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25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日期:2025-01-24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开展2025年博士后招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收条件 

(一)招收方向 

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文献语言学、民族文化与宗教等多个方向。 

详见附件1 

(二)基本条件 

1.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的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人员。 

2.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突出的科研潜力和工作业绩,无科研失信情况。 

3.拟进站的申请人须已取得博士学位证书或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提供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或答辩决议书等);已获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4.申请人不能申请到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做博士后,也不得申请到授予其博士学位的研究所做博士后;不得申请其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 

5.博士后在站人员需无劳动人事关系。 

6.其他未尽事宜参照社科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办理。 

(三)招收培养要求 

国家资助博士后: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2)“双一流”建设高校或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博士毕业(含世界综合排名或学科排名前200名高校博士毕业); 

(3)应届博士毕业生(含留学人员)应以独著、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身份,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篇;在职人员应以独著、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而作身份,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篇;无论文发表者,博士毕业论文应被评为“优秀”;论文发表期刊参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最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 

(4)无科研失信情况。 

(5)通过2025 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 档)人员。 

二、招收安排 

流动站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通过初审后:申请国家资助博士后的人员在2月20日—4月30日期间,参照照《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 档)申报书》(附件2)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的国资计划申报系统(网址:www.chinapostdoctor.org.cn/linkto),按要求填写申报信息,上传相关内容材料。 

三、报名要求及联系方式 

(一)电子邮件报名:邮件主题格式为:申请人姓名+应届/无人事关系,邮件地址:mzsbsh@cass.org.cn。 

(二)申请人须提交以下材料的电子版: 

1.博士后申请表(附件3); 

2.申报博士后人员基本信息表(附件4); 

3.专家推荐信两份(本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和同领域正高级专家各一份,格式参考附件5); 

4.博士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及博士学位认证电子版(国内学位认证:申请人在“学位网”查询生成;国外学位认证: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提供); 

5.有效证件:身份证、护照(港澳台地区居民)等; 

6.所报专业主要代表作(成果发表或出版的截止时间均为材料申报截止时间),或“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及证明材料。 

7.所在学校或在职单位开具的科研诚信证明。 

(三)申报截止时间:2024年4月1日。 

(四)联系人:单老师,联系电话:68938235(请电话确认材料是否收到),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六号办公楼。 

  

附件: 

1.2025年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招收计划 

2.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 档)申报书 

3.博士后申请表 

4.申报博士后人员基本信息表 

5.专家推荐信参考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人事处代章) 

                    2025年1月24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