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徐庆庆出席“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
作者:中华节庆网 日期:2011-06-11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由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北京民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北京市民俗博物馆(东岳庙)举行,专委会副秘书长徐庆庆受邀作主题发言,向与会专家介绍民族节庆专委会的工作内容,探讨节庆对于非特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专委会副秘书长徐庆庆作主题发言。

专委会副秘书长徐庆庆作主题发言。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合影

 会后,专委会副秘书长徐庆庆与天津杨柳青戴氏年画传人戴时贤老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研究员刘锡城教授,北京艺术博物馆张树伟馆长合影(从左至右)。

附: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的发言

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徐庆庆

        大家好!很荣幸受邀参加由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北京民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讨会。我是国家民委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委会副秘书长徐庆庆。我简单向各位专家老师介绍一下专委会背景情况,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长是现任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同志,民族节庆专委会荣誉顾问是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同志。民族节庆专委会是由民委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的节庆领域唯一国家级社团。专委会由全国民族文化、民族节庆等领域的科研教育单位、专业性组织及学者、行业工作者等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学术团体。拥有在民俗学、民族学、传播、旅游、策划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做节庆顾问。

        作为民族节庆专委会,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民族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发扬工作,更希望通过研讨、国际文化交流、节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第32届大会闭幕前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仪式仪礼、节日活动、民间知识、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必要的规定。节日活动也囊括在《公约》指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之列。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节日活动”做实做好,将是专委会研究的课题,并会向各位专家请教。

        近日,我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宾阳县炮龙节和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殊荣,以“非遗节庆”命名的奖项还是第一次听到。宾阳舞炮龙活动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传统节日,是宾阳人的图腾。宾阳炮龙节在2007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已由过去普通的民俗活动悄然变成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旅游品牌,并出访很多国家。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并重,将炮龙节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带动了整个地方人文自然景观的开放和开发,推动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让中国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瑰宝、景色之美、现代文明与世界分享,这是炮龙节获得“非遗节庆”殊荣的理由。通过这个奖项的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空间、形式、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让当地民众和不同国家的游客参与其中,充分体验感受绚丽多彩文化的和谐与欢乐,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而民族节庆浓缩了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精华,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是展现民族文化的窗口,对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最佳平台。中国文化独特性与其中蕴涵的普世价值在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它需要挖掘、需要新的阐释,而且更需要通过创新形式加以表现,不断寻找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表述’。

        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将每年举办“中国民族节庆峰会”,研讨民族节庆领域的政策机制、产业发展、学术成就和传播策略等话题;并通过“中华节庆网”、《中华民族节庆》杂志,搭建一个学者、地方节庆组织与媒体之间的桥梁。专委会希望和协会、学会、专家老师们共同携手为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贡献力量。谢谢!  

 2011.6.11

文章来源:中华节庆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