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旅游社区交往空间研究
——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为例
日期:2016-06-23

内容摘要: 基于“空间的生产”理论提出的“交往空间”对旅游社会交往活动具有较强的包容力和解释力。但目前学界对“交往空间”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本文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傣族园旅游互动中交往空间的变迁方面,并解读交往空间的变迁特征,试图建立起对少数民族旅游社区交往空间的认识。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是交往实践活动生产了空间也生产了关系。目的地社区交往空间的变迁在不同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中发生。各种变迁是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二是交往空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交往行为的空间性、交往内容的层级性以及交往关系的复杂性三方面,它们给原交往空间赋予了新意义。


关键词:旅游交往;交往空间;空间生产;傣族;园景区;


作者:孙九霞(著)(中山大学), 张皙(著)(中山大学)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2015年 第1期


中图分类号:F127.8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