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史研究的基础与前沿”第二讲通知
作者:科研处 日期:2015-05-14

创新工程与社科基金项目联席研讨会

“民族史研究的基础与前沿”第二讲

从习俗到定制:清代“奠茶酒”礼仪的演变

主讲人:万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主持人:梁景之(中国社会学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评议人:江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陈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刘正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时  间:2015年5月19日上午10:0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第三会议室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院内6号楼)

 

演讲提要

清代大臣或其重要亲属去世,皇帝临丧奠茶酒或遣他人代为奠茶酒,是优恤满、蒙、汉大臣的一项重要礼仪。

清代“奠茶酒”与发端于远古的奠礼有关,但宋朝酒、茶合奠的礼仪并没有在中原汉地流传下来。

满洲入关前,奠茶酒的丧葬之礼已经流行于其内部,是凝聚族群力量的重要手段。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祭大臣墓皆行奠酒礼,但尚无以茶供奠或以茶酒合奠的记载。顺治登基、多尔衮掌权,档案、文献中始见茶酒合奠的做法。

清人入关之初,“奠茶酒”之赐,仅限于功高位重的满洲大臣。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发生,大批阵亡的中下级军官乃至一般士兵获此优恤。康熙此举,是为了鼓舞清军的士气。同时,由于满、蒙兵力不足,汉族军队被大量投入使用。“奠茶酒”的广泛实行,也和这一背景有关。

康熙十七年十二月,圣祖就汉大臣父母去世一事下谕,宣布此后汉大臣丧事,皇帝亲命内阁、翰林院满洲大臣奠茶酒。将奠茶酒的对象,从满、蒙大臣扩大至汉大臣。其主要原因在于,满洲统治者在与三藩的艰苦战争中,急于得到各族官僚更有力的支持。“奠茶酒”之礼此时向汉大臣开放,反映康熙在新形势下的一种策略调整,意在加强满、汉精英的合作,巩固清政权的政治基础。

主讲人简介

万红,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南方民族史、明清史。主要论著有《中华西南民族市场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明代与清初全国耕地数的历史比较》(《中国农史》2000年第4期)、《试析清初全国耕地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原始交换与市场起源问题研究述略》(《世界民族》2003年第3期)、《试论普洱茶市场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前景》(《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论西南民族地区集贸市场的历史形成》(《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论西南民族地区的庙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从汉文文献看百夷的经济生活》(《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乡土教育视阈下的土司文化及其价值》(《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少数民族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研究”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汉族群入主中原与官僚君主制的延续”联席研讨课题组

                                    2015年5月12日

文章来源:科研处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