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
作者:网络信息中心 日期:2014-03-26

作者:向柏霖(法)、蓝庆元主编

出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3年5月

字数:350千字

ISBN:9787100092401

页数:231

关键词:民族语言;汉语介词

 

内容简介:

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两千多年来,汉语对周边语言产生了非常深的影响,汉语借词进入了词汇的所有层次。在许多少数民族语言中,不但有现代和中古汉语各种方言的借词,也有大量上古汉语借词。上古汉语借词的存在使历史比较变得更加困难,因为语言接触发生得越早,鉴别借词和同源词之间的区别也变得越难,以至于某些语言的系属关系没有得到学界的公认。只有深入地了解借词,才能准确分析中国语言之间的历史关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共收录中国和法国学者的七篇论文,讨论白语、哈尼语、水语、藏语、瑶语和拉珈语等语言中的汉语借词的层次问题,这些文章对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汉语借词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书目录:

序言

从白语中的汉语词汇看借词的无限制性

水语里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

哈尼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

瑶一汉关系词的历史分层

拉珈语汉借词层次分析

宋元时期北方汉语的日母字

藏语中的中古和上古汉语借词

   

精彩书摘: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历史研究与西方语言的研究本质上有区别。在欧洲,没有一个民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也没有一种权威语言长期地影响到周围的语言。在中国,汉族一直具有文化上、经济上、军事上的优势,因此,汉语对周围语言施加了非常深的影响,汉语借词进入了词汇的所有层次,包括最原始的基本词汇。这种接触情况在汉代之前已经开始了,因此在许多少数民族语言中,特别是侗台语族和苗瑶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现代和中古汉语各种方言的借词,也有大量上古汉语借词。上古汉语借词的存在对历史比较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语言接触发生得越早,鉴别借词和同源词之间的区别也变得越难,以至于某些语言的系属关系没有得到所有语言学家的公认,有人认为侗台语族和苗瑶语族是汉藏语系的分支,而其他人不同意这个观点,指出它们和汉语之间的关系词全部都是借词,没有同源词,因此应该当独立语系看待。从此可以看出借词研究对整个中国语言体系的重要性。对借词层没有深入的了解,无法精确地分析中国语言之间的历史关系。

  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学者们早已提到了借词层次的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是罗杰瑞(1979)①,他指出在一些汉语方言中,一个字往往有两个以上的读法,这些文读和白读的对立呈现方言混合的结果。在厦门方言,他认为可以分辨三大层次,最古老的直接继承了汉武帝时迁徙到南部的汉族人的语言,因此保留一些比《切韵》系统还原始的语音特征,另外两个层次分别代表在南北朝和唐朝晚期的权威方言,是后期层次。

  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借词研究近年来也得到相当的重视。已经公开出版了一批著作和论文。如:蓝庆元《壮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上海师范大学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出版改名为《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赵敏兰《瑶语勉方言里的汉语借词研究》(南开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等。

  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汉语借词一般也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本论文集中研究借词层次时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沙加尔和李妍周在他们对白语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的“一致性原则”(Principle of coherence)包括两条规则:

  第一,在汉语借词中,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对应规律都处于同一个层次。因此,如果在借入语言中,汉语的一个音节对应两个以上的不同形式,可以断定这些形式是在不同的时代或从不同的汉语方言借来的。如果在借人语言中存在着大量属于同一个层次的借词,就可以把韵母、声母和声调的对应关系系联起来,断定每个层次与《切韵》系统之间的完整的对应系统。

  第二,当汉语的多音节词被借进来的时候,词中的所有音节都属于同一个层次。用这条原则可以把更多的音节划人同一个层次,有了更多的音节,可以轻而易举地建立该层次与汉语的完整对应关系。然而,这条原则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古老层次一般很少有多音节词,因此这个原则主要用于近代和现代层次。其次,不能排除借人语言把不同时代的汉语借词凑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词的可能性:如果多音节词的结构太容易分析的话(特别是带有数词的多音节词),就不能运用第二条原则。

 

作者简介:

向柏霖,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重点研究嘉绒语和卡玲语,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语言描写、历史语言学以及类型学:在Lingua、Diachronica、LinguisticTypology等杂志发表过十多篇文章并出版过三本学术专著,其中之一《嘉绒语研究》是首部嘉绒茶堡话参考语法。

蓝庆元,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文》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侗台语。发表论文《壮语中古汉语借词及汉越语与平话的关系》、《拉珈语汉借词层次分析》和《也谈“干栏”的语源》等十余篇,专著《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和《拉珈语研究》。

文章来源:王小霞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