌庆; 何木叶; 侯俊,教育观察,2018第7第16期
多媒体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丽江纳西族地区为例,何嵘,无线互联科技,2019第16第22期
把纳西民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区域活动的探究,段学芳,新西部,2019第21期
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地理作业完成状况的行动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纳西族第一中学为例,韩雪文,地理教学,2019第24期
民族地区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叙事解析——以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为例,陈岩杰; 宋征莉,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第31卷第6期
颜色范畴知觉效应发生在大脑两半球:来自纳西族和汉族的证据,谢书书; 张积家; 朱君,心理学报,2019第51第11期
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传承的调查及思考——以云南丽江市纳西族、广西巴马县瑶族为例,权梦云,中国民族教育,2019第5期
纳西族地区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李昌庆,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国画与东巴画“融合”教学研究——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徐国生; 武国强,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4卷第6期
纳西族经济研究
从纳西文化看消费经济,冯魄,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第3期
明代丽江纳西族经济的发展及原因初探,余海燕,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第1期
依靠科技走产业化脱贫之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的调查,杨国清,民族工作,1996第10期
云南丽江纳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宁生,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第3期
坚定信心 锐意进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供销社改革初探,卢忠,中国供销合作经济,1999第5期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头乡利苴行政村天然林保护工程调研报告,吴璟,林业经济,2000第3期
东巴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可持续设计,王声跃; 严舒红,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第2期
关于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探讨——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何健; 徐玉秀,林业科技管理,2001第3期
旅游业对纳西族传统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和占琼,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3期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蒋依依;王仰麟;张源,生态学杂志,2005第12期
节事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其旅游影响——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的旅游人类学解读,宗晓莲; 戴光全,思想战线,2005第2期
纳西东巴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丽江三元村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林锦屏; 周鸿; 何云红,人文地理,2005第5期
丽江的旅游开发对传统纳西文化传承的影响,廖冬梅; 张诗亚,民族教育研究,2006第4期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度量——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蒋依依;王仰麟;彭建;杨磊;张源,地理研究,2006第6期
云南纳西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研究——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陈文兴; 和爱军,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第1期
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分析——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蒋依依; 成升魁; 王仰麟; 彭建; 张源,资源科学,2007第3期
金融支持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政策建议——以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为例,和呈文; 马健钧; 张绍祖,时代金融,2007第9期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间的“康吧”经济交往模式:理论与实证分析,谭劲松; 王晓文; 木志荣,南开管理评论,2008第5期
基于旅游产业视角的文化变迁主源构成及其解读——以纳西族集聚地丽江市为例,吕宛青,思想战线,2008第6期
纳西族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与男青年消费行为——以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海村为例,卜文虎; 闫丽娜,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第9期
旅游经济与纳西族舞蹈的发展,陈元贵,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第12卷第2期
纳西族古村落玉湖村的价值及规划设计,陈东琳,山西建筑,2009第35第16期
略论丽江纳西族民间互助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颖,思想战线,2009第35卷第2期
纳西族“三多信仰”的文化意蕴及旅游开发,潘宏义,学园,2009第4期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纳西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鲍金蓉,东方企业文化,2010第2期
“低碳经济”理念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李静,时代金融,2010第2期
纳西族女性在丽江旅游业参与中的角色分析,周爱萍,思想战线,2010第36第S1期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的条件与对策,段婕,草业与畜牧,2011第10期
浅析丽江纳西族乡村旅游合作社组建发展的人文因素,何莲,中国外资,2011第10期
民族村寨现代经济转型的研究——以安中村纳西族区域为例,李军; 王昊英; 蒋天天,思想战线,2011第37第S1期
明代纳西族移民与滇藏川毗连区的经济开发——兼析纳藏民族间的包容共生发展机理,周智生,思想战线,2011第37卷第6期
云南丽江纳西族家具简述,和玉媛; 和品正,美与时代(上),2011第4期
纳西族的宗教文化在旅游中的价值,刘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第26卷第1期
性别意识对纳西族妇女社会参与程度的影响——以丽江地区旅游业兴起后为例,杨洁,学理论,2012第2期
云南纳西族东巴纸耐久性初探,张美丽; 汤书昆; 陈彪,中国造纸,2012第31第12期
云南纳西族东巴纸耐久性初探,张美丽; 汤书昆; 陈彪,中华纸业,2012第33第22期
旅游发展中族群文化的“再地方化”与“去地方化”——以丽江纳西族义尚社区为例,孙九霞; 马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34卷第4期
纳西族文化与农户生计转换研究——以拉市海自然保护区为例,柳娥; 刘永功,安徽农业科学,2012第40第10期
纳西族建筑文化在束河旅游地产中的应用分析,刘洋,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第10期
纳西民族政治文化的产生及演变,周俊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第15卷第3期
民族自治县政府经济职能效能评估——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和沁,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第15卷第3期
丽江纳西族女性在旅游业中的角色分析,余丹,贵州民族研究,2013第34卷第2期
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的影响调查——以丽江古城纳西族女性为例,袁花; 和燕杰,宜春学院学报,2013第35第11期
基于PSR模型的旅游地生态持续性空间差异评价——以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蒋依依; 张敏,资源科学,2013第35卷第2期
现代旅游大潮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以云南旅游发展中的傣、纳西、哈尼文化为例,陈燕,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13卷第6期
旅游开发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以纳西族为例,袁秀芸; 贾红海,新经济,2014第23期
从旅游开发的视角看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以纳西族为例,孟秋莉,生态经济,2014第30卷第6期
东巴教与纳西村寨社会治理——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依陇村个案研究,戴宁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第34卷第6期
旅游商业化与纳西族民居的“去地方化”——以丽江新华社区为例,孙九霞,社会科学家,2015第11期
旅游对纳西族传统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玉龙县白沙乡、拉市乡为例,关晴月; 薛达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第24卷第4期
丽江纳西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用研究,和永杰,体育科技,2015第36卷第4期
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的互动与发展路径——以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例,田里; 光映炯,广东社会科学,2015第5期
探析纳西族打跳对民族旅游的促进作用,葛锦润,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第12期
旅游业影响下纳西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马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第13卷第9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旅游发展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市署明村为例,邹一婧; 阮佳飞; 刘欢,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第18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定量评估——以云南省丽江市署明村为例,邹一婧; 阮佳飞; 刘欢,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第20期
旅游经济文化背景下纳西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何木叶; 李丽梅; 李融; 和雪梅,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第21卷第3期
民族风情旅游的文化界限——以云南丽江纳西族为例,杨柳新,长白学刊,2016第3期
丽江纳西族节事旅游开发及居民文化认同提升研究——以三多节为例,陶琼,中国商论,2017第16期
商品化视角下族群内部主体的文化认同研究——以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纸为例,孙九霞; 吴美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第37卷第3期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土壤肥力分级及评价,黄维恒;包立;熊荟菁;邓洪;韩云昌,中国农学通报,2018第34第18期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生存模式分析——以丽江东巴纸坊为例,张倩,设计,2018第7期
数字时代传统民族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路径——以纳西族传统手工产品为例,王林,吕梁学院学报,2020第10卷第3期
民族旅游商品“族群性”表征的构成性诠释——以云南丽江“东巴纸”为例,卢凯翔,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第40卷第3期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云南区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寇灿; 厦国银,新农业,2021第23期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研究——以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王丽娟; 缪林; 王豪; 顾淑娴,建筑经济,2021第42第S1期
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蜘蛛香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关云琳; 杨根林; 李庆华; 高云贵,现代园艺,2021第44第13期
纳西族传统民族药用植物臭参及其林下栽培技术,王晓燕; 杨根林; 李庆华; 高云贵,现代园艺,2022第45第13期
“两山”理论实践路径探索——基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调研结果,谢兴龙; 王雷,黑龙江科学,2023第14卷第7期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显性与隐性转型耦合演变——以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自治县为例,王丽娟; 于海艳,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第23第21期
纳西族历史研究
略论解放前永宁纳西族的群婚家庭残余——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宋恩常,思想战线,1976第4期
纳西族的渊源、迁徙和分布,方国瑜;和志武,民族研究,1979第1期
从象形文东巴经看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和志武,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第2期
纳西族源于羌人之新证,汪宁生,思想战线,1981第5期
试论历史上纳西族和藏族的关系,郭大烈,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第1期
元明清时期的纳西族和傈僳族,尤中,云南社会科学,1986第3期
也论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的起源——兼答赵蔚杨先生,王承权,云南社会科学,1989第4期
论永宁纳西族母系家庭与封建社会同体的原因,木芹,思想战线,1990第5期
纳西族形成的多元论,郭大烈,云南社会科学,1991第2期
纳西族先民的环境意识,段松廷,云南环保,1991第3期
纳西族与古羌人的渊源关系,和发源,云南社会科学,1991第4期
纳西族原始命名法初探,和品正,民族研究,1991第6期
云南纳西族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木基元,南方文物,1995第2期
评《纳西族史》的特色与学术价值,黄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第4期
明代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发展策略,余海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第3期
元明时期纳西族文化的多重结构,李劼,云南社会科学,2001第3期
中外学者与纳西族历史研究,甘雪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4期
东巴古代墨迹蕴藏的纳西服饰写真史,杨德鋆,文艺研究,2002第1期
纳西族与古羌人渊源关系的又一证据,赵心愚,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第2期
傅懋责力《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探析,曹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第3期
论纳西族先民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周俊华,云南社会科学,2004第1期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04第1期
纳西族先民的迁徙路线及特点,赵心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第2期
略论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杨福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3期
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对纳西族的影响,王瑞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4期
木氏的崛起及在纳西社会统治地位的确立,段红云,学术探索,2004第9期
从纳西族先民的迁徙路线看“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几个基本特点,赵心愚,藏学学刊,2005第2期
明清纳西族文人创作的价值探讨,李心荃,学术探索,2005第3期
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杨福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第5期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的形成因素探析,周俊华,云南社会科学,2006第2期
元明清时期“纳儒”对话的历史轨迹,周俊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6期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周俊华,学术探索,2007第1期
历史上纳西族中国认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周俊华,云南社会科学,2007第2期
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孙林,中国藏学,2007第2期
滇、川、藏纳西族聚居区土司制度的多种类型,周俊华,思想战线,2007第3期
区域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新篇章——杨福泉《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评介,何星亮,思想战线,2007第4期
明代纳西族政治关系探析,杨文顺,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第3期
茶马古道上的纳西族“藏客”起源探析,周智生,西藏研究,2009第5期
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陈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4卷第3期
纳西族历史研究前沿报告,林崔宏; 乔文红,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0第4期
从亲属称谓看纳西族婚姻制度的变迁,陈婧,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第1期
古代藏族、纳西族族源及文化渊源关系,叶拉太,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1期
古代纳西族地缘政治战略博弈的嬗变,杨绍梅,学术探索,2013第1期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策略管窥,周智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第23卷第4期
“麽些”考释,杨杰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40卷第3期
明代以来纳西族走婚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杨林军,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第44卷第2期
纳西族国家认同的历史与现状,黄沙,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第16卷第4期
油米:遗世独立的纳西村落——纳西族“阮可”支系乡土建筑调查,潘曦,中国文化遗产,2014第1期
明朝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研究,郭新榜; 郝淑静,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第23卷第1期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方国瑜先生与纳西历史文化研究,和智,文山学院学报,2014第27卷第2期
《木氏宦谱》所载木氏土司联姻分析,陈雪莲,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第29卷第5期
纳西《神路图》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比较,郭建平; 张露霜,美术观察,2014第9期
清代士人视野下的丽江纳西族葬俗变迁研究,马银行,大理学院学报,2015第14卷第5期
白松乡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杨嘉铭,纳西学研究,2015第1期
杨慎《木氏宦谱·序》的初步研究,赵心愚,云南社会科学,2015第2期
纳西族木氏土司的政治道德初探,吉凯; 王丽君,理论界,2015第4期
略论纳西族与理塘巴塘之关系,杨福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4卷第4期
近十年国内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研究综述,牟春凯,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第18卷第5期
族源、制度与家国:丽江《木氏宗谱》美藏整理本的人类学研究,徐俊六,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1期
纳西土司木增史事考辩,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20第2期
近二十年来有关丽江木氏土司的研究综述,孙琦,西部学刊,2020第4期
丽江木氏世系问题新证——以陈钊镗《木氏宦谱·后序》所见资料为辨析,赵心愚; 成飞,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3卷第5期
“世官永”:明代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赞助”白沙壁画的另一层解读,范斌,西部文艺研究,2023第4期
纳西族伦理学研究
从《创世纪》看纳西族的原始宇宙观念,刘文英,哲学研究,1982第11期
略论纳西族的生态伦理观,杨福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1期
纳西族伦理思想引论,熊坤新; 彭晓霞,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3期
人与“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传统纳西族的生态道德观念及其现代意义,吉凯,理论界,2012第2期
纳西族民间文化中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和意义——兼议它的内涵和基本关系,周文英,昭通学院学报,2015第37卷第1期
浅谈俄亚纳西族的婚姻伦理,史邃萌,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37卷第3期
与阿里耶斯对话——就死亡地点讨论纳西族死亡观,和文臻,思想战线,2016第42卷第2期
纳西族美术研究
从图画字到文字画——张云岭和他的现代东巴画,郭大烈,云南社会科学,1988第6期
纳西族原始祭祀文化与东巴舞源流,木丽春,民族艺术研究,1991第1期
浅论纳西族现代东巴书画,和品正,民族艺术研究,1991第4期
纳西族古代美学文艺观探源,丁立平,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第Z1期
木氏“怡神”、“逸趣”的文艺观——纳西族古代美学文艺观评介,了评,民族艺术研究,1992第5期
从传统走向现代——现代东巴画派,,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第2期
纳西族东巴画的古今流变,陈野,新美术,1993第4期
纳西族东巴木雕 木牌画艺术研究,张云岭,装饰,1998第4期
东巴文与东巴画——纳西族文化札记,王伯敏,美术观察,1999第8期
纳西族色彩文化功能研究,白庚胜,民族艺术,2001第2期
纳西族小雕像艺术探微,贾涛,文艺争鸣,2007第9期
大象无形 魂去来兮——透析东巴万神园图腾与木雕群,栗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第3期
纳西族东巴教木牌画艺术初探,和玉媛;张寒凝;张福昌,艺术.生活,2009第3期
现代东巴民间绘画及其可持续性发展探索,李晓弟; 王崇兰; 刘继平; 杨剑颖,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10第4期
东巴艺术的艺术特点及传承,刘时赞; 罗科勇,大众文艺,2010第11期
论东巴画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以《神路图》为例,杨鸿荣,思想战线,2010第36第S1期
试论东巴画与东巴文化的关系,和爱东; 杨鸿荣,思想战线,2010第36第S1期
试析纳西族服饰纹样,周小飞;王星,艺术.生活,2010第3期
普米族与纳西族摩梭人服饰现象探析,彭红,艺术教育,2010第3期
浅析纳西东巴画的类别与功能,和必昌; 周荃,大众文艺,2011第21期
赏析纳西文化的衍变——解析东巴绘画作品,付琼卫,大众文艺,2011第9期
东巴民间绘画文化观的演化及价值,李晓弟; 刘远峰; 刘继平,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12卷第2期
浅谈东巴文化对丽江艺术设计现状的影响,陈辉,大众文艺,2012第17期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依托研究——以纳西东巴画为例,张志宏,大众文艺,2013第22期
民族元素提取后的重置——以纳西族为例,舒燕,大众文艺,2013第6期
纳西东巴画研究现状及思考,杨鸿荣,大众文艺,2014第12期
传统东巴画与现代东巴画之比较,张志宏,大舞台,2014第1期
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取材探讨——以纳西族人物画创作题材为例,易立平,艺术科技,2014第27卷第3期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艺术与色彩特征,索昕煜,大舞台,2014第3期
东巴画在东巴仪式中的功能、目的及意义,和必昌; 杨鸿荣,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第3期
论纳西族东巴字画在现代镶嵌工艺中的应用,陈菊,中国民族博览,2015第10期
东巴画的程式化特征研究,杨杰宏,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第12卷第2期
试论东巴画的特征及欣赏方法,和勇,大众文艺,2015第14期
解读文化变迁中东巴画材料功能,赵伟; 和爱东,戏剧之家,2015第14期
现代东巴画材料的视觉意义,赵伟; 和爱东,戏剧之家,2015第23期
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研究综述,闫美霖; 林立文,商,2015第25期
文化变迁视阔中的东巴画材料意义,赵伟; 和爱东,艺术科技,2015第28卷第5期
东巴木牌画及其观念体现,肖晓; 张希,包装学报,2015第7卷第4期
作为文化的媒介:传统东巴画材料的文化诠释,和爱东; 赵伟,美术大观,2015第8期
民间美术中“生肖羊”形象的创作新探——以东巴象形木刻表现形式为例,王琪斐,美与时代(上),2016第1期
民间美术中的十二生肖探析——以东巴象形生肖狗在木雕中的应用为例,杜连园,美与时代(上),2016第1期
浅析生肖马在民俗文化中的装饰创作——以东巴象形生肖马的装饰画创作为例,冯敏,美与时代(上),2016第1期
试论多媒体下东巴象形文字的信息设计研究,武海金,大众文艺,2016第23期
纳西族东巴绘画的特征浅析,张垒,才智,2016第36期
纳西族色彩艺术的符号价值,宋文娟; 王坤茜,包装世界,2016第3期
纳西民族元素的视觉应用意义与应用现状分析,翦偲妮; 何琴敏,现代装饰(理论),2016第5期
滇西北地区纳西族东巴教绘画研究,黄诚,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6期
东巴纸牌画及其艺术与文化特征,朱和平; 刘俊澧,包装学报,2016第8卷第2期
民族纹案在动漫CG插画设计中的运用——以云南丽江纳西族为例,郑发云,艺术评鉴,2017第23期
论纳西东巴绘画艺术的现代发展,吴双,蚌埠学院学报,2017第6卷第2期
从民族服饰中看纳西族的审美趣味,和媛燕,艺术评鉴,2017第8期
东巴文字绘画研究与产品开发,郑发云,艺术教育,2017第Z4期
纳西族东巴画研究综述,罗雨,戏剧之家,2018第28期
关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文化馆开展东巴画艺术人才培养的思考,杨丽东,民族音乐,2018第2期
滇西北藏传佛教绘画《神路图》研究,黄诚,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32卷第4期
从保护和推广的角度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以东巴木雕为例,林中一,戏剧之家,2018第33期
东巴文字的装饰性特征微探,原蒙蒙; 王军,艺术教育,2018第3期
丽江白沙古镇纳西族民居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张晓禾; 薛甲; 屈义航; 尹博锜; 尹誉茹,大众文艺,2019第11期
论改土归流后丽江纳西族的生态美学观变迁,熊斌; 谭琳; 郭广新; 木笑波; 和洁静,大理大学学报,2019第4卷第5期
丽江纳西族住屋形式与门窗木雕装饰艺术的研究,杨峥峥; 李晶源,戏剧之家,2019第5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结晶:东巴画,吴树生,地方文化研究,2019第6期
纳西族传统东巴纸创制工艺论述,周璞,中国民族美术,2020第1期
纳西族东巴木牌画及其文化与观念特征研究,周璞,中国民族美术,2020第1期
纳西族民间东巴画谱研究现状及展望,杨鸿荣,中国民族美术,2020第1期
纳西族东巴画的性质、概念及其特征,杨杰宏,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1第18卷第2期
纳西族东巴画的造型特点及其传承方式研究,宋荷,工业设计,2021第1期
兼收并蓄:东巴卷轴画造型的具象表现风格成因初探,苏泉,中国民族美术,2021第1期
云南纳西族东巴卷轴绘画“写意性”研究,黄倩倩,中国民族美术,2021第1期
纳西族东巴画谱艺术特征研究,杨鸿荣,中国民族美术,2021第3期
图式、符号与文化:纳西族传统东巴经籍封面图像研究,范斌,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第11期
纳西族东巴绘画与文旅结合的可实现路径,常馨艺; 周俊洁,丝网印刷,2023第11期
东巴象形文字在漆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以《东巴印像》为例,王维珍,中国生漆,2023第42卷第1期
纳西族民族工作研究
略论滇西北的民族关系,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00第5期
金沙江流域多民族聚居村落的民族关系考察——以丽江鲁南行政村为例,和万传; 杨林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第25卷第1期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地区思政工作——以云南纳西族为例,郭艳英,贵州民族研究,2014第35第11期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郑贤浩,商,2016第25期
丽江纳西族民居装饰元素与当代民居装饰设计,王菲,贵州民族研究,2017第38卷第1期
跨族际艺术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以纳西族为例,杨福泉; 杨琼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54卷第1期
纳西族民族学研究
《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家庭》一文的补充,詹承绪,史学月刊,1965第8期
试论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长期保存在封建领主制下的原因,王承权;詹承绪;刘龙初;李近春,思想战线,1979第1期
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家庭和亲属称谓,傅懋勣,民族研究,1980第3期
试论纳西族的自称族名,和即仁,思想战线,1980第4期
纳西(麽些)族的传说及其资料——以《人类迁徙记》为中心,君岛久子;海兰,民族译丛,1980第5期
纳西族问题研究近况,村井信幸;徐菊芳,民族译丛,1980第5期
纳西族母系“衣度”的社会性质问题,之乾,民族研究,1981第5期
也谈纳西族的母系“衣杜”和易洛魁人的“奥华契拉”,陈启新,民族研究,1982第1期
纳西族的母系家庭辨析,宋兆麟;严汝娴,民族研究,1982第4期
东巴文化及其研究概况,郭大烈,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第1期
《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一书评介,程志方,云南社会科学,1983第5期
国内纳西族研究述评,郭大烈,云南社会科学,1983第5期
川滇边境纳日人的族别问题,李绍明,中国社会科学,1984第1期
从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谈起,秋浦,云南社会科学,1984第5期
母系制实例研究的可喜成果——读《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两书,程德祺,中国社会科学,1985第4期
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一妻多夫制婚姻家庭试析,刘龙初,民族研究,1986第4期
略述木里县俄亚乡纳西族的群婚残余,刘龙初,云南社会科学,1986第5期
永宁纳西母系制和阿注婚起源问题商榷,赵蔚杨,云南社会科学,1987第2期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不属于群婚范畴——对《母系制实例研究的可喜成果》一文的两点商榷意见,詹承绪,中国社会科学,1987第2期
论纳西族的传统生育礼俗,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1990第1期
纳西族的崇尚勇武精神及其源流探索,杨福泉,民族研究,1990第3期
论澳大利亚级别婚、永宁纳西族阿注婚及其亲属制,侯献瑞,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第4期
也谈永宁纳西族亲属制,隹水,民族研究,1990第6期
纳西族族源新说三疑——与诹访哲郎先生商榷,林向萧,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第4期
纳西族姓氏浅谈,杨瑞芬,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第4期
再论纳西族的成立过程——答和发源先生及林向萧先生,诹访哲郎; 曾红,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第2期
纳西族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安东尼·杰克逊;杨健吾,民族译丛,1992第6期
纳西族族源新说再质疑——与诹访哲郎先生进一步商榷,林向萧,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第1期
纳日人族别争议的民族学问题,尚云川,理论与改革,1993第6期
当代永宁纳西族母系制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胡阳全,云南学术探索,1993第6期
泸沽湖地区人地系统案例研究,郭来喜;陈社明;林锦屏;万晔;徐旌;严汝娴,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第1期
“摩梭”称谓应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兼谈纳西族的他称和自称,杨启昌,民族工作,1994第6期
纳西族的婚姻家庭与亲属称谓,和发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2期
纳西族祭天民俗中的神树考释,白庚胜,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第2期
纳西族“山中灵界”观及其演变,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1998第1期
还摩梭称谓的本来含义,杨启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第1期
云南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变迁——以傣族、彝族、纳西族为例,乔亨瑞,学术探索,1999第4期
纳西──摩梭的亲属制度及其文化,孟彻理; 徐志英; 张伟译,云南社会科学,2000第4期
试论“纳西”之“纳”是否表“黑”,王慧敏,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1第1期
纳西族和彝族的超度亡灵仪礼,丸山宏; 张泽洪,宗教学研究,2002第1期
纳西族、藏族同源异流关系考略,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02第6期
唐代麽些的分布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黄彩文; 杨文顺,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3期
永宁纳西族摩梭人的婚姻家庭和发展趋势,徐亦亭,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4期
略论纳西族的生死观,杨福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第3期
彝族、纳西族“火葬氐羌说”质疑,陈东,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S1期
藏族、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以及神山崇拜的初步比较研究,杨福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第12期
近十余年纳西族研究综述,胡阳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6期
再访中国西南部的纳西族,Koen Wellens; 郭平,西北民族研究,2006第3期
纳西族《东巴经》“五行”记录概述,李国文,云南社会科学,2007第2期
从人类学视角看纳西族的“和合”思想,和丽东,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6期
纳西族的“化賨”活动及其教育意义,和晓燕,新西部(下半月),2008第10期
纳西族的驱瘟疫鬼仪式调查,和颖; 李例芬,民族艺术研究,2008第3期
丽江纳西族化賨的文化解释,和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第4期
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地方性知识的价值与民族的现代发展——以纳西族为例,周俊华; 秦继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
云南丽江纳西族、澜沧拉祜族殉情自杀问题研究,李建军,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09卷第1期
社会与文化变迁对民族宗教文化认同的影响——纳西人对东巴教的认同及其变迁研究,杨福泉,思想战线,2010第36卷第4期
纳日人颜色词的概念结构——兼与纳西人颜色词概念结构比较,王娟; 张积家; 林娜,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第37卷第2期
纳西化賩的形式变迁:结构性到非结构性的转变,和秀涓,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第13卷第5期
血色情殇:纳西族、拉祜族的殉情自杀遗风,李建军,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2卷第3期
丧葬仪式象征中的认知与存在——以南溪村纳西族田野调查葬礼为例,郭志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32卷第6期
纳西族农村化賨对社区治理的影响分析,崔江红,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第9期
民族和睦:云南藏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杨福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第33卷第1期
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身份研究,李志农; 李国太; 廖惟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34卷第3期
近三十年国内纳西族婚姻问题研究综述,龙芊良,唐山学院学报,2013第26卷第5期
多元一体国家格局下的族群互动与身份重构——以丽江为研究个案,杨杰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第30卷第2期
殉情与纳西族女性的性别角色,木春燕,昭通学院学报,2013第35卷第6期
“走婚”与“女性丈夫”——中国摩梭人与尼日利亚伊博人性别关系的比较,晋文; 奥玛,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4期
纳西族化賩的功能变迁研究,和秀涓,人民论坛,2013第5期
纳西族“化賨”文化的合理性及现实意义,郝士艳; 和颖,学术探索,2013第9期
论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东巴文化,李四玉,红河学院学报,2014第12卷第3期
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清朝丽江纳西族研究,郭新榜; 郝淑静; 陈符周,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第23卷第6期
纳西族婚姻研究综述,杨娅,普洱学院学报,2014第30卷第4期
法国藏学家巴克的纳西学研究,李晓亮; 喻遂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第35卷第5期
近二十年来丽江农村纳西族生计方式的变迁——以玉龙县南溪村为例,李锦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第35卷第2期
民间组织的变迁与功能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白沙乡纳西族“化賩”为例,王欢; 颜彦青; 杨单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第42第S1期
纳西族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个案,何木叶,新西部(理论版),2016第10期
德国的纳西学研究学术史述略,杨福泉,思想战线,2016第42卷第5期
近代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及转型——以纳西族为例,颜井平,贵州民族研究,2017第38第10期
从“族称”角度看纳西族的族群认同,和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43卷第1期
转换与交融:三坝纳西族丧葬文化及其当代变迁,和红灿; 李继群,民族研究,2020第3期
纳西在汉藏之间:丽江大宝积宫藻井核心符号研究,木仕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41卷第5期
纳西族生态观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契合研究,赵亚洲; 李丽梅,品位·经典,2022第18期
纳西族乡土社群建造偏好研究——以茨满村为例,肖霄; 潘曦; 索靖轩,新建筑,2022第2期
纳西族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
纳西母系亲属制与易洛魁亲属制的比较研究——兼论亲属制度的起源问题,严汝娴;宋兆林,民族研究,1980第2期
从婚礼看永宁纳西人的一夫一妻婚,王承权,民族研究,1980第4期
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严汝娴;宋兆麟,民族研究,1981第3期
永宁纳西族母系父系并存家庭试析,詹承绪,中国社会科学,1981第4期
一部有价值的婚姻家庭学术专著——评《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贺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第5期
家庭产生和发展的活化石——泸沽湖地区纳西族家庭形态研究,严汝娴,中国社会科学,1982第3期
关于纳西族的家庭类型问题,夏之乾,中国社会科学,1983第2期
论泸沽湖畔母系家族在家族婚姻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杨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第3期
东巴经书中的纳西族古代婚姻家庭,和发源,云南社会科学,1986第5期
一个母系社会的家庭婚姻与生育——云南省宁蒗县纳西族社会调查,张恺悌,中国人口科学,1989第4期
浅谈纳西族同汉族的通婚,李近春,民族学研究,1991卷第0期
俄亚纳西族安达婚姻及其与永宁阿注婚的比较,刘龙初,民族研究,1996第1期
建国以来永宁纳西族母系制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胡阳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第S2期
元以来纳西族与傈僳族社会发展差异原因初探,高志英,云南学术探索,1998第1期
东巴教圣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中甸县白地水甲村的田野调查报告,和少英,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6期
东巴教圣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续)——中甸县白地水甲村的田野调查报告,和少英,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1期
从一个民族的近代婚姻看理性婚姻的意义,丁立平,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1期
西方学者与纳西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甘雪春,思想战线,2001第3期
20世纪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研究述评,杨文顺,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2期
女性人类学与摩梭母系文化研究的新进展,马世雯,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6期
农村少数民族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乡为例,杨志玲,学术探索,2006第1期
农村少数民族老年人的生活及养老——以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乡为例,杨志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6期
香格里拉纳西族与汉族聚居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对比研究,曾和平; 赵敏慧; 杨树华; 周跃; 周晓路,环境科学研究,2007第6期
纳西族外向性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许思安; 郑雪; 和秀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第7期
纳西族哈尼族青少年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分析,赵科; 胡发稳,中国学校卫生,2011第32卷第7期
丽江改土归流后纳西族的社会变迁,段红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43卷第6期
多元因素影响下的纳族群称谓与认同,杨福泉,民族研究,2013第5期
旅游发展对丽江古城纳西族女性的影响,袁花; 和燕杰,中外企业家,2013第7期
从文化研究转向制度追溯——评《纳西族社会性别的演变》并重读《生存和文化的选择》,杜芳琴,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第26卷第2期
丽江市纳西族和汉族初中生性别角色的调查比较,何木叶; 李昌庆,中国性科学,2015第24卷第6期
纳西族村落的空间秩序与社会关系,李锦; 王欣,中华文化论坛,2016第12期
试论摩梭人的母系制及生态旅游,高学益,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第21卷第3期
纳西族老年人“化賨”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何木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第29第14期
电影人类学在中国的开创——杨光海导演《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访谈录,鲍江,民间文化论坛,2016第4期
摩梭母系婚姻家庭形态研究的再思考,赵心愚,民族学刊,2017第8卷第2期
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纳西文化解构——以纪录片《纳西纳西》为例,刘琪; 黄宁,传播力研究,2018第2第23期
嘉绒藏族的亲属词概念结构——兼同纳西族、摩梭人、彝族、白族比较,李惠娟; 张积家,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14卷第4期
纳西族“杀年猪”的人类学解读,和习伟,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第1期
明代丽江纳西族姓氏考,杨杰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第39卷第6期
基于“簇群”形态理论的纳西族传统社区保护策略研究——以丽江市八河社区为例,赵万民; 廉子瀚; 孙爱庐; 朱柯睿,城乡规划,2022第4期
纳西族设计艺术研究
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设计,王蔚,建筑创作,2004第10期
聚落的传承与发展: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行政办公区总体设计,罗文兵,建筑创作,2005第5期
两款藏族、纳西族酥油茶包装的对比设计,蒙睿华; 徐人平; 李捷,中国包装工业,2005第7期
纳西族传统民居空间的文化语境,陈琦,浙江工艺美术,2006第32卷第3期
对纳西服饰进行二次研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孔令奇; 陈出云,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6期
纳西东巴文化对现代首饰设计的启示,于清海,中国黄金珠宝,2007第6期
云南丽江纳西民居悬鱼装饰研究,王雅莲,美术向导,2010第5期
纳西象形文字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饮食之属为例,李旸,文学界(理论版),2011第10期
白族民居与纳西族民居建筑装饰对比解析,孙念祥,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第2卷第9期
纳西东巴文化对包装设计的启示,刘利; 王红波,包装工程,2011第32卷第2期
纳西族服饰造型与色彩初探,张愫,美术大观,2011第9期
云南纳西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与文化意蕴,谢建卫,美术教育研究,2012第23期
丽江园林的纳西族情愫研究,唐帅; 魏开云,绿色科技,2012第3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启示,赵菲; 魏开云,安徽农业科学,2012第40卷第8期
浅析云南纳西族门窗装饰纹样的寓意性,朱素丽,美术大观,2012第8期
纳西族文化元素在主题酒店设计中的应用初探,赵婉; 刘刚连; 徐钊,艺术科技,2015第28卷第7期
纳西族乡土建筑木作技艺古法探源,潘曦,古建园林技术,2015第3期
谈东巴文化在丽江大研古镇园林小品中的应用,鲍晓燕; 李煜; 樊国盛,山西建筑,2015第41第21期
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艺术特征及装饰文化,李秋,住宅与房地产,2016第30期
丽江纳西族民居院落空间铺地元素设计分析,唐娜娜; 唐旭军,艺海,2017第10期
象形文字符号在动漫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云南丽江东巴象形文字为例,郑发云,中国民族博览,2017第12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张倩玉; 黄素涌; 席雪冬,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第12期
东巴文化女性符号的产品设计应用研究,宋文娟; 张绣亮; 王坤茜,包装工程,2018第39第18期
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木雕门窗与苏州传统民居木雕门窗的装饰艺术对比,张怡芳; 郑绍江,绿色科技,2019第11期
东巴文化视觉符号的旅游产品设计价值研究,宋文娟,工业设计,2019第12期
云南滇西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空间结构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研究,杨金虎,中国民族美术,2019第1期
藏汉文化交融背景下丽江纳西族建筑五凤楼中的数学美,杨敏,艺术科技,2019第32第10期
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陈芳媛; 陈弘皓; 程娇华,艺术科技,2019第32卷第7期
藏汉文化交融背景下丽江纳西族建筑五凤楼中的数学元素挖掘,杨敏,艺术科技,2019第32卷第9期
纳西族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及其文化内涵,和金权,普洱学院学报,2019第35卷第1期
浅析东巴象形文字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韩姣; 杨娟,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第3第10期
纳西族东巴文字符号特点分析及设计启示,骆龙磊,艺海,2019第3期
探析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的室内地铺装饰文化,赵阳; 郑绍江,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第3期
纳西族东巴纸手工技艺的设计价值研究,康佳丽; 叶翠仙,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第10期
非遗视野下丽江纳西族女性羊皮披肩的设计特征解读,张顺爱; 管姝,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1卷第1期
丽江地区纳西族文化元素景观设计应用初探,张家灏; 王艳; 潘曲波,绿色科技,2021第23第17期
东巴文化符号在安睡投影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宋文娟,工业设计,2022第1期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和云峰学术思辨与实证研究初探,张璐; 李建军; 孙聪,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2第2期
纳西族羊皮披肩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田军娜,纺织报告,2022第41卷第7期
木西禹民宿设计——纳西族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空间运用的研究,徐慧丽,上海纺织科技,2022第50第10期
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在丽江民宿客栈设计中的应用,王潇慧,建筑结构,2022第52第15期
车饰纺织产品的民族化设计研究——以纳西族悬鱼元素为例,林谋旺; 吴琪,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第52卷第2期
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动漫创意设计研究,王潇慧,大众文艺,2023第5期
纳西族体育研究
“东巴跳”的来源,尹兆忠,体育文史,1987第4期
云南纳西族的体质特征研究,刘冠豪; 余发昌; 李明; 茶发昌,人类学学报,1992第1期
白族、傣族、纳西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对比分析,祝天桥; 杨秀芝; 孟祥坤,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第2期
东巴跳源考与属性辨析,杜长亮;王慧勇;李晓华,体育文化导刊,2008第5期
从“飞石索”看纳西族原始体育的起源,和春云; 谭华,体育学刊,2009第16卷第7期
论“东巴跳”文化内涵与风格特点,王慧勇; 张立国,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第25卷第2期
纳西族传统体育研究,桑国强; 贾明学,体育文化导刊,2009第4期
纳西族“打跳”功能新探,和丽东; 张爱谷,大理学院学报,2009第8卷第4期
论云南纳西族东巴跳的体育文化特质及资源开发,李玮,科技信息,2009第8期
从火葬习俗看纳西族赛马的起源,和春云; 向有明,体育学刊,2010第17卷第5期
论纳西族狩猎文化与休闲体育,和春云,前沿,2011第10期
纳西族大学生传承纳西族传统体育现状分析,和锡健; 冯兆丽,科技信息,2011第20期
丽江纳西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的可行性探析,和永杰; 葛锦润,中国城市经济,2011第24期
论汉纳文化融合与纳西族体育文化,和春云,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第28卷第1期
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研究,康厚良; 杨玉婷,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第31卷第5期
神灵世界中的纳西族武术文化,郭振华; 田祖国; 郭志禹,搏击(武术科学),2011第8卷第3期
纳西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研究,和锡健; 冯兆丽,大理学院学报,2012第11卷第4期
对汉纳文化融合和纳西族体育文化的探讨,和亚娟,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第14期
“改土归流”前后纳西族尚武精神对比研究,和锡健; 冯兆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第20卷第3期
旅游视角下的纳西族“打跳”,李开文,文山学院学报,2012第25卷第5期
人类学视域下的纳西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深层思考,刘信,当代体育科技,2012第2卷第3期
纳西东巴文化背景下打跳活动的特点与社会价值研究,和雪英; 孙婕,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第5期
打跳运动研究,高鹏春; 杨文杰,体育文化导刊,2012第5期
纳西族东巴舞蹈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力民,体育学刊,2013第20卷第3期
对丽江纳西族东巴舞活动开展的实证调查研究,康厚良; 李德静; 何清海,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第21第12期
纳西族打跳运动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以丽江古城为例,朱承敏; 王琼; 马钢,普洱学院学报,2013第29卷第6期
浅谈丽江纳西族鹰猎活动,徐磊; 李鹏斌,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第2期
纳西族东巴跳的传统文化特征研究,李大平,体育与科学,2013第34卷第5期
足球运动对构建纳西族和谐村落的作用,和锡健; 冯兆丽,大理学院学报,2014第13第12期
东巴跳源于纳西族丧葬舞蹈的田野调查,和春云; 胡小明; 葛锦润; 和永杰,体育学刊,2014第21卷第1期
纳西族民俗信仰中的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功能诠释,张远才,梧州学院学报,2014第24卷第6期
纳西族打跳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与对策研究,邢维新,四川体育科学,2014第33卷第3期
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与身体运动文化形成的文化生态学分析——东巴跳与达巴跳的田野调查报告,万义;王健;龙佩林;白晋湘;杨海晨,体育科学,2014第34卷第3期
古代纳西族体育活动探析,郭宇,兰台世界,2014第6期
纳西族尤氏部落尚武精神历史变迁研究,和锡健; 冯兆丽; 刘春海,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第23卷第3期
纳西族东巴跳的体育价值,张绣亮,体育文化导刊,2015第2期
现代足球文化在丽江纳西族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和丽东; 张爱谷,嘉应学院学报,2015第33卷第2期
汉水端公舞与丽江东巴跳文化同源性探析,张华江; 胡小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第49卷第1期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的体育健身价值探究——以云南丽江纳西族“打跳”为例,许睿; 沈艳; 康博阳,当代体育科技,2015第5第18期
纳西族大学生体育融创内容和途径的行动研究,和晓云,统计与管理,2015第5期
高校纳西族打跳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葛锦润; 张禄,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第12期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效果评价研究——以纳西族打跳为个案,葛锦润; 和丽娟,武术研究,2016第1第12期
旅游场域中纳西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刘继忠,鄂州大学学报,2016第23卷第2期
基于表演理论的纳西族“东巴跳”传承语境探究,李开文; 谭广鑫; 李晓通; 周山彦; 陈永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第28卷第2期
纳西族东巴舞的传承与发展,洪旭辉,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第33卷第2期
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何木叶; 李昌庆; 徐兴萍中国学校卫生2016第37卷第7期
转型发展下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构建——以纳西族打跳研究为个案,葛锦润; 和春云,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第3卷第6期
趋同与求异:祭祀仪式中的丽江纳西族“打跳”与藏族“锅庄舞”,杨洪波; 叶茂盛,体育文化导刊,2016第4期
纳西族打跳健身操及其功能价值研究,葛锦润,当代体育科技,2016第6第20期
纳西族打跳的健身与文化价值研究,葛锦润,当代体育科技,2016第6第21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创新研究——以纳西族打跳为个案,葛锦润,当代体育科技,2016第6第36期
纳西族打跳的分类、特征及功能价值研究,葛锦润; 和春云,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第25卷第3期
傈僳族与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的差异,李昌庆; 何木叶; 刘继舜; 徐兴萍,中国学校卫生,2017第38卷第5期
纳西族打跳研究述评,葛锦润,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第3期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葛锦润,当代体育科技,2017第7卷第1期
论纳西族传统体育赛马及资源产业化发展,谢庆伟,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第15期
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教育价值多元化浅析,杨杰; 和丽娟,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第20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多元体育文化中融创角色的形成与期待——以纳西族大学生为例,和晓云,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第22期
丽江纳西族东巴武术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研究,张平; 张永川,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第33第12期
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和丽娟; 葛锦润,运动精品,2020第39卷第5期
新时代民族聚居区高校体育文化传承教育体系构建——以纳西族打跳为个案,葛锦润; 和永杰; 和丽娟; 和文华,普洱学院学报,2021第37卷第6期
纳西族东巴体育文化探析,张绣亮; 王守森; 索建强,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第5卷第5期
丽江纳西东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整理与传承保护的研究,杨旺春; 赵庆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第35卷第7期
纳西族天文学研究
俄亚大村木瓜林青东巴“兔年历日书”译释——兼论俄亚大村历法情况,周寅,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2012第1期
纳西族民族文化研究
记彝、羌、纳西族的“羊骨卜”,林声,考古,1963第3期
云南永宁納西族的葬俗——兼談对仰韶文化葬俗的看法,宋兆麟,考古,1964第4期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住俗——兼谈仰韶文化大房子的用途,宋兆麟,考古,1964第8期
又一个“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宋敏,史前研究,1965第8期
《东巴经》与纳西族古代文化,林向萧,思想战线,1981第3期
纳西族的刻划符号,宋兆麟,化石,1981第4期
试析宁蒗纳西族的葬俗,王承权,思想战线,1981第4期
论永宁纳西族“俄”等级的来源及其阶级属性,刘龙初,民族研究,1981第5期
云南少数民族“异辈婚”初探,谭乐山,民族研究,1981第6期
试论氏族公社时期夫妻埋葬习俗的演变,夏之乾,云南社会科学,1982第5期
俄亚纳西族的伙婚仪礼,宋兆麟,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第1期
纳西族文化述略——兼论中国文化史资料建设问题,李静生,楚雄师专学报,1987第3期
东巴文化研究的新拓展——《东巴文化论集》概述,杨世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第3期
纳西族木石崇拜文化论,杨福泉,思想战线,1989第3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发源,云南社会科学,1989第5期
我国西南民族的“芦笙文化”及其地理分布,张寿祺,社会科学战线,1990第1期
论东巴在纳西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王可,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第2期
纳西族七星披肩的文化内蕴,和向红,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第2期
西方纳西东巴文化研究述评,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1991第4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亲缘关系,刘龙初,民族学研究,1991卷第0期
中国纳西族的生活与文化(节译),洛克;容绍芬,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第1期
奥裔美籍学者J.F.洛克及其纳西文化研究,木基元,东南文化,1992第2期
论纳西古文化中的潜戏剧,王耐夫,民族艺术研究,1992第3期
中甸白地纳西族的丧葬礼仪,和少英,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第4期
纳西族的传统应用技术(上),丁立平,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第4期
纳西族的传统应用技术(下),丁立平,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2期
纳西象形文字所反映的纳西族文化习俗,夏之乾,民族研究,1994第5期
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和少英,民族研究,1995第1期
浅析纳西族古文化中的“怪诞”形态与现象,王耐夫,民族艺术研究,1995第1期
纳西族的“青蛙五行”与生命观,杨福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4期
纳西文化和藏文化的渊源关系,陈烈,民间文学论坛,1996第1期
纳西族东巴经中的减灾科学──“好劳里肯”习俗,和景昊,中国减灾,1996第1期
文化板块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吕拉昌,人文地理,1996第2期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杨福泉,思想战线,1998第5期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关于纳西文化研究的述评,木仕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第1期
论纳西族民族文化生态,吕拉昌,人文地理,1999第2期
保护和弘扬东巴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赵世红,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第2期
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国际化综论,木仕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第2期
对纳西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表象的粗浅分析,周珊,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第3期
简论纳西族东巴教物态文化,和力民,云南社会科学,1999第3期
纳西族文化中的女性意识,蔡维琰,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第5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走向试阐释,杨海涛; 李丽芳,思想战线,1999第6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的世纪回顾,和力民,寻根,1999第6期
弘扬纳西优秀传统文化 搞好丽江精神文明建设,周珊,创造,1999第9期
’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木仕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1期
泸沽湖文化研究要略,钟继刚;景志明,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第2期
云南纳西东巴文化的再现,赵省华;甘雪春,云南社会科学,2000第S1期
纳西族色彩文化制约机制谈,白庚胜,云南社会科学,2001第1期
丽江纳西族福寿剪纸与福寿文化,何红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第2期
纳西族东巴大祭风的心理功能,杨知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3期
中国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放想,梁玖,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4期
论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的仪礼传统——以送葬仪礼为中心,丸山宏; 张泽洪,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4期
纳西族文化中的多元现象,盖兴之; 高慧宜,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5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及其保护,郭大烈,云南社会科学,2001第6期
纳西族与汉族箭事象比较,赵小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第6期
从东巴经书物质形式看藏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赵心愚,中国藏学,2002第1期
浅析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力民,民族艺术研究,2002第3期
略论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以纳西族服饰的流变和推广为例,木基元,思想战线,2002第3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功能的转移,李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第3期
儒教婚姻文化及其与异地非儒文化的冲突——以广东顺德的“姑婆屋”和纳西族的“殉情”为例,李小艳,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6期
摩梭为“母系社会活化石”说质疑——摩梭文化系列考察之一,白庚胜,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6期
联想与类比:纳西族东巴文化中的性象征,李金莲,贵州民族研究,2004第1期
试论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力民,云南社会科学,2004第1期
民族文化交流有限性浅析,李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第1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风水信仰,陶立璠,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第2期
纳西族文化变迁中的非均衡性,李劼,思想战线,2004第4
独具特色的纳西族服饰文化,全晓男,艺术研究,2004第4期
论旅游与纳西文化的传承,杨宁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第4期
神性与美——东巴文化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于长江,艺术评论,2004第5期
人文视野中的东巴文化价值,李丽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5期
云南·丽江纳西族“鹰放”文化(上篇),钟锦棠,时代金融,2004第8期
云南·丽江纳西族“鹰放”文化(下篇),钟锦棠,时代金融,2004第9期
浅谈东巴文化为丽江的旅游服务,姜映芬,大理学院学报,2004第S1期
纳西族东巴舞仪的文化阐释,冯莉,民间文化论坛,2005第2期
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杨福泉,思想战线,2005第2期
论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传人的培养——以纳西族的东巴为个案,杨福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3期
解读纳西民族文化的密码——女性羊皮披肩,陈莹,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第3期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王薇,贵州民族研究,2005第6期
纳西族政治文化探析,杨文顺,学术探索,2005第6期
论东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李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1期
纳西族文化史的概念和几个问题,杨福泉,民族艺术研究,2006第3期
纳西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创新之作——《纳西族文化史论》评介,木基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5期
东巴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和自兴,红旗文稿,2007第1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发展趋势,和金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1期
纳西族生态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晓花,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3期
论丽江纳西族丧葬方式的变迁,和丽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5期
纳西族特殊的联姻方式及部分遗存,丁立平; 习煜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5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占强,民族音乐,2007第6期
浅论东巴文化中的灵魂观念,陈霞,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第1期
“曙古”人与自然是兄弟——丽江纳西族乡规民约中的环保意识以及对古城保护的启示,郭夷平; 樊国盛; 陈坚,山西科技,2008第1期
纳西族水崇拜习俗的文化生态学意义,李福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2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杨立新; 赵燕强; 裴盛基,林业调查规划,2008第2期
纳西文化中的路径崇拜——以祭天和丧葬仪式为例,习煜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3期
东巴文化“祭天经书”与纳西族传统社会继嗣制度关系研究,武承睿,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
从纳西族祭天仪式看社会文化的变迁,李星,现代交际,2009第12期
透视纳西族七星披肩的形式内涵,李波; 陈出云,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第14卷第1期
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研究,魏勇刚; 陈世联,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1期
再论纳西族的“黑”“白”观念,杨福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第30卷第8期
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与多元民族宗教和谐功能——以香格里拉白地纳西族传统节日“二月八”为例,和继全; 和晓蓉,思想战线,2009第35第S1期
纳西族祭天仪式的功能和特点,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09第4期
纳西族与藏族文化和谐交融现象分析——以丽江塔城乡洛固村为例,王磊,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10卷第2期
生态美学视阈下的纳西族女性服饰,杨宁宁; 谢芳,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15卷第5期
地方性文化中的生存意义阐释——一个纳西族老东巴丧葬仪式的调查报告,杨杰宏; 和树荣; 和树昆,民间文化论坛,2010第1期
论纳西东巴文化的历史际遇——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自觉”反思,赵红梅,旅游学刊,2010第25卷第7期
东巴字画商品化利用的情况调查与分析,杨林军; 赵孟雄,思想战线,2010第36第S1期
纳西族火葬文化研究综述,杨林军; 赵孟雄,思想战线,2010第36第S1期
纳西族丧葬仪式变迁及文化象征意义分析,赵孟雄; 杨鸿荣,思想战线,2010第36第S1期
普米族与纳西族摩梭人服饰现象探析,彭红,艺术设计研究,2010第4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中和谐思想的四个维度,杨德辉; 毛志强,民族论坛,2010第9期
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现象解析,杨沐晓; 薛祖军,大理学院学报,2011第10卷第7期
多元文化场景中的纳西族春节,高志英,节日研究,2011第1期
纳西女装特征的区域文化解析,孔令奇,天津纺织科技,2011第2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抢救,木基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第32卷第9期
浅谈摩梭与纳西的服饰文化,文静,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第3期
略论艺术与纳西人的殉情悲剧之关系,杨福泉,文化艺术研究,2011第4卷第2期
丽江纳西族传统的和合文化,杨国英,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第6期
纳西族的姓氏文化的变迁,李莉,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第9期
纳西族尚武精神历史变迁研究,和锡健; 冯兆丽,大理学院学报,2012第11第10期
论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纳西族服饰为例,撒露莎,服饰导刊,2012第1卷第2期
“化賨”与纳西族文化自觉,柳娥; 刘永功,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2第1期
纳西族化賨与当代民族的文化自觉,代世萤,大众文艺,2012第21期
纳西族东巴祭天的文化功能及变迁——以宝山乡吾母村为研究个案,杨鸿荣,民族艺术研究,2012第25卷第2期
论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杨桂芳; 和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第33卷第1期
云南丽江纳西族放鹰活动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康厚良; 杨玉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第38卷第6期
丧葬中嵌合的礼物流动——南溪村纳西族葬礼中礼物流动为例,郭志合,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第4卷第1期
宁蒗县拉伯乡加泽村东巴文化存活现状调查及建议,杨亦花,大理学院学报,2013第12卷第1期
仪式的戏剧——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李四玉,大理学院学报,2013第12卷第1期
透过纳西族服饰看民族服饰文化,杨枝,大众文艺,2013第16期
东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东巴学者和力民纪实采访与思考,罗洁璐,歌海,2013第1期
纳西族村落休闲文化变迁研究——以丽江古城区道生村为例,李银兵; 和杏梅,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第22卷第6期
纳西族社会的大众文化建构研究,靳柯; 刘建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30卷第1期
全球化视阈下异质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丽江古城为个案,和丽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30卷第1期
西南边陲纳西社会中“賨”的发展与变迁,赵秀云,民族学刊,2013第4卷第5期
浅谈纳西族妇女服饰与东巴文化,姜宛余,美术教育研究,2013第4期
区域少数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研究——以东巴文化为例,谢丹,青年记者,2014第11期
纳西族对圣境的认知——以丽江玉龙雪山周围的纳西族村落为例,李四玉,大理学院学报,2014第13卷第1期
寻根解俗——李霖灿与纳西文化研究,刘薇,大理学院学报,2014第13卷第9期
纳西族葬礼中的和谐精神——以丽江南溪葬礼为例,李会娥,经济研究导刊,2014第16期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以丽江玉龙县塔城乡为例,陈金星,新余学院学报,2014第19卷第1期
纳西族披肩的民俗文化与艺术特征,把红梅,艺术教育,2014第1期
试论丽江东巴文化与木氏土司间的关系,李桥春,学理论,2014第20期
《木府风云》的纳西族文化视角分析,周文英,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第2期
论东巴文化传承的功能,李四玉,怀化学院学报,2014第33第10期
纳西族妇女服饰文化内涵探析,顾荣江,文学教育(中),2014第3期
原型的外现及其存在意义——以纳西族和普米族的文化现象为例,丁昊鸾,现代妇女(下旬),2014第4期
年者家的庆典——一个纳西族摩梭人家的春节民族志,赵沛曦; 张波; 杨丽芬; 张涌,民族学刊,2014第5卷第5期
从丽江古城看汉族与纳西族的建筑文化交流,曹茂; 吴晓敏,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8卷第2期
浅析摩梭与纳西的服饰文化,张钰超,赤子(上中旬),2015第12期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张萍萍,时代文学(上半月),2015第12期
东巴文化传承机制探析,李四玉,红河学院学报,2015第13卷第4期
论大众传媒对纳西文化的影响,宋娜,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第14卷第4期
“南溪司机”社会文化适应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出租车司机为例,王晨娜,纳西学研究,2015第1期
纳西族纪日法与汉藏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赵心愚,纳西学研究,2015第1期
多元文化中的纳西族文化变迁,张季萌,学理论,2015第24期
改土归流前后纳西族丧葬习俗的变迁及其特征,杨林军,民间文化论坛,2015第2期
四川省依吉乡争伍村东巴文化调查,李四玉,怀化学院学报,2015第34卷第4期
巴科的《麽些研究》与法国的纳西族研究,杨福泉,思想战线,2015第41卷第2期
纳西族祭天仪式中的女性禁忌及其变迁,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15第4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现代公民道德的萌芽及传承,平丹; 陈金星,文化学刊,2015第5期
论丽江纳西族三多节的起源及历史演化,李继红; 王成,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第5期
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陶思凤; 陈伟,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第7卷第4期
东巴教与纳西族殉情风俗,周静,民族论坛,2015第7期
“阿勒邱”和“纳西阿妈”——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和丽君,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第9卷第6期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赵沛曦; 张波; 张涌,红河学院学报,2016第14卷第3期
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策略——基于云南傣族、彝族、纳西族居住习俗的典型分析,荀利波; 李关平,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2期
纳藏文化交流研究综述,夏吾交巴,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2期
和实生物:纳西族饮食民俗类别及特征,杨杰宏,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第31卷第4期
纳西族农耕文化对饮食习俗的影响——以丽江古城区西关村为例,秦桂芬; 秦莹,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第31卷第4期
由纳西服饰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审美格局,佟杨,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6第33卷第1期
打造民族节日品牌 积极建设“大美玉龙”——玉龙纳西族自治县2016年“三多节”系列活动纪实,和文,创造,2016第4期
纳西族与东巴文化艺术辩证,德力米拉,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第4期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之思考:乐竹村纳西族祭天仪式的田野记录,和虎,民族学刊,2016第7卷第6期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实践的思考——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赵元孙,创造,2016第9期
场域视野下的纳西族“三多节”再认识,赵红梅,贵州社会科学,2016第9期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电视台以传播民族文化谋发展——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为例,和星昀,创造,2016第Z1期
东巴文化保护的数字化策略研究,康厚良; 杨玉婷,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12期
东巴文化传承方式变革的调查分析,康厚良; 杨玉婷,红河学院学报,2017第15卷第6期
云南民族服饰及纹样研究——以纳西族、傣族为例,侯昕志,大众文艺,2017第16期
丽江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刍议,桑月华,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第1期
云南藏族、纳西族生活中数学文化对比分析——以服饰、居民建筑为例,薛德军; 孙诺拉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第26卷第2期
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服饰的生态审美观研究,许仲林; 邬红芳,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7第30卷第5期
纳西族传统东巴婚俗现状研究,李四玉,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第36卷第1期
泸沽湖纳西古寨开发价值分析,程丽蓉; 李长奇,四川建筑,2017第37卷第3期
纳西女性服饰研究,胡良杰,西部皮革,2017第39第24期
浅议纳西东巴文化之形貌特征——以绘画、文字为例,贾浩天,美术教育研究,2017第4期
略论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杨福泉,民族学刊,2017第8卷第2期
基于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的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例,和纳,中国民族博览,2018第11期
试论纳西族服饰的传承与演变——纳西妇女七星羊皮,李晓红,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第13期
纳西服饰文化探源,闫洪瑛,艺术教育,2018第15期
丽江东巴文化的发展变迁刍议,桑月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第2第14期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李四玉,文山学院学报,2018第31卷第4期
《神路图》所体现纳西文化中的自然观、社会观与生命观,王琦,湖南包装,2018第33卷第1期
玉龙县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李四玉,怀化学院学报,2018第37卷第9期
文化资本化视角下“非遗”的表述与重构——以丽江纳西刺绣为例,孙九霞; 许泳霞,思想战线,2018第44卷第3期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杨福泉,民族学刊,2019第10卷第4期
丽江纳西族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白婷婷; 徐辉辉; 李金伟,大众文艺,2019第14期
纳西族羊皮披肩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任祥放; 沈雷,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第32卷第5期
纳西族农业民俗谫论,杨杰宏,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第34卷第6期
被误读的纳西族——从媒介文化表征视角看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消解,郭春娟,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第36卷第2期
白水河景区纳西族文化元素的应用,徐红; 刘嘉纬,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第3卷第3期
论纳西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四玉,大理大学学报,2019第4卷第3期
文化变迁的“中间地带”——基于改土归流背景下纳西族与他留人殉情传说的讨论,杨晓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51卷第2期
纳西族鹰猎文化的渊源与传承保护,李晓红,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第5期
纳西族传统装饰纹样浅析——以云南省束河古镇为例,杨祺,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第10期
中元节习俗在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流变,李毅,今古文创,2020第15期
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以纳西族婚俗文化为例,孟容静,大众文艺,2020第19期
浅析纳西文化元素在丽江古城环境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龙思圻; 代晶晶; 陈笑,居舍,2020第1期
民族文化与文化经纪——国际舞台上的纳西族表演艺术,李海伦,民族艺术研究,2020第33卷第6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探析——以《神路图》中的“神”“鬼”形象在木雕阵的应用为例,张量; 张金雪,湖南包装,2020第35卷第3期
基于遗传算法的纳西东巴文化传承趋势研究,毕浩程; 蒋章雷; 吴国新; 刘秀丽; 徐小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第35卷第6期
丽江东巴文化传播的场域变迁,王文渊,传媒论坛,2020第3第19期
论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李继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第3期
纳西族女性服装文化内涵探析,梁微苒,西部皮革,2020第42卷第9期
“美本”与“纳帕”:民族杂居背景下纳西族祭天习俗的变迁,王正宇,思想战线,2020第46卷第5期
纳西族民族文化传媒化——以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自治县为例,方汉; 吕金卉,今古文创,2021第10期
纳西族大麦醋的保护与传承,李四玉,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第11期
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五感符号研究,宋文娟,工业设计,2021第12期
纳西族“蛙”符号的女性隐喻初探,宋文娟,工业设计,2021第1期
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综述——以纳西族服饰为例,杨璇,纺织报告,2021第40第10期
“么些先生”的文化实践——李霖灿的纳西族民俗研究,刘薇,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7卷第3期
纳西族服饰文化与服饰形制特点研究,商楚晗; 王翮,山东纺织科技,2021第62卷第2期
丽江纳西族三多节活动开发后续效应及对策研究,陶琼; 李莉,国际公关,2022第14期
西方纳西学研究述要,李晓亮,国际汉学,2022第2期
空间正义——城市化背景下纳西族东巴非遗传承人融入城市空间路径探析,周净,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第38卷第3期
基于纳西族隔断技法的生态文化符号研究,邓江路; 黄圣游,美与时代(上),2022第4期
丽江纳西族传统火葬习俗及当代社会价值研究——基于玉龙县太安乡花音村的田野调查,侯兴华,宗教学研究,2022第4期
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探析,郭霖睿,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第6卷第6期
纳西族“皮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居客栈家具交融共生,孙波莲,中国民族博览,2023第5期
论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纳西族三多节为例,和洁静,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第7卷第7期
纳西族文献研究
论纳西象形文东巴经《鲁般鲁绕》,和志武,思想战线,1986第1期
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纳西族象形文东巴经书和文献,杨中一,档案学通讯,1986第4期
东巴文档案探析,陈子丹,云南社会科学,1993第2期
敦煌吐蕃文书《马匹仪轨作用的起源》与东巴经《献冥马》的比较研究,杨福泉,民族研究,1999第1期
纳西族石刻档案探析,陈子丹,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第3期
纳西族汉文档案史料简论,陈子丹,云南档案,2000第1期
傣文、纳西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概述 (一 ),张应钦 ;龙岗,云南档案,2000第2期
傣文、纳西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概述(二),张应钦;龙岗,云南档案,2000第3期
纳西族档案史料研究,陈子丹,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第3期
论纳西族东巴古籍的价值及开发利用,郑荃,思想战线,2000第4期
明代纳西族文化的奇葩──丽江木氏土司著作,余海波; 余嘉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第1期
我国民族文化收集整理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评《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纳西族卷》,海边; 黎杰,广西社会科学,2003第10期
抢救纳西族文化遗产东巴经书的遭遇,木丽春,炎黄春秋,2003第4期
纳西东巴文献研究,宋光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1期
这能叫做“辞典”吗?——评《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纳西族卷》,易山,辞书研究,2004第3期
丽江木氏土司档案文献评述,陈子丹,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第6期
珍贵的纳西族东巴经历史档案,谭莉莉,档案学通讯,2005第5期
东巴档案与丽江旅游的互动,杨毅;张会超,兰台世界,2006第14期
咸丰《冕宁县志》的资料来源、篇目特点及纳西族史料价值,赵心愚,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4期
从《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看纳西先民的生殖观,梁文能; 郑进; 王寅,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第S1期
我国民族古籍传统分类体系概述——以纳西族、藏族、彝族古籍为例,李敏,贵州民族研究,2007第3期
丽江东巴文献遗产保管困境与对策研究,仝艳锋; 郑荃,云南档案,2008第6期
纳西族东巴古籍翻译方法概述,李英,西南古籍研究,2008卷第0期
修铸一书五十载 彰显大师治学魂——记《纳西象形文字谱》成书始末,杨林军,保山师专学报,2009第28卷第1期
流失海外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保护研究,华林,云南档案,2009第2期
试论纳西族东巴经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和继荣,云南档案,2009第2期
国外纳西学研究的集萃之作——《纳西、摩梭民族志》评介,和颖; 杨福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第30第12期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藏东巴经跋语初考,和继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36卷第5期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文献遗产保护模式构建——以纳西族东巴文献为例,郑荃; 仝艳锋; 罗茂斌,档案学通讯,2009第3期
纳西族东巴经书目述评,李敏,图书情报工作,2009第53第11期
论民族文献遗产内涵信息的生存环境——以纳西族东巴文献遗产为例,仝艳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第2卷第2期
云南纳西族档案历史资料探究,宋美霞,兰台世界,2012第26期
东巴文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刍议,胡莹; 王雪飞,云南档案,2012第7期
纳西东巴古籍藏语音读经典初探,和继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28卷第2期
也说纳西族服饰变迁,和友芬,云南档案,2013第6期
东巴档案现代性探析,田收; 谭文君,云南档案,2013第7期
现代化进程下的纳西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华林; 谭文君; 姬兴江,中国档案,2013第8期
图书馆典藏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对策,刘娟,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第24第12期
旅游人类学视阈下丽江纳西族档案价值探究,段丽波; 余璐,百色学院学报,2014第27卷第5期
古藏文文献对纳西族记载的探讨,同美,纳西学研究,2015第1期
纳西族日喜人及其宗教文献,洛克;李晓亮,纳西学研究,2015第1期
纳西族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尚蓉; 尚岑,兰台世界,2015第32期
纳西族东巴文献整理范式检析,杨杰宏,民族学刊,2015第6卷第4期
纳西族濒危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研究,朱少禹; 刘琳,兰台世界,2015第7期
民族文化视野下纳西族档案样态与编研,金文杰; 杨艳华,兰台世界,2016第14期
睡虎地秦简《日书》和纳西族东巴教之驱鬼灵物比较研究,孔德超; 刘媛岑,兰台世界,2016第21期
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张艳; 李永,山西档案,2016第2期
关于当代纳西东巴文献释读刊布和创新的思考,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16第5期
浅议文化视阈下纳西族档案,余璐,办公室业务,2017第7期
纳西东巴文献的内部圈层论,和继全; 赵秀云,民族学刊,2017第8卷第5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丽江纳西族百卷东巴经手抄本,,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第1期
《国际馆藏东巴经典编目举要》的编纂背景及其价值意义,白庚胜,民族学刊,2018第9卷第3期
基于民族记忆传承的纳西族档案资源优化建设研究,梁思思,兰台世界,2019第12期
东巴古籍《白蝙蝠取经记》的版本及同书异名现象研究,和星,红河学院学报,2019第17卷第2期
东巴古籍《白蝙蝠取经记》的文献价值考释,和星,红河学院学报,2019第17卷第6期
云南少数民族曲艺古籍及其抢救保护刍议——以纳西族古籍为中心的探讨,李玉琴; 和六花,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第36卷第5期
纳西族的传统动物伦理观念初探——以东巴古籍为中心,周净,大理大学学报,2021第6第11期
东巴经跋语的文献价值,和兆宁; 泽仁区初,保山学院学报,2022第41卷第4期
纳西族文学研究
评一组纳西族、彝族、藏族讽刺故事——兼批姚文元对民间故事的污蔑,陶学良,思想战线,1978第5期
独特的诗歌艺术形式——纳西族文学的民族特色研究,杨世强,思想战线,1978第6期
重读《白族文学史》和《纳西族文学史》——兼谈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平,思想战线,1979第6期
试谈明代纳西族诗人木公和木增的诗,张信,文学遗产,1981第4期
论明清时期纳西族作家的崛起,杨世光,云南社会科学,1982第5期
向神话探索生活的哲理美——谈纳西族长诗《查热丽恩》及其作者戈阿干,王一之,中国民族,1982第9期
论丽江纳西族洪水神话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婚姻形态,李子贤,思想战线,1983第1期
试论纳西族的东巴文学,杨世光,思想战线,1983第6期
试论纳西族创世史诗的基本思想及其形成,王震亚,民族文学研究,1984第1期
纳西族人猴婚配神话刍议,杨福泉,民间文学论坛,1984第3期
纳西族《猎歌》试辨,白庚胜,民族文学研究,1984第3期
西德对纳西族文化的研究及其它,杨福泉,民族文学研究,1986第1期
纳西族汉族龙故事的比较研究,阎云翔,国外文学,1986第3期
“东巴圣地”的文学——白地纳西族民间文学调查,和钟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第2期
论纳西族英雄史诗《黑白战争》,陈烈,民族文学研究,1988第6期
纳西族第一个白话小说家李寒谷及其创作,高培槐,民族文学研究,1989第1期
从创世神话看纳西族的游牧民性与农耕民性,诹访哲郎;姜铭,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第2期
谈谈日本的纳西族文学研究,白庚胜,民族文学研究,1989第5期
言出肺腑 情发心底——谈纳西族古代作家文论,和钟华,民族文学研究,1990第1期
纳西族文学发展模式初探,木霁弘,民族文学研究,1990第3期
民族精神的凝聚与折射——读《纳西族诗选》,余海波,民族文学研究,1991第1期
纳西族东巴经文学中的比兴艺术,李静生,楚雄师专学报,1993第1期
对二十世纪纳西族作家文学的几种思考,白郎,民族文学研究,1994第4期
流行于纳西社会里的“賩”,习煜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4期
二十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讨论会综述,白庚胜,民族文学研究,1995第1期
走出迷惘之旅——纳西文学创作之我见,和汉中,民族文学研究,1995第1期
二十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概观,杨世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1期
面向新世纪的纳西族文学,林向萧,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1期
纳西族东巴教神话与蒙古叙事诗,斋藤达次郎;白庚胜,民族文学研究,1995第3期
东巴经殉情长诗《鲁般鲁饶》刍论,杨福泉,民族文学研究,1996第2期
东巴神话之神山象征及其比较,白庚胜,民族文学研究,1996第3期
纳西族古典殉情文学中的灵界信仰,杨福泉,民族艺术,1997第3期
英雄史诗《黑白战争》主题思想的形成,陈烈,民族文学研究,1998第2期
妙造自然 尽示本色——纳西族作家和国才的小说散文特色,张承源,民族文学研究,1998第4期
人神的交流──浅论纳西族东巴经文学和民间文学的互动发展,李琳,民族文学研究,2002第1期
女性生命的咏叹——评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的小说创作,黄雯,民族文学研究,2004第2期
人与自然的和解——从东巴经《休曲苏埃》看纳西人的自然观,郑培源;刘琼瑶,绿色中国,2006第18期
纳西族殉情作品及殉情风尚生死观探析,陈艳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4期
彝、纳西创世史诗的艺术特色比较研究,马国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5期
白居易《蛮子朝》等诗与云南纳西族民族特色,鲜于煌,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5期
谈纳西族的宗教文学与文化的意义,袁学敏,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第11期
明代纳西族土司文学回瞻,蔡晓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
神话与象征——以东巴神话为例,白庚胜,百色学院学报,2009第22卷第5期
纳西族民间文学对东巴教的汲取——兼谈二者的区别,崔志伟,美与时代(下),2010第10期
论纳西族民间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陈元贵,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第25卷第1期
纳西族汝卡东巴经初探,钟耀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第37卷第3期
人类学影片的美学精神及四种主要形式,李光庆,电影文学,2011第11期
民国丽江纳西族才子杨鉴勤楹联评鉴,和耀,兰台世界,2011第13期
东巴文起源神话研究,邓章应,龙岩学院学报,2012第30卷第3期
汉纳民族和合的壮丽史诗,李舒东,电视研究,2012第8期
纳西族创世史诗《创世纪》中的信仰崇拜探究,李名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第11卷第2期
民族/女性主体的欲望书写——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小说论,王冰冰,民族文学研究,2014第1期
东巴《创世经》象形文字图案造型及设计应用研究,赵龙,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第3期
浅谈纳西族的浪漫主义——以丽江民间故事为例,和必昌; 和爱东,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第5期
纳西族作家和晓梅小说的空间叙事——兼论当前空间叙事学研究的局限,傅钱余,民族文学研究,2014第5期
丽江纳西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张莉,文学教育(上),2014第5期
浅析纳西族作家李寒谷的乡土化写作,农为平,才智,2015第13期
不同版本《纳西族文学史》神话研究比较,李柯,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第17卷第4期
纳西族东巴叙事传统与民间叙事传统的互文性,杨杰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第32卷第1期
仪式大词:口头传统与仪式叙事关系探析——以纳西族“哲作”(tsr55dzo31)为个案,杨杰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第35卷第1期
《游悲》音乐长诗的艺术想象与纳西文化,唐婷婷,学术探索,2015第7期
纳西族口头传统特征刍论,杨杰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43卷第1期
明代纳西族诗人木公诗集《雪山诗选》特色探析,高烈明; 杨云华,美与时代(下),2017第2期
诗书吾家事;所愿四海宁——论清代纳西族桑氏文人文学发展创造力,刘茗,邢台学院学报,2017第32卷第4期
纳西族创世史诗《崇搬图》在《丽江千古情》的应用研究,杜莉莉,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第33卷第4期
东巴口头传统的要素及特征探析,杨杰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第37卷第6期
论清代云南多元文化背景下纳西族汉语诗歌的特点——以丽江纳西族汉语诗歌为例,董雪莲,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第45卷第6期
论改土归流对纳西族作家汉语诗文创作的影响,高烈明; 和福禧,美与时代(下),2017第9期
纳西族“灰姑娘”型故事研究,和梦佳,民族艺林,2018第1期
明清少数民族诗人唐诗接受研究——以彝族、白族、纳西族为例,多洛肯; 王谦谦,民族文学研究,2018第36卷第2期
论明清纳西族家族文学,多洛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第39第10期
消逝的美好——论纳西族作家蔡晓龄短篇小说中的社会变迁现象,和梦佳,昭通学院学报,2018第40卷第2期
多元化的南方史诗类型思考——基于创世史诗《布洛陀》与《崇般突》比较研究,杨杰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第45卷第4期
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的《宾玛拉焚烧的心》探析,何梦琳; 邓家鲜,新西部,2019第24期
纳西族作家和晓梅小说集《呼喊到达的距离》之探究,魏霞,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第28卷第5期
人类学视域下纳西族数字研究——以“三”“七”“九”为例,和雪康; 张智林,文山学院学报,2019第32卷第5期
论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的多元文化表征,冯秀英; 刘洁,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第34卷第4期
仪式中的“大词”:东巴叙事传统的主题与故事范型研究,杨杰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第39卷第1期
最是家乡风物好 一草一木皆关情——论纳西族诗人黄恩锡《澜沧杂忆词廿四首》,张海涛,大理大学学报,2019第4卷第9期
纳西族与彝族的创世神话比较研究,杨杰宏,民间文化论坛,2019第5期
论纳西族作家和晓梅小说的民族意识,王茁越,今古文创,2020第19期
“改土归流”对西南少数民族汉文诗文创作的影响——以白族、纳西族、彝族为例,丛溆洋,民族文学研究,2020第38第5期
东巴叙事传统的研究范式与多维观照,杨杰宏,民族文学研究,2020第38卷第2期
民间叙事传统再生产研究——基于纳西族《黑白战争》的讨论,杨之海,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第13卷第1期
白沙之战:一场被长期误解的战争——以《葫芦信》与《龙女树》比较为中心,杨杰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第41卷第2期
纳西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观意蕴探析,郭晓凤,文化产业,2022第31期
纳西族神话叙事与仪式活动的互文研究,董文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第38卷第5期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以木公、木增为中心,赵映蕊,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2第38卷第5期
从《丽江竹枝词》看清代丽江纳西族信仰及其变迁,杨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2第41卷第4期
纳西族舞蹈研究
纳西族《东巴舞谱》简介,和发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第3期
从纳西族的原始战争舞蹈看原始武术的发展,张鸿力,体育文史,1987第4期
古纳西象形文舞谱谱源探考,戈阿干,民间文学论坛,1990第1期
纳西族勒巴古舞考察,戈阿干,民族艺术研究,1996第1期
让东巴舞谱和东巴舞蹈走向世界──抢救东巴舞谱和舞蹈拍摄纪实,陈烈,民族艺术研究,1996第2期
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彭蔚,怀化学院学报,2006第12期
东巴舞蹈文化研究,贾安林,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第2期
丽江纳西族的习惯法与环境保护,兰元富; 陈小曼,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2期
浅谈丽江纳西族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常国华,大众文艺,2010第17期
纳西族勒巴舞的文化内涵及教育启示,井祥贵; 卢立涛,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第19卷第6期
朱弦而疏越 一倡而三叹——浅析纳西族歌舞音乐,张春亮,大众文艺,2011第9期
浅析纳西族勒巴舞动作形态的形成,张珏珺,音乐时空,2012第10期
试论纳西族勒巴舞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张珏珺,大众文艺,2012第19期
纳西族东巴仪式舞蹈中鼓语的象征性叙事,申波,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第26卷第3期
对云南丽江纳西族打跳的实证调查研究,康厚良; 曾维义; 和旭辉,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第32第10期
纳西族民间歌舞热美蹉的舞蹈艺术特性,张珏珺; 张珏璇,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第9期
纳西东巴跳武舞文化价值研究,李雨衡; 李莹,搏击(武术科学),2013第10卷第2期
浅谈纳西族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曹蓓,大众文艺,2013第15期
浅谈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舞的传承与发展,常国华,大众文艺,2013第22期
东巴舞谱舞蹈审美形态初探,和丽春,文山学院学报,2013第26卷第4期
论纳西族勒巴舞的形态特点和社会功能,张珏珺,大众文艺,2013第3期
论纳西族勒巴舞的艺术审美特征,张珏珺,大众文艺,2013第6期
纳西勒巴舞的生存现状思考,张珏珺; 赵沛曦,大众文艺,2014第10期
东巴舞与东巴教的互动关系——香格里拉县纳西族东巴舞探析,张莉,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第11期
东巴舞蹈中武术元素的价值探析,何九洲,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第12期
纳西勒巴舞与塔城的勒巴文化,和肖毅,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第34卷第4期
谈现存纳西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李红云,民族音乐,2014第3期
纳西族民间歌舞——勒巴舞的传承意义与方法,张珏璇,大众文艺,2014第8期
丽江纳西族勒巴舞的生态意蕴,贾蔓; 肖敬波,大理学院学报,2015第14卷第9期
纳西族古传祭祀乐舞的类型及特征,王美佳; 彭黄,民族音乐,2015第1期
从演艺文化角度剖析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歌舞团为例,宋姣,音乐时空,2015第21期
浅谈丽江纳西族东巴舞及传承,杨朝雁,民族音乐,2015第2期
纳西族东巴舞文化符号研究,史明娜,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第31第11期
纳西传统乐舞“热美蹉”非遗传承之思考,张珏珺; 赵沛曦,大众文艺,2015第6期
对保护和发展纳西族传统舞蹈的思考,杨云,艺术教育,2015第6期
新时期下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保护与传承探究,常国华,戏剧之家,2016第11期
东巴舞研究述评(1984-2015年),史明娜,长春大学学报,2016第26卷第3期
东巴刀舞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许俊菊,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第2期
纳西族东巴舞文化的历史生成及现代反思,史明娜,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第35卷第6期
丽江纳西族传统舞蹈原真性初探,常国华,北方音乐,2016第36第13期
浅谈纳西族乐舞的传承与创新,陈迪,中国民族博览,2016第3期
东巴刀舞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许俊菊,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第4期
论纳西族原生形态舞蹈文化内涵,常国华,戏剧之家,2016第6期
纳西族“勒巴舞”与藏族“热巴舞”的区别及其它,和文光,创造,2016第8期
纳西族东巴舞谱探究,和桂莲,音乐时空,2016第8期
当代国内外纳西族东巴舞研究述评,习建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第2期
纳西族打跳音乐现状探析,李毓辉,当代音乐,2017第6期
人生礼仪中嵌合的乐舞时间性认知——以南溪村纳西族葬礼为例,李晓霞,音乐创作,2018第9期
纳西族摩梭达巴舞蹈的原始身体动作文化符号解析,李国忠; 和春云,文化学刊,2019第10期
原始宗教舞蹈象征意义的身体表达——纳西族阮可东巴舞蹈身体动作文化符号解构与重构,和春云;倪依克;葛锦润;和丽娟;张丽珣,体育学刊,2019第26卷第5期
“东巴舞谱”概念范畴的再思考,习建勋,民族艺术研究,2019第32卷第4期
纳藏族群认同与艺术边界构建研究——以纳西族勒巴舞为案例,和璇; 闫春鹏,贵州民族研究,2020第41卷第9期
浅析东巴纸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研究价值,林思羽,造纸信息,2021第11期
纳西族民间舞蹈美育价值及特征,张珏珺,今古文创,2021第19期
“尚武”传统与身体表达——以纳西族仪式舞蹈为例,冯莉,民族艺术研究,2021第34卷第4期
动作的隐喻:游牧文化的身体记忆——以纳西族葬仪舞蹈“热美磋”为例,冯莉,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第35卷第2期
神话叙事与仪式身体——以纳西族东巴仪式舞蹈为例,冯莉,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4卷第3期
丽江纳西乐舞传承模式探究,王飞,民族音乐,2022第3期
舞蹈中的观念与秩序:云南宁蒗油米村纳西族支系阮可人东巴舞蹈的文化表征,雷斯曼,舞蹈,2022第3期
纳西族东巴舞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应用研究,张虹,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第6卷第3期
踏歌与丽江纳西族打跳的关联性研究,康厚良; 杨玉婷,今古文创,2023第20期
纳西族东巴舞文化的历史与传承研究,常国华,戏剧之家,2023第20期
浅析纳西族舞蹈热美蹉的保护与传承,杨金杰,民族音乐,2023第3期
纳西族戏剧研究
浅析纳西族“阿一旦故事”的戏剧小品特性,王耐夫,民族艺术研究,1994第3期
《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艺术鉴赏影评,张钰超; 郝云华,赤子(上中旬),2015第22期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乐剧——以纳西族记录式原生歌舞乐剧《依古纳西》为例,黑力,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38卷第6期
纳西族心理学研究
论纳西族的共同心理特征,周俊华,学术探索,2004第2期
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与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李昌庆,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第38卷第9期
不同养老模式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分析视角,何木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第39卷第2期
纳西族医学研究
白族及纳西族群体中苯硫脲味盲率的分析,孙洁宁;朱炳湘;金安鲁;兰光斗;张遒光,昆明医学院学报,1983第1期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地区纳西族及汉族青少年患龋情况的调查报告,罗明安; 杨国民,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3第2期
首例纳西族HbG-TaiBei(台北)β22(B4)Glu-Gly的结构分析,宋文凤;徐文安;王方年;汪宁;邱志明,昆明医学院学报,1991第1期
云南省普米族和纳西族成人中六种金属元素含量与体质营养状况关系的研究初报,宋一林; 李明; 吉玲; 余发昌; 李跃敏,云南环境科学,1993第4期
纳西族药寿柞中抗癌活性成的研究分及其含量测定,刘光明; 马鸿年; 朱旭祥; 傅美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第3期
纳西族东巴医学的哲学思想初探,田安宁 ;郭世民;杨钊,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5第1期
论纳西族“东巴医药学”的形成和特点,郭世民; 杨钊,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5第2期
纳西族医学概论,毛龙发; 吕学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第2期
纳西族东巴医学的疾病观初探,田安宁,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5第3期
纳西族和普米族的红细胞血型分布,肖春杰;郝露萍;张卫红;陶永琏;周曾娣;杜若甫,遗传学报,1995第4期
纳西族民间医生诊病方法初探,毛龙发; 吕学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第5期
汉族、纳西族和傣族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的断面调查,罗琳;吴世仲;陈觉生;叶英;李天秀,华西医学,1997第4期
云南普米、傈僳、纳西、怒四个少数民族补体C4遗传多态性的检测,焦云萍;丁明;彭林;王亚平;童月英;简国敏;赖美泉;姜竹春;姜晓丹;刘敏;吴锋;吴雄文;赵修竹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7第5期
汉、纳西和撒尼族中青年人血清IgE水平比较,王志光; 赵小生; 朱玉芳,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第4期
纳西族医药概述,赵爱华; 魏均娴; 曾育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第5期
略论纳西族东巴医药的特点,赵天敏; 赵昕,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第1期
云南丽江纳西族ABO、MN、P、Rh血型的分布,何永勋;李国美;张利华;高培芬;舒贤辉,临床输血与检验,1999第3期
云南纳西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其族源分析,贾宗剑;潘德京;付永贵;陈为民;刘泽寰,遗传学报,2001第12期
纳西族东巴医药研究,田安宁; 田陆云; 赵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第1期
丽江县纳西族初三学生视力调查分析报告,赵建李,中国乡村医药,2001第2期
云南纳西族传统医药发展概况,李云森; 陈子珺; 和万寿; 王峥涛,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第3期
四川纳西族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罗琳;吴世仲;蔡卫东;罗雪云;高谊,华西医学,2002第3期
我国普米族、傈僳族、怒族和纳西族补体第3成分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王亚雷; 肖诗艺; 黄永建; 姜小丹,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第6期
中国纳西族STR遗传结构研究,赖江华;张保华;郑海波;朱波峰;邓亚军,遗传学报,2002第7期
纳西族东巴医药学的初步整理研究,田安宁; 杨钊,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第1期
Y染色体、线粒体DNA多态性与云南宁蒗摩梭人的族源研究,文波;石宏;任玲;奚慧峰;李开源,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3第4期
云南汉、白、纳西族人群幽门螺杆菌babA2基因分布特征及其致病性,和泽元;周曾芬;陶中原;木金花;张建中,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第1期
纳西医药研究现状,陈清华; 郑进; 王寅,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第2期
云南汉族白族与纳西族人群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分布特征及其致病性,木金花;周曾芬;南琼;张静祎;王健,云南医药,2004第3期
云南汉、白、纳西族人群幽门螺杆菌基因型分布特征,周曾芬;张建中;南琼;张静祎;王健中华消化杂志,2004第9期
生殖道感染——影响妇女精神状态的主要因素:有无生殖道感染的纳西族妇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较,张伦; 吴世仲; 蔡卫东,华西医学,2005第1期
云南汉、白、纳西族人群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m混合亚型及iceA基因混合型的致病性研究,周曾芬;代薇;张建中;南琼;张静祎中华医学杂志,2005第34期
纳西族Y-STR遗传多态性研究,杨晓霞;杨智丽;石宏;高路;董永利,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第3期
云南省汉、白、纳西族人群幽门螺杆菌cagA和cagE基因分布特征及其致病性,张海蓉;周曾芬;南琼;张静褘;张建中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第3期
纳西民间药治疗骨质增生症的辨证施治经验,和桂枝,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第S1期
纳西医药学和纳西族《玉龙本草》的重辑考证,张滔;和丽生;李铭;毕云;和养惠,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第S1期
纳西先民对药物起源的认识,梁文能; 郑进; 王寅,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第1期
云南纳西族10个X-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陈腾;辛娜;朱俊艳;余兵;金天博,遗传,2007第2期
纳西族东巴医药疾病观初探,李铭; 吴静; 吴非; 赵少钦; 杨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第7期
丽江纳西族妇女产后恶露情况的临床研究,和作珍; 杨桥玉; 和萍; 董立玉,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第19卷第5期
云南汉族、白族、纳西族儿童锌、铜、铁、钙、镁水平现状调查,庄宇; 张倩; 倪林仙,中国实用医药,2008第6期
云南省农村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蔡乐;舒占坤;杨媚;董峻;赵科颖,实用预防医学,2009第16卷第6期
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居民生活和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才科;余龙;万崇华;陈启先;邱菊香,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第30第12期
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居民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许传志;董宇;万崇华;孟琼;陈启先,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第30卷第8期
云南省纳西族儿童患龋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刘娟;张灿华;刘兴仁;李艳红;余兵,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第30卷第9期
民族地区乡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非均等化研究——以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9个乡镇为例,柳劲松,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5期
从精灵观念看纳西族原始养生的起源,和春云,前沿,2010第20期
纳西族中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苏晓梅;焦锋;李伟明;黄巧云;沈凌,卫生软科学,2010第24卷第2期
439例纳西族宫颈细胞学异常结合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分析,李丽; 亓晶; 郭燕; 王跃华,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第5卷第5期
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丽江纳西族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邓美菊; 李增义,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第13卷第6期
历史、文化与行动中的医学多元——对一个纳西族村落疾病与治疗的人类学考察,和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33卷第4期
浅谈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及对策,段婕,草业与畜牧,2011第9期
云南纳西族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袁齐宏; 许虹; 张春梅; 何国强,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第25卷第5期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儿童地中海贫血与G6PD缺乏症调查分析,全星;姚莉琴;邹团标;忽丽莎;刘锦桃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第21卷第2期
纳西族东巴文医书《聚血》的发现与浅析,和虹,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第22卷第4期
纳西族东巴医学伦理思想研究张洪雷; 张宗明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第26卷第6期
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妇女宫颈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调查,亓晶;李丽;郭燕;王耀华;张艳梅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第9卷第1期
云南玉龙县纳西族居民烟草暴露影响因素分析,李江嵘; 蔡乐; 和建全; 崔文龙; 宋莹,中国公共卫生,2014第30第11期
纳西族村民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现状,杨海涛;蔡乐;崔文龙;苏蓉;孙承欢,中国公共卫生,2014第30卷第6期
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杨海涛;蔡乐;崔文龙;苏蓉;孙承欢,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第35卷第9期
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居民肥胖流行现况及社会经济影响分析,曹丰;蔡乐;李青;崔文龙;孙承欢,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第23第12期
云南省纳西族糖尿病认知及自我管理现状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关系,杨海涛;蔡乐;苏蓉;崔文龙;孙承欢,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第23卷第4期
纳西东巴医药文化对纳西族饮食的影响,盖沂超; 张妙兴; 孙艳红,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第24卷第3期
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曹丰;蔡乐;崔文龙;陶杰;和建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第36卷第2期
云南省纳西族村民高血压患病率及自我管理现状分析,杨海涛;蔡乐;董峻;崔文龙;孙承欢,现代预防医学,2015第42第16期
云南省玉龙县≥35岁纳西族居民尼古丁依赖的社会经济差异分析,曹丰; 蔡乐; 崔文龙; 孙承欢; 和建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第20卷第5期
云南省纳西族2型糖尿病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刘文秀;杨丽萍;念馨;赵谷天;李红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第24卷第5期
云南纳西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付卫伟; 普孝英,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36卷第2期
云南省1985—2014年纳西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黄鑫; 常利涛; 黄达峰中国学校卫生2016第37卷第8期
滇西北纳西族民间草药“尼卡拉巴”的民族植物学考订,张宇; 张顺仓; 和丽姬; 杨雪飞,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第26卷第3期
云南纳西族2型糖尿病FOXC2基因C-512T与G-350T多态性分布,刘文秀;念馨;杨丽萍;张旭祥;赵谷天,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第38第12期
云南省纳西族2型糖尿病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刘文秀;杨丽萍;张旭祥;赵谷天;李红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第26卷第1期
民族记忆传承视阈下的纳西东巴医药古籍文献发掘利用研究,陈燕溪; 徐莉娅; 杨林芬,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第27第14期
纳西族常用药酒的医疗保健功效及药用价值研究,冯泽辉,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第27第15期
云南壮族、苗族、纳西族人群HNA-3基因多态性分布,于浩;苏品璨;欧国进;纪欣;罗臻中国输血杂志2018第31卷第5期
滇西纳西族医学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探究,王子藤; 王玉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第33卷第2期
2017年云南省某县纳西族居民生命质量分析,李晓静;王宗燕;凌珏;蒋甜;陈莉华,应用预防医学,2019第25卷第5期
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与汉族人群第三磨牙萌出特点观察,洪敏杰; 张羽; 杨玉仙; 石芹,中国社区医师,2019第35卷第5期
丽江地区纳西族与汉族青年第三磨牙萌出及阻生情况调查对比,洪敏杰; 石芹; 杨玉仙; 张羽; 黄月苏中外医疗2019第38卷第3期
纳西东巴医药中的“药引子”管窥,梁志庆;高敏;和丽生;郭世民;倪凯,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第40第12期
丽江亚高原地区316例纳西族患者房颤分析,陈宗宁; 孙林,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第40卷第7期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康平德;程远辉;孙恒;陈骏飞;杨丽云,贵州农业科学,2019第47卷第2期
纳西族民族医药传承与保护问题研究,双凡; 李俊莹; 王莉; 倪萍,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20卷第2期
云南省纳西族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经济风险及影响因素,刘颖楠;蔡乐;王旭明;崔文龙;申静蓉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0第24第10期
纳西东巴医药在大健康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探究,覃丝; 马芸; 李铭,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第29第10期
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民族药用植物研究,杨根林;胡佳莫;高云;冷应天;谭凤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第29卷第1期
浅析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对治疗COVID-19的参考作用,杨根林;李庆华;关云琳;谭凤琼;高云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第39第11期
丽江纳西族药用植物传统利用情况的调查及发展对策,杨根林;胡佳莫;高云;冷应天;谭凤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第39卷第1期
云南纳西族与普米族成人体成分分析,向小雪; 宇克莉; 张兴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第40卷第5期
云南玉龙县纳西族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刘颖楠;蔡乐;王贵义;王旭明;申静蓉,现代预防医学,2020第47卷第9期
不同性别纳西族老年人心脑血管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黄蓉;武慧欣;蔡乐;宋莹;杨瑶,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第19卷第1期
云南省纳西族居民烟草暴露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刘颖楠;王旭明;申静蓉;崔文龙;何连菊,中国全科医学,2021第24第32期
云南省某县纳西族和汉族男性人群生命质量分析,王宗燕;李晓静;蒋甜;凌珏;彭青兰,应用预防医学,2021第27卷第1期
百合科植物在纳西族医药中的应用整理,訾成飞;桂鑫;孙翠;马蕊;赵飞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第30第15期
纳西族药用豆科植物药材品种及标准整理,马蕊;孙翠;陈秋霞;桂鑫;赵飞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第30第17期
应用膳食平衡指数评价世居高原纳西族居民的膳食质量,付娟娟;王松梅;张雪辉;冯月梅;徐芳,卫生软科学,2021第35卷第1期
玉龙县纳西族居民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及需求的调查研究,和丽秀; 敖博; 张静; 马晓,农垦医学,2021第43卷第6期
基于数据挖掘的纳西族、布依族骨伤用药规律分析周红海;陆庆旺;李季霖;李东阳;何心愉中国医药导报2022第19第13期
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唐召云;何杨;陈聪;杨晓丹;吴新华,中国全科医学,2022第25第36期
纳西族医药研究概况,罗苑; 陈普,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第31第12期
丽江纳西族传统医药知识的调查与认知分析,崔建枝;沙子珺;张金芳;陈浩;和成凤,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第31第16期
纳西东巴医学中的因“秽”致病理论与“除秽”防病机理的数据整理研究,崔建枝;王均琪;和志华;和学承;和成凤,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第31第17期
纳西东巴医药特点浅析,徐文立; 赵晨勋; 陈普; 张雅琼,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第31第17期
云南省汉族、纳西族和白族农村居民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其对家庭经济影响,申静蓉;王旭明;崔文龙;刘颖楠;何连菊,中国公共卫生,2022第38卷第4期
云南省纳西族居民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莫怡;李会芳;左春梅;李锦波;申静蓉,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第43第10期
3种肥胖指标对云南省纳西族和普米族中心性肥胖的预测及民族间比较,张鑫;王绪娇;李晶;马威;范宁,解剖学报,2022第53卷第3期
纳西族成人各项肥胖指标与体脂率的关系,王绪娇;李晶;张鑫;马威;范宁,解剖学报,2022第53卷第3期
丽江纳西医药发展概述,崔建枝;付饶;陈浩;刘逸宇;和成凤,亚太传统医药,2023第19卷第5期
基于数据挖掘的丽江纳西族民间验方主治疾病及用药规律分析,崔建枝;和成凤;杨少华;赵悦;李海涛,中国现代中药,2023第25卷第5期
纳西族艺术理论研究
纳西艺术精神试论,金重,民族艺术,1991第4期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艺术变异研究——以丽江大研镇纳西族东巴艺术为例,光映炯,广西民族研究,2008第3期
纳西艺术研究综述,虞跃; 苏峰,名作欣赏,2014第9期
近十年纳西族东巴艺术研究成果综述,武巍,文山学院学报,2016第29卷第1期
纳西族“当美空普”的传承与发展探究,李志红,民族音乐,2021第3期
丽江纳西族情歌艺术特色论析,杨杰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第2期
纳西族音乐研究
民族文艺交流的结晶——谈纳西族古乐《白沙细乐》,刘赛,中国民族,1980第11期
东巴音乐述略,杨德鋆,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第1期
纳西族民间乐器“波拨”及其改革,杨曾烈,乐器,1983第4期
纳西族《祭天古歌》和《楚辞·九歌》艺术特色的比较,陈烈,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第2期
纳西旗“波拨”源流及改革杨曾烈民族艺术1988第2期
“古王国”之声——云南纳西族民歌浅谈,桑德诺瓦,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8第4期
关于白沙细乐渊源争论,乐,音乐研究,1989第1期
论纳西族的《祭天古歌》,陈烈,民间文学论坛,1989第3期
“女儿国”的婚姻形态及情歌,桑德诺瓦,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9第4期
东巴舞谱的形成及其演变初探,吴宝兰,民族艺术研究,1990第4期
试析纳西族民歌中的一领众和形式及其内涵,崇先,民族艺术研究,1990第4期
纳西族民间音乐概论,和新民,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第4期
纳西族乐器窝硪浅识,杨曾烈,民族艺术,1991第3期
民俗之魂——纳西族的风俗歌曲及其习俗特点,桑德诺瓦,中国音乐,1991第3期
东巴音乐简述,赵兴文,民族艺术研究,1992第4期
纳西族《勃拾细哩》考,桑德诺瓦,民族艺术研究,1993第3期
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功用、异变及现状,桑德诺瓦,民族艺术研究1995第1期
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传说、曲牌及形态,桑德诺瓦,民族艺术研究,1996第2期
纳西族东巴唱腔研究,桑德诺瓦,民族艺术,1997第3期
蒙古族、纳西族音乐文化交流的产物——白沙细乐,毛继增,音乐研究,1997第3期
纳西族歌曲创作的回顾与思考崇先民族艺术研究1998第1期
凝结在纳西古老图画象形文字里的音乐——云南民族传统音乐研究,,文艺研究,1998第3期
音乐图像学及纳西族音乐图像学阐释,李丽芳;杨海涛,民族艺术研究,1998第4期
纳西族古乐《崩时细哩》的价值,高建群,民族艺术,1999第2期
略论纳西古乐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评判——一种多学科的文化阐释,雷宏安,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9第2期
纳西族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在音乐图像学中的阐释,李丽芳;杨海涛,民族艺术研究,1999第6期
丽江地区纳西族民歌旋律特征初探,王建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第4期
月亮的魅力 由纳西族通俗歌曲《七个月亮》引发的思考,张新民,云岭歌声,2002第12期
略谈东巴音乐在创作纳西族歌曲中的作用,和文光,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第4期
从图像看“纳西族音乐”——评《凝固的旋律:纳西族音乐图像学的构架与审美阐释》,唐应龙,民族艺术研究,2002第6期
“纳西古乐”与“丽江古乐”名称的由来——从建国后丽江地区第一次文艺节目选拔谈起,黄林,人民音乐,2003第10期
通过舞蹈动作的“音乐符号化过程”——浅谈丽江纳西族打跳中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关系,海江,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第1期
“白沙细乐”乐器考,孙明跃,民族艺术研究,2004第3期
浅议纳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民达,云岭歌声,2004第3期
纳西族传统乐曲《崩石细哩》的结构和风格,木琛,民族艺术研究,2004第5期
纳西族《祭天古歌》的“天人合一”思想,陈烈,民族艺术研究2005第2期
论汉族流官与丽江纳西族儒学礼乐的形成及分期,桑德诺瓦,中国音乐,2005第2期
关于《纳西古乐》内涵与外延的研究与探讨,桑德诺瓦,民间文化论坛,2005第4期
解构纳西古乐神话——对一项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的人类学分析,宗晓莲; 保继刚,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4期
纳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民达,民族音乐,2006第1期
浅谈云南纳西族民歌的演唱特点——兼谈对纳西族歌手培养问题的思考,黑力,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第1期
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史学的碰撞——评《纳西族音乐史》,何岭,音乐研究,2006第2期
评和云峰《纳西族音乐史》一书,陈思,音乐探索,2007第1期
纳西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分类,杨秀,民族音乐,2007第4期
纳西族民间音乐初考,马聪,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第7期
对纳西古乐中所存宋元戏曲曲牌原因的初步探究,孙莺,大众文艺(理论),2008第10期
“纳西古乐”与纳西族传统民族音乐,孙明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4期
纳西族民歌的文化功能与传承,唐婷婷,中国民族,2008第5期
劝诫与对话——纳西族东巴唱腔与东巴经《鲁般鲁饶》,马丽云,民族音乐,2009第1期
明代遗存的“勃石细哩”探究——一部存活的纳西族安魂套曲,张兴荣,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第1期
丽江风情 古乐风韵——谈“纳西古乐”文化与舞蹈创作,韩雪,才智,2009第23期
纳西“苏古杜”考辨,孙明跃; 方伟伟,前沿,2009第3期
纳西族音乐文化概论,奚绍善,民族音乐,2009第4期
现代文化场域中纳西民歌之变迁,唐婷婷,青海民族研究,2010第21卷第1期
纳西族挽歌的人文内涵,王宁莲,民族艺术研究,2010第23卷第2期
纳西族传统民歌的文化功能与传承,唐婷婷,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第27卷第2期
丽江塔城纳西族传统民歌浅析,和文光,民族音乐,2010第2期
历史的回声——论民歌作为纳西族之社会记忆,唐婷婷,云南社会科学,2010第2期
东巴音乐研究综述,和云峰,歌海,2010第6期
桑德诺瓦《东巴音乐——唱诵象形文字典籍及其法事仪式的音声》评析,银卓玛,歌海,2011第2期
格姆女神当家的地方——论藏传佛教及其音乐在云南摩梭人中的传播历史与社会地位,桑德诺瓦,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第3期
纳西族古典套曲《白沙细乐》的源流及其艺术特征,陈旭,民族音乐,2011第5期
在保护与传承的变迁中寻找文化主题——浅谈纳西族东巴祭祀古歌的保护与传承,赵亚伟,科技信息,2012第2期
纳西族东巴唱腔的“多元一体”化,陈红玲,民族音乐,2012第6期
从洞经音乐到“纳西古乐”——丽江洞经音乐的本土化与身份重构,杨杰宏,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第10卷第2期
《白沙细乐》研究综述,洪江,民族艺术研究,2013第26卷第5期
民族历史与民族性格的艺术表现——纳西族歌曲《东巴吉日经》赏析,杨永爱,民族音乐,2013第3期
原始与现代的邂逅(一)——《纳西一奇》主题音调之纳西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柳进军,民族音乐,2013第3期
原始与现代的邂逅(三)——《纳西一奇》口弦三音素材之纳西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柳进军,民族音乐,2013第5期
云南“纳西古乐”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冯梦云; 王红,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第11期
纳西族东巴教象形文字里的音乐,赵亚伟,北方音乐,2014第13期
纳西族民间歌舞曲“窝热热”音乐形态及传承与保护,张丽兰,北方音乐,2014第13期
纳西族民间歌舞曲“窝热热”基本形态初探,张丽兰,大众文艺,2014第14期
浅谈纳西族民间音乐,李素云,音乐时空,2014第16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民俗音乐—以拉祜族、纳西族民俗音乐为例,黄志林,民族音乐,2014第1期
“纳西化”了的儒道历史文化遗存——记《春夏秋冬:丽江洞经音乐的艺术特色》讲座,赵婉婷,音乐时空,2014第21期
传统与现代的两相契合——记《彩云之南:纳西族传统音乐展演》,陈音璇,音乐时空,2014第21期
纳西族白沙细乐研究综述,董丽光,音乐时空,2014第23期
纳西族东巴法器中的乐器研究,王美佳; 彭黄,民族音乐,2014第3期
纳西族东巴音乐概论,和桂莲,民族音乐,2014第3期
浅析纳西族传统“打跳”音乐的特点,杨丽芬; 李红云,民族音乐,2014第3期
民族音乐文化历史的绽放——评《纳西族音乐史》,冯国蕊,民族音乐,2014第4期
“茶马古道”上的艺术奇葩——记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郭昕,音乐时空,2015第17期
来自彩云之南的旋律——大型纪录式纳西族原生态歌舞《依古纳西》初探,宋姣,音乐时空,2015第17期
记录式原生歌舞乐《依古纳西》高校巡演大幕开启,郭昕,音乐时空,2015第21期
纳西族东巴木牌画谱特点,和勇,民族音乐,2015第3期
丽江纳西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白沙细乐和热美磋为例,桑月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5第3期
从历史的具体的视野研究少数民族音乐——以纳西古乐的人类学研究为例,廖婧,民族音乐,2016第1期
云南“纳西古乐”的变迁与保护,朱建华,当代音乐,2016第21期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和桂莲,艺术科技,2016第29卷第4期
浅析纳西族东巴音乐的生存现状,顾行健,北方音乐,2016第36卷第3期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和桂莲,民族音乐,2016第3期
跨界族群音乐的研究边界——以历时性与共时性二则调研案例为中心,和云峰(桑德诺瓦),中国音乐,2016第4期
略论纳西族民歌类别及艺术特色,杨杰宏,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7第14卷第4期
浅谈纳西族民歌谷气的保护与传承,和雪梅,民族音乐,2017第1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唱腔研究,木春燕; 和桂莲,艺术科技,2017第30第11期
“纳西古乐”概念界定与源流考察综述,张发荣,齐鲁艺苑,2017第3期
纳西古乐的结构分析,廖婧,四川戏剧,2017第3期
纳西族古典音乐《崩石细哩》考,和占环,民族音乐,2017第4期
木府统治时期纳西族东巴音乐的研究,冯兰芽; 李建民,中国民族博览,2018第11期
《二胡随想曲第五号——纳西》中民族元素运用研究,孙子男,艺术评鉴,2018第13期
浅述云南纳西洞经古乐与道教音乐的关系,周白玉,戏剧之家,2018第20期
朱践耳交响诗《纳西一奇》中纳西族民歌的运用,李玲,中国民族博览,2019第12期
纳西族民歌“喂围调”初探——以玉龙县新主村民歌传承人杨荐为例,朱永强,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第16卷第4期
纳西族白沙细乐研究综述,阿茹晗,文化产业,2019第2期
维西县老好村纳西族古歌“跳火神”考察,邓虹,民族艺术研究,2019第32卷第4期
象形文字里的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音乐的历史承袭及分期,和云峰,民族艺术研究,2019第32卷第4期
电子乐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的尝试——以纳西族民歌为例,董健呈,北方音乐,2020第15期
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构思——以纳西族仪式古歌为例,赵亚伟,黄河之声,2020第5期
浅析《第五二胡随想曲—纳西》的艺术特色,张思嘉; 田菽峰,大众文艺,2021第17期
纳西族民歌传承的田野调查研究——以玉龙县塔城乡东巴歌手杨诚晟为例,朱永强,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1第18卷第1期
玄和·雅正·沉郁——浅析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复合美谭丽琳黄河之声,2021第3期
当代钢琴即兴配奏的审美体验——以纳西族、傣族民歌为例,肖璐璐,四川戏剧,2021第9期
“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以纳西族民歌为例,杨杰宏,民族艺术,2022第6期
缘于“地方感”的“体化实践”——纳西族汝卡人传统乐舞“阿卡巴拉”传承实践研究,黄凌飞; 熊艺,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3第2期
纳西族语言文字研究
一部研究纳西族文字的词典,魏治臻,辞书研究,1980第1期
试论纳西象形文字的特点——兼论原始图画字、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别,和志武,云南社会科学,1981第3期
纳西族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区别,傅懋勣,民族语文,1982第1期
评《纳西象形文字谱》,郭大烈,思想战线,1982第3期
“古”之本义为“苦”说——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与纳西象形文字比较研究一例,方国瑜;林超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第5期
纳西族古文字概论,和志武,云南社会科学,1982第5期
纳西族东巴经语言试析,和志武,语言研究,1983第1期
从象形文字看古代纳西族时间观念的形成,李国文,哲学研究,1983第1期
纳西族象形文字的分布与传播问题新探,朱宝田,云南社会科学,1984第3期
关于纳西族图画文字和音节文字的几个写本中一处正文的校定问题,傅懋勣,民族语文,1984第4期
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字不同源流说,王元鹿,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第1期
《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王元鹿,辞书研究,1987第4期
东巴图画文字的产生和运用,和宝林,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第4期
纳西语在藏缅语言中的地位,盖兴之;姜竹仪,民族语文,1990第1期
“摩些”与“纳木依”语源考,和即仁,民族语文,1991第5期
汉、藏、佤、纳西族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比较研究,王云慧;马东频;李光裕,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2第2期
纳西族《祭风经──迎请洛神》研究(一),傅懋勣,民族语文,1993第2期
纳西族《祭风经──迎请洛神》研究(二),傅懋勣,民族语文,1993第3期
纳西语东部和西部方言语法异同概述,姜竹仪,民族语文,1993第4期
纳西族《祭风经──迎请洛神》研究(三),傅懋勣,民族语文,1993第4期
纳西族《祭风经──迎请洛神》研究(四),傅懋,民族语文,1993第5期
东巴教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年代问题,杨启昌,云南社会科学,1994第1期
纳西语月份名称的结构及其来源,和即仁,民族语文,1994第4期
纳西象形文字中科学知识初探,赵慧芝,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第2期
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辞典说略,木仕华,辞书研究,1997第4期
从岩画到东巴象形字,杨正文,思想战线,1998第10期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演变,杨正文,思想战线,1999第5期
甲骨文与纳西东巴文农牧业用字比较研究,甘露,大理师专学报,2000第1期
纳西族双语地区的汉语中介语研究,盖兴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第2期
东巴文抽象词汇及其表现形式,甘露,大理师专学报,2001第1期
纳西东巴文与藏文的关系,木仕华,民族语文,2001第5期
关于“东巴文是什么文字”的再探讨,林向萧,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5期
关于纳西族东巴文字信息处理的设想,郑飞洲,学术探索,2003第2期
一本“四不像” 的辞典 ——评《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纳西族卷》,褚剑,中国图书评论,2003第9期
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张积家; 和秀梅,心理学报,2004第6期
关于哥巴文字源考证的几点看法——读《纳西族哥巴文字源流考》,喻遂生,中国文字研究,2005第6期
东巴象形文字中人形的艺术运用,王红波; 徐人平; 李捷,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S2期
东巴图画文字符号的意义生成,郝朴宁; 李丽芳,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第2期
由《苦凄苦寒》看纳西东巴经的语音特征,张毅,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第3期
纳西族象形文字《二十八宿值日星占图》研究,李国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5期
浅谈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刘思宜; 寻胜兰,广西轻工业,2007第12期
青海柳湾陶器符号与普米族刻划符号及纳西东巴文之比较,刘青,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第1期
彝族、白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的基本颜色词分类,张启睿; 和秀梅; 张积家,心理学报,2007第1期
汉字、彝文、东巴文文字起源神话比较研究,朱建军,云南社会科学,2007第4期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文化变迁中的功能与意义阐释——以哈尼、傈僳和纳西族为例,马效义,民族教育研究,2007第5期
试论纳西东巴文象形字假借字的特点,孔明玉,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9期
从东巴文字看唐宋时期丽江纳西族的聚落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周燕芳; 王锐丹,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第17卷第6期
从同义比较看纳西族多文种间的关系与发展,黄思贤; 余淑芬,中国文字研究,2008第1期
纳西语使用现状及其维护,王耀芬; 和跃,科技创新导报,2008第20期
纳西语颜色认知关系研究,张积家; 刘丽红; 陈曦; 和秀梅,民族语文,2008第2期
纳西族古文字类型和起源问题研究述评,和虹,中国文字研究,2008第2期
从点阵到矢量再到曲线的纳西象形文生成,龙丹,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第30第S2期
文化变迁中新创文字的不可替换性意义分析——以哈尼、傈僳和纳西族为例,马效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第3期
纳西族汉语中介语的语音特点,盖兴之; 高慧宜,民族语文,2008第6期
东巴文字对现代视觉的启迪,郭一璇,大众文艺(理论),2008第9期
纳西东巴经《创世纪》中假借字研究,甘露,兰州学刊,2009第11期
纳西族东巴文符号化简论,王元鹿,兰州学刊,2009第11期
纳西族新创文字研究综述,马效义; 朱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27卷第5期
纳西东巴经中假借字的地域研究——以白地、丽江、鲁甸为例,甘露,昆明学院学报,2009第31卷第5期
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及其演变,邓章应; 白小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36卷第4期
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与东巴舞蹈,杨世业; 高朝仙,农业考古,2009第3期
东巴象形文字图形化特征及商业应用价值研究,黄伟,商场现代化,2009第3期
东巴象形文字的图形化再创造设计研究,张超; 朱晓君; 徐人平,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第4期
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发掘利用初探,胡莹,兰台世界,2010第16期
纳西东巴文字研究概况,和秀梅,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第26卷第4期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东巴文字,陈正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第27卷第1期
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比较,肖二平; 张积家; 王娟; 林娜,心理学报,2010第42第10期
纳西东巴文异体字关系特征初步研究,李杉,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10卷第1期
东巴文研究的新趋势,邓章应,兰州学刊,2011第12期
纳西象形文字从记录到表现的转变,张云岭,民族艺术研究,2011第24卷第6期
云南省玉龙县纳西族语言文化初探,杨允芳,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第26卷第3期
略论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的象征意义,杨福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28卷第5期
纳西族东巴文在现代民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析,李永轮,包装工程,2011第32第14期
东巴象形文字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廖智,科技信息,2011第33期
对东巴文异体字中所见繁化现象的思考,刘悦,阅江学刊,2011第3卷第3期
试论纳西族藏学家喜饶朗达先生的翻译成就,根恒卓玛; 扎塔,民族翻译,2011第3期
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张启睿; 谢书书; 张积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4期
浅谈纳西族谚语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李莉,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第5期
东巴文字古籍农事技术信息的文化价值,彭志军,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第8期
核心词自动分阶的一种计算模型——以纳西族玛丽玛萨话为例,陈保亚; 李子鹤,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29卷第5期
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的数字化保护,胡莹,兰台世界,2012第2期
东巴文藏语音字研究,和继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第33卷第5期
纳西东巴文字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杨元高,湖南包装,2012第4期
玉龙县九河乡纳西族多语生活剖析,范丽君,民族翻译,2012第4期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字体构造研究,胡瑞波;张晓松;徐人平;胡媛;王坤茜,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14卷第2期
云南维西纳西族玛丽马萨文疑难字字源考,木仕华,中国文字研究,2013第17卷第1期
纳西族三多神信仰的演变及其分布特征,杨林军,普洱学院学报,2013第29卷第4期
人类学视野下的丽江大研镇纳西语流失现状研究,宇永春,普洱学院学报,2013第29卷第4期
纳西东巴文石刻述略,杨亦花; 喻遂生,云南社会科学,2013第2期
尔苏沙巴文与纳西东巴文的关系,刘杨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第35卷第4期
纳西东巴文字刻字艺术探索旅,刘珏秀,艺海,2013第4期
多媒体语境下的新型母语传播方式——以纳西语为例,朱永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第11卷第4期
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共和村的语言和谐,戴庆厦; 和智利; 李旭芳,青海民族研究,2014第25卷第3期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消失与民族认同的思考——以纳西语为例题,廖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第28卷第5期
纳西东巴经在西方社会传播史略,李晓亮,求索,2014第2期
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纳西语为例,李莉,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第30卷第7期
九河白族乡白族纳西族母语活力调查研究,余金枝,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第34卷第5期
体育文化与原始文字——基于甲骨文与东巴文的身体哲学比较研究,武海潭; 陈秀清; 季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第40卷第1期
纳西族与藏族的语言接触、宗教互动与文化融合管窥——木里县甲区村纳西东巴文玛尼堆铭文译释,和继全,民族学刊,2014第5卷第5期
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地区农作物传入及其影响,杨林军,农业考古,2014第6期
取法自然:纳西东巴文美学风格分析,王树勋; 娥满,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第8卷第6期
大具纳西语的词头a-,和智利,红河学院学报,2015第13卷第2期
浅谈东巴文的学校传承困境及其对策——以丽江和香格里拉两地为例,甫云龙,戏剧之家,2015第13期
从东巴文字的比较看俄亚纳西族源流问题,曾小鹏,纳西学研究,2015第1期
跨文化意识视域下的纳西语国际化教学研究,唐湖,文山学院学报,2015第28卷第1期
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徐红罡; 任燕,旅游学刊,2015第30卷第1期
东巴文化语境中的鼓语内涵探析,李四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第31卷第6期
汉籍《玉匣记》“六壬时课”之纳西东巴文译本述要,和继全,云南社会科学,2015第3期
丽江纳西族口语谱初探,余珊珊; 余崇先,思想战线,2015第41第S1期
纳西语中的蒙古语借词,木仕华,民族语文,2015第4期
东巴象形文字作为视觉语言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刘梦愚,戏剧之家,2016第10期
东巴文书法在旅游商业市场中的影响浅谈,李也; 陈凯,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第12期
纳西语的内部屈折初探,杨亦花,大理大学学报,2016第1卷第3期
丽江永胜县大安藏语的来历初探:通过与纳西族的接触如何演变,铃木博之,藏学学刊,2016第1期
旅游开发背景下永宁摩梭人的语言认同与民族认同,刘燕,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第29卷第3期
纳西东巴文造字与思维,曾小鹏,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33卷第4期
纳西东巴文的演进,曾小鹏; 武晓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第35第10期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母语生态层次特征浅探——以玉龙县拉市乡南尧村纳西族母语使用调查为例,王国旭; 李骞,昭通学院学报,2016第38卷第2期
纳西哥巴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白小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试析纳西族母语社会,张桂华,黄河之声,2016第4期
近年来纳西族东巴文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罗欢; 许敏,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第11卷第1期
纳西语“身物互喻”构词拾零,武晓丽; 曾小鹏,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20卷第5期
东巴文字与动画艺术结合的可行性研究,郑发云,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20卷第5期
东巴经籍文献中的口头程式句法研究,杨杰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4卷第1期
纳西谚语英译策略探究,李芋枚,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第6期
浅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展保护传承,李晓红,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第16期
纳西东巴文藏语音读苯教文献《吉祥经》译释,和继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33卷第1期
试论纳西拼音文的创制及发展,王丽梅,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第35卷第5期
近三十年来纳西象形文字的研究综述,张美玲,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第36卷第2期
少数民族交际中介语习得与使用——基于对云南纳西族汉话的调查,吴坤湖; 夏新蓉,贵州民族研究,2018第39卷第6期
纳西族东巴文字解构创作在现代社会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施倩倩,中国民族博览,2018第9期
语言和谐:丽江古城纳西语和汉语历时关系研究,胡拓,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第10期
东巴叙事传统的传承方式与文本创编析论,杨杰宏,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第16卷第2期
藏语言文字规范化经验对东巴文社会用字规范化的启示,周净,红河学院学报,2019第17卷第4期
少数民族诗歌修辞格英译研究——以纳西族史诗《黑白之战》为例,罗慧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第35卷第3期
语言人类学视域下纳西东巴文在东巴经中的文化意义阐释,周净,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第35卷第3期
丽江木碧湾村纳西族双语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刘梅; 齐敖包,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9第35卷第4期
东巴文记录纳西语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武晓丽; 曾小鹏,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36卷第4期
以纳西族东巴文“青蛙”字体特征的儿童家具设计,张倩玉; 黄素涌; 席雪冬; 唐雪梅; 陈昱辰,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第3期
东巴文字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张倩玉; 黄素涌; 周雪冰; 席雪冬,包装工程,2019第40第12期
东巴文字在现代书房家具设计中的运用,张倩玉; 黄素涌; 席雪冬; 唐雪梅; 周东旭,林产工业,2019第46卷第4期
纳西族东巴文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运用,徐晓宇,中国民族博览,2019第4期
纳西语中现代层汉语借词分析,胡拓,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第1期
丽江古城纳西语和汉语语言交融现象及影响因素分析,胡拓,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第33第13期
基于口头诗学视角的纳西族东巴经典籍英译探究——以叙事长诗《鲁般鲁饶》英译为例,张立玉,民族翻译,2020第3期
对纳西族母语保护传承的文化自信,和群星,民族音乐,2020第4期
《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的博物学词条考察,何诗田,汉字文化,2020第9期
东巴文字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赵春燕; 杨淯焜,东方收藏,2021第17期
云南丽江玉湖村纳西族群的母语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周亚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4卷第2期
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的英译研究,朱燕秋,神话研究集刊,2021第2期
探析现代东巴画中东巴文字美学功能的演变——以和品正作品为例,杨飞,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6期
纳西语kha31“皇帝”的语源,杨海潮,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7卷第3期
纳西东巴经“塞”字异体演变考,高新凯,民族语文,2022第3期
建筑类甲骨文、纳西文与楔形文字的比较研究,孟慧,华中建筑,2022第40第10期
云南藏区汝卡人共生共融的语言文字生活,和智利; 习建勋,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2第41卷第2期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丽江纳西语生态活力及传承保护策略,何舜娟,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第16卷第1期
现代社会东巴文字美学功能的转变,李冰清,今古文创,2023第31期
《纳西族东巴古籍译著全集》的编纂、特点和价值,周净,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3第39卷第2期
纳西族东巴文字动态化设计表现研究,黄静瑶,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第3卷第3期
东巴文字与现代纺织品的融合再发展,魏如梦; 张润阳,西部皮革,2023第45第16期
纳西族宗教研究
试论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谢剑,社会科学战线,1980第3期
纳西族祭天初探,李近春,民族学研究,1982第1期
纳西族神话的特点,和钟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第2期
纳西族山神崇拜初析,王承权,民族学研究,1984卷第00期
纳西族“三朵节”的由来,林之满,社会科学战线,1987第3期
纳西东巴文化中的阴阳观念,李国文,云南社会科学,1988第1期
纳西族原始宗教及社会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思想战线,1990第1期
论纳西族巫师“桑尼”,杨福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第1期
纳西族《祭天古歌》与《楚辞》的比较,陈烈,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第1期
纳西族东巴教中的祭孰龙仪式及其社会功能,李静生,思想战线,1990第3期
从“摹拟自然”到“怡神于自然”——纳西族古代美学文艺观初探,丁立平,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第1期
揭开“玉龙第三国”的秘密——纳西族“山中他界”观念与殉情现象,白庚胜,民间文学论坛,1991第2期
论纳西族的原生和次生图腾,木丽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第4期
论纳西族生命神“肆”,杨福泉,思想战线,1992第3期
纳西族东巴教祭祀文化的演变,木丽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第2期
丽江东巴教现状研究,和力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2期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与道教、佛教,余海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第4期
略论纳西族东巴教中的箭,杨福泉,民族研究,1996第4期
佛、道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1996第6期
论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杨福泉,民族学研究,1998卷第0期
西藏盐井纳西族的发展现状及其宗教信仰,陶占琦,西藏研究,1999第2期
明代木氏土司对东巴教的认同和影响,余嘉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5期
试论纳西族白石崇拜,周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3期
从《神路图》看藏文化对纳西族东巴教的影响,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01第5期
纳西族神祗“三朵”考,周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3期
刍析纳西族东巴教中的“东巴”一词,拉巴次仁,西藏研究,2002第3期
论丽江木氏土司对宗教的兼收并蓄及其影响,施仲军,学术探索,2003第1期
藏族与纳西族宗教文化比较,周俊华; 和肖毅,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3期
论藏族、纳西族宗教中的二元论及与摩尼教的关系,孙林,西藏研究,2004第4期
论纳西族生殖崇拜,木丽春,云南社会科学,2004第6期
纳西族黑白色彩崇拜,杨杰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6期
纳西族殉情现象及其社会心理原因分析,习煜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3期
恢复纳西东巴教求寿仪式的调查,恢复东巴教求寿仪式课题组;夏宇继,民间文化论坛,2006第2期
纳西东巴经及其研究价值,孔明玉,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第3期
人神交通的舞台——传统纳西族的创世神话及宇宙结构分析,田松,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第3期
藏族本教与纳西族东巴教祭司的比较研究,廖玲,宗教学研究,2007第3期
论藏族和纳西族狮崇拜的起源,林移刚,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第5期
丽江藏传佛教壁画及其历史研究,冯智,西藏研究,2008第1期
纳西族驱瘟疫鬼仪式分析,和颖; 李例芬,宗教学研究,2008第2期
纳西族宗教殉情死亡仪式解析,沈玉菲,贵州民族研究,2008第2期
纳西族东巴教“署”崇拜性质新探,李鹤立,学术论坛,2008第3期
东巴教与滇西北苯教流行史迹试探,冯智,中国藏学,2008第3期
盐井纳西族的信仰变迁:社区认同的符号建构,吴成立,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第18卷第2期
略论东巴教的本土神祇谱系,杨福泉,思想战线,2009第35卷第1期
纳西族、藏族宗教文化交融互渗关系研究——以“数”、卐字符号和阿弥学经为解剖实例,李国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36卷第3期
《象征的来历:叶青村纳西族东巴教仪式研究》序,和少英,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第6期
略论东巴教与纳西民俗之间的关系,杨福泉,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第6期
纳西族宗教仪式中的吟诵音调研究,王仲黎; 宋文贤,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第6期
起源与回归:纳西族神话与仪式中的死亡与灵魂,孟彻里; 李继群; 和红灿,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第6期
攀附与逃遁:民族信仰和谐共生——以藏传佛教与纳西族民族信仰为例,郭志合,青海民族研究,2011第22卷第4期
略论纳西族东巴教的“威灵”、“威力”崇拜,杨福泉,思想战线,2011第37卷第5期
纳西族的灵魂观念——“绍”,和爱东,大众文艺,2011第8期
背着的信仰——纳西族“七星披肩”的宗教解读,苏燕; 张庆松,民族艺术研究,2012第25卷第5期
纳西族摩梭人社会生活中的藏传佛教印迹,赵沛曦; 张波,红河学院学报,2013第11卷第1期
藏族宗教文化对纳西东巴文学的影响——以东巴文学中神灵动物为例,杨杰宏,百色学院学报,2013第26卷第4期
东巴教仪式略论,杨福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30卷第1期
《论语》和《东巴经》中祭祀、丧葬礼仪比较,娄丹丹,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第35卷第6期
略论东巴教的“还树债”及其口诵经,杨福泉,思想战线,2013第39卷第5期
论丽江纳西族民间祭祀舞蹈中传统宗教文化的体现,张珏珺,大众文艺,2013第9期
东巴画在东巴教仪式中应用现状调查,张志宏; 和必昌,美与时代(中),2014第10期
东巴神话与东巴祭祀仪式的关系,和肖毅,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第33卷第7期
关于东巴教性质的几点新思考,杨福泉,宗教学研究,2014第3期
东巴教大祭风仪式诗、乐、舞的解读,木春燕,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第4期
外来与本土宗教思想的融合——云南丽江纳西族巫师桑尼所用的一幅卷轴画考释,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14第6期
明至民国时期汉传佛教在纳西族地区的发展述略,杨林军,纳西学研究,2015第1期
略论纳西人的理性生死观,杨福泉,纳西学研究,2015第1期
丽江木氏土司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关系研究综述,刘瑜,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第24卷第4期
近二十年来纳西族东巴教研究成果综述,左争飞,吕梁学院学报,2015第5卷第4期
东巴面偶在纳西族东巴教仪式中应用现状的调查,杨鸿荣,民族学刊,2015第6卷第4期
试论多元文化在东巴教面偶中的体现,张志宏,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第6期
纳西族东巴教面偶的美学特征,易立平,美与时代(中),2015第6期
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舞蹈看巫舞的起源与演变,邹蓉,戏剧之家,2016第22期
东巴文所反映的纳西族祭祀文化,辛志凤; 赵小今,学理论,2016第2期
现代纳西族祭天仪式内涵和功能的变迁,和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第32卷第7期
藏族苯教神祇与纳西东巴教神祇关系论析,木仕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37卷第4期
论纳西族祭天仪式的现代性变迁,李四玉,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第38卷第3期
秦简《日书》和纳西族东巴教中的驱鬼术比较研究,孔德超,民间文化论坛,2016第5期
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仪式看叙事到代言的演变,邹蓉,戏剧之家,2017第1期
纳西东巴宗教文化心理调适机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初探,郑世晗; 冯泽辉; 杨尚星; 秦竹,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第26第22期
再论纳西族东巴教的性质问题,杨杰宏,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第32卷第5期
纳西东巴教神路图中的33首大象源流考,木仕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38卷第5期
论纳西族的三多神信仰,杨福泉,云南社会科学,2017第4期
当代丽江市纳西族东巴教信仰调查和建议,李四玉,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第9卷第3期
宗教文化中的文化认同——以纳西族东巴教为例,和谞,戏剧之家,2018第21期
纳西族自然崇拜习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余丽,绿色科技,2018第22期
木府的宗教政策对纳西族文化认同的影响——以社会建构论为分析中心,孟楚怡; 李朝旭,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第38卷第5期
东巴教的“派”或“教派”刍论,杨福泉,宗教学研究,2018第4期
游者思乡——玉溪纳西同胞“三多颂”仪式恢复的人类学解读,朱永强; 刘芳,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第16卷第1期
栖居在寻找“父亲”的途中——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纳西族祭天民俗,陈正勇,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42卷第1期
纳西东巴教《神路图》绘画特征及风俗考,马祥和; 和姝慧,中国美术研究,2021第1期
纳西族日月崇拜的图像叙事研究,杨杰宏,民族艺术研究,2021第34卷第4期
纳西族东巴祭司的权威建构,周净,文山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4期
纳西族三多神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木仕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2卷第6期
纳西族纸牌画签占卜的田野调查及分析研究——以丽江市塔城暑明村为例,朱永强,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2第19卷第3期
从火葬看纳西族民间信仰的变迁与融合,彭仁提,西部学刊,2022第23期
18世纪西南边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司徒班钦三赴丽江为例,石硕; 姚婧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54卷第6期
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构建研究,王潇慧,长春大学学报,2023第33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