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年3月民族史讲座通知
作者:陈勇 日期:2013-03-05

题目:非汉族群入主中原与官僚君主制的“初始化”

时间:2013年3月12日(周二)下午13:30

主讲人:陈勇

地点: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院内6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一层报告厅 

概要:

中国的帝制时代,由秦始皇推行至中国全境的官僚君主制,反复经历了从摧毁到重建、断裂到延续的过程,不绝如缕,大致与王朝的兴亡、更迭同步,构成人类文明史上一道特殊的景观。

在此过程中,以北方游牧族群为主的非汉族群则屡次入主中原。按其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的段落:

1.十六国北朝时期,主导者为匈奴、羯、鲜卑、氐、羌诸族;

2.辽、夏、金时期,主导者为契丹、党项、女真诸族;

3.元朝时期,主导者为蒙古族;

4.清朝时期,主导者为满(满洲)族。

(小的段落还有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三朝,主导者为沙陀族。)

问题在于:非汉族群入主中原,与汉族官僚君主制的重建、延续一再交集(即陈寅恪先生所谓“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些重要的联系?换言之,非汉族群入主中原,对于汉族官僚君主制的重建、延续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因此而改变了中国帝制时代发展的轨迹?

几点见解:

1、北亚草原及东北亚森林草原地带,在中国帝制时代不断孕育出强大的游牧族群;以北方游牧族群为主的非汉族群一再入主中原,将其粗放的政治组织与汉族复杂的国家组织相嫁接,造成汉族官僚君主制的反复“重启”和“初始化”,为该体制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或潜能;

2、征服王朝官僚君主制的“初始化”,是指在前朝官僚君主制的框架内,杂糅大量该体制的原始成分或元素,其基本特征是“朴素化”,主要指简单化(分工粗放、专业化程度低下)、军事化(军政合一、武官或功臣主导)、地域或族群化(地域或非汉族群认同、结盟、分治)等,关键的一环则是专制化(君主或专制权力加强、制衡削弱);

3、非汉族群强力介入造成的官僚君主制的“初始化”,与非汉族群社会组织的“朴素化”密切相关;非汉族群社会组织的“朴素化”,使其在重建官僚君主制的各类竞争者(包括汉族、非汉族各阶层、各种政治集团)中往往捷足先登;

4、官僚君主制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组织的核心,官僚君主制的重建与延续则是中国大一统格局得以维系的政治基础;以北方游牧族群为主的非汉族群,对官僚君主制乃至大一统国家组织的重建与延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5、中国北方的广阔牧场和生生不息的庞大游牧族群,是中国与欧洲地理、人文环境的主要差异之一;以北方游牧族群为主的非汉族群屡次征服中国,使中国的商业经济(资本主义)遭遇了与欧洲迥异的命运,古代中国与欧洲历史的演进,也因此形成两种不同的路径。

 

主讲人简介:陈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史、中国民族史。

 

文章来源:陈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