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类学论坛”第六十讲:彝族的归属集团意识在其丧葬文化中形成的可能性
作者:刘正爱 杨春宇 日期:2015-04-07

讲座题目:彝族的归属集团意识在其丧葬文化中形成的可能性

演讲人:樊秀丽(首都师范大学)

时间:2015年4月14日星期二下午1:3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第三会议室(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院内6号楼)

人类学论坛讲座联系人:刘正爱 杨春宇

 

讲座简介:

彝族的归属集团意识问题,在学术界特别是作为民族认同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就这个问题学者们从政治、语言、习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本研究以彝族丧葬文化为媒介,试图找出形成彝族民族情感的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具体体现在彝族经典《指路经》中,并且都与彝族的祖界地兹兹普乌、始祖阿普笃慕、六祖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根据笔者在四川大凉山以及云南的部分彝族地区进行的有关彝族的丧葬仪礼的田野调查的成果,以流传于各地的彝族经典《指路经》为文本,来弄清有关经典《指路经》的祖界/祖先迁徙原点的言说以及送灵·招魂路线的言说内容,并且联系《指路经》中的地名路线,绘制出迁徙路线图,研究《指路经》对彝族归属集团意识形成的可能性。

主讲人:樊秀丽

教育背景

1998年4月 — 2002年3月 就读于(日本)广岛大学教育文化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

海外经历:

1990年4月—2005年5月留学于日本。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4月—2005年5月任大阪大学招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1 、文化人类学

2 、教育人类学

主要学术成果

一、独著:《大凉山彝族における葬送儀礼と霊魂観を通してみた帰属集団意識の形成》(Building of Ethnic Identity in the Yi Society in Da Liangshan China observed through their Funeral Ceremony and Ideas of Soul Bui)(日本东京)勉成出版,2004年。

二、合著(部分)《滇南彝族指路经》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年。《黄济口述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三、论文(近三年):

1. 《大凉山彝族的民族表象和宗教仪礼——一种动态的归属集团表象的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ol.28、2007年6月,p36-43

2.《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探讨》,《教育学报》,2008年第3期(总第二十一期),p80-84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I《教育学》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p80-85

3.《教育人类学的性格》,《教育学报》,2008年第6期(总第二十四期),p11-16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I《教育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p67-71

4.《从大凉山彝族的灵牌玛都祭祀看其社会功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ol30、2009年2月,p15-19

5.《寓于丧葬仪礼中的生死观教育——以中国大凉山彝族为对象》,《教育学报》2009年第4期(总第二十八期),p77-82

6.《文化的中断·断裂——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ol31、2010年9月,p43-48

文章来源:刘正爱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