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史研究的基础与前沿”第一讲:拓跋种姓“匈奴说”的政治史考察
作者:课题组 日期:2015-05-01

题目:拓跋种姓“匈奴说”的政治史考察

主讲人:陈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评议人:李鸿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时间:2015年5月5日上午10:0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第二会议室(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院内6号楼)

 

演讲提要

拓跋部是北魏王朝的创立者,也是十六国纷乱局面的终结者,在中国中古时代,堪称北方最负盛名的非汉族群。然而南北朝史书记述拓跋部的族属、族源却是大相径庭的:北朝史书说拓跋是鲜卑(“鲜卑说”),南朝史书又说拓跋是匈奴。不仅如此,南朝史书还说拓跋是降于匈奴的汉将李陵的后裔,是李陵与名为“拓跋”的“匈奴女”婚配繁衍的混血子孙(“匈奴说”)。

问题的提出:

1、“匈奴说”究竟是南朝史家的杜撰,还是拓跋内部流传的故事?

2、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此说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为什么能与“鲜卑说”长期并行?

解题思路:

1、拓跋种姓“鲜卑说”与“匈奴说”的分歧所在;

2、“匈奴说”产生、流传于拓跋内部的证据(“崔浩造伪说”辨析);

3、苻秦灭代后独孤、铁弗对拓跋故地的分治;

4、“匈奴说”是匈奴二部入主云代的产物;

5、“匈奴说”在北魏遭禁绝的启示(“匈奴说”与“鲜卑说”并行的背景);

6、北族历史上各种匈奴祖先传说的集中观察;

小结:中古时代北族种姓变动的地理、社会环境及政治诱因

 

主讲人简介:

陈勇,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政治史、民族史。相关论著有:《汉赵史论稿——匈奴屠各建国的政治史考察》(商务印书馆2009年)、《〈资治通鉴〉十六国资料释证(汉赵、后赵、前燕国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资治通鉴〉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屠各称谓的变化与部落迁移》(《文史》2007年第1辑)、《后赵羯胡为流寓河北之并州杂胡说》(《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汉国屠各与氐人联盟的解体——以刘乂案为中心》(《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汉赵国胡与匈奴分治考》(《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从五主到五族:“五胡”称谓探源》(《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科研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少数民族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汉族群入主中原与官僚君主制的延续”课题组

2015.4.30

文章来源:课题组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