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元代白云宗西夏文资料汇释与研究》
日期:2023-04-25

作者:孙伯君,48.1 万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年 10 月
  ISBN:978-7-5227-0869-0
  内容简介:2022年10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孙伯君研究员撰写的《元代白云宗西夏文资料汇释与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近50万字。该书挖掘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文献,通过对白云祖师清觉撰《正行集》、署为白云释子撰《三观九门枢钥》、慧照大师纂集《三代相照文集》等西夏文本的考释,结合西夏文佛经序跋、汉文史料的记载,对元代白云宗教团的性质、《普宁藏》《河西藏》等大藏经的编纂和刊行过程、西夏遗民在元代白云宗兴盛和大藏经编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是近年来把民族文字文献和汉文资料较好地结合起来,对元代社会文化一个具体侧面加以研究的重要著作。
  白云宗是北宋末年清觉所创宗派,盛行于元代。清觉所处时代是华严与禅会通风气盛行的时期,他是受这一风气熏染和教育成长起来的师匠,尤奉宗密为圭臬。白云宗教义主述华严,华严宗的义理是白云立宗最主要的思想来源。不过,尽管元代鼎盛时期白云宗信众曾多达十万,但在佛教史上这一宗派却曾被斥为“白云菜”,其徒众也被归为非僧非道“吃菜事魔”的“奸民”,其僧庵被视作“逋逃渊薮”,明代更是称其为“左道乱正之术”之“会”。究其原因是沈明仁担任白云宗僧录的元武宗与仁宗期间,白云宗僧徒人数日增,活动区域逐渐扩大,僧录权倾大江南北。他们借着刊行大藏经的机缘,到处搜刮资金,所谓强夺民田、诳诱愚俗、私赂近侍、妄受名爵。这种情形使得元代早期白云宗编纂与刊行《普宁藏》的善行多被负面记载所掩盖,人们对白云宗的教旨也不甚了了。
  《元代白云宗西夏文资料汇释与研究》一书通过梳理汉文与西夏文资料,为我们还原了宋末元初的一段历史:西夏灭亡后,失去故国的西夏僧人从贺兰山南下大都、杭州等地,有的做了释教上层官员,有的依托白云宗所属寺院。在杨琏真迦、檐八上师、沙啰巴等释教上层官员的护持下,西夏遗民慧照大师道安率先发起纂集《普宁藏》等汉文大藏经,并注释白云祖师清觉的著作,进一步阐发白云宗教义,搜集整理编订白云宗三代祖师的文集,整饰寺院,庄严佛像,很好地继承了白云宗儒释道三教圆通的教旨。
  该书从西夏文献材料中挖掘出与元代白云宗有关的 史料,重点对白云释子两部作品《正行集》《三观九门枢钥》的 西夏文译本进行了考释,对慧照大师所编《三代相照文集》的西 夏文译本进行了详细解读与研究,对元代刊行的西夏文《大藏经》 的零本进行了梳理,并利用这些西夏文献材料,对元代《河西藏》 等诸种《大藏经》的编纂情况进行了补充考证。
  该书首次把民族文字文献资料与汉文资料相结合,成果中所 梳理的材料补充了汉文史料之不足,不仅为元代历史文化研究提 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为元代河西少数民族与中原内地的交往交流 交融提供了重要实证。
  该书是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成果,评审专家均给予了 很高的评价,认为写作符合学术规范,治学态度严谨,补证了元 代史料,推进了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 白云宗与西夏文相关资料概述(1)
  一 汉文史料中的白云宗(1)
  二 元代的西夏后裔 (8)
  三 与白云宗有关的西夏文资料概述 (11)
  四 西夏遗僧对元代内地佛教的贡献 (15)
  五 本项研究的学术价值 (24)
  第一章 白云宗与元《《河西藏》 (27)
  第一节《河西藏》的编 (27)
  一 关于西夏文《大藏经》的编订 (27)
  二 元代一行慧觉对《河西藏》的整理 (31)
  三 元代《河西藏》的刊行 (34)
  四 “管主八”者 (38)
  第二节 元刊《(河西藏》的佛经遗存  (44)
  第三节 元刊《河西藏》中的“峡号” (50)
  第四节 元代《河西藏》的版本学价值 (55)
  第五节《河西藏》遗存佛经发愿文汇释 (60)
  第六节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释 (65)
  第二章 白云释子清觉作品的西女文译本研究 (92)
  第一节 清觉《正行集》西夏文译本考释 (92)
  第二节 白云释子《三观九门枢钥》西夏文译本考释 (119)
  第三章 感照大师编《三代相照文集》研究 (148)
  第一节 文集的定名 (148)
  第二节 文集的原语问题 (149)
  第三节 文集的内容和编纂者与白云宗的关系 (152)
  第四节 文集的体裁和押韵 (155)
  第五节 《三代相照文集》文本释读 (161)
  第四章 白云宗教义与教团性质研究 (297)
  第一节 白云宗教义考述 (297)
  第二节 白云宗教团性质初探 (305)
  第五意 结语 (310)
  附录 西夏文文献图版 (313)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 (313)
  4西夏文《正行集》(317)
  西夏文《三观九门枢钥》 (322)
  四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326)
  参考文献 (346)
  后 说(355)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