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懋勣(1911.5—1988.9),著名语言学家,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祖籍山东聊城,生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并任《民族语文》杂志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
为缅怀傅懋勣先生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事业做出的基础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于2011年12月17-18日在京联合主办了“纪念傅懋勣先生百年诞辰暨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行主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语文处处长李旭练、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朝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刘丹青等与会领导以及傅懋勣先生的家属分别致辞,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戴庆厦教授、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徐丹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百岁老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周有光研究员为会议亲笔题词:“傅懋勣先生和徐琳女士是两位了不起的学者,他们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老师,我永远怀念他们的友谊和教诲。”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委、国家语委、教育部、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圣玛丽大学的近120名代表与会,收到70多篇会议论文,主要内容分两个方面:第一,缅怀纪念傅懋勣先生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事业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如《傅懋勣先生规划创建我国民族语言研究事业的重要学术贡献》(黄行)、《缅怀傅懋勣先生》(清格尔泰)、《傅懋勣学术思想对我的影响》(孙宏开)、《傅懋勣先生的学术贡献》(道布)、《敦厚笃学,风范长存》(史金波)、《缅怀傅懋勣先生》(李范文)、《爸爸引导我走上语言学之路》(傅京起)等;第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题研讨,包括语言结构类型、语言历史演变、语言接触、民族古文字和古文献、实验语音学和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言规划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景颇语句子的类型学特征》(戴庆厦、徐悉艰)、《藏语的时态》(张济川)、《彝缅语促声韵调类考》(陈康)、《彝缅语量词的共时分析》(盖兴之等)、《古代回鹘式蒙古文的书写特征及其演变》(包力高)、《<突厥语大词典>中的中古汉语借词》(陈宗振等)、《布朗语方言土语划分的历史问题》(周植志)、《西北方言的语言接触》(徐丹)、《语言通解度试析》(陈其光)、《傣文语料库的建设》(戴红亮等)、《从多续语看高濒危语》(黄布凡)、《回鹘文文献动词语态与回鹘人行为伦理的关联探究》(凯丽比努)、《论语音变异与音系裂变》(李云兵)、《论傅懋勣先生的纳西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木仕华)、《论汉藏语言塞音韵尾变化的动力机制》(燕海雄)、《蒙古语标准话语音实验研究新进展》(呼和)、《关于巴林土语可能体》(斯钦朝克图)、《12世纪河西方音的通摄阳声韵》(孙伯君)、《傣文佛教经典及其语言》(张公瑾)、《西藏山南新发现的藏医文献》(罗秉芬、刘英华)、《西南濒危文字的发生学价值》(赵丽明)等。
会议还重新出版了《傅懋勣民族语文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和原在日本出版的纳西东巴文献研究著作《白蝙蝠取经纪》(傅懋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与会代表深情回顾了傅懋勣先生不朽的学术业绩,并一致认为,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者要认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民族语言文字学者不畏艰险、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乐于奉献、甘当人梯的学术风范,谦和宽容、淡泊名利的人格追求,把民族语言文字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为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