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浓缩现代创新精神的哲学理念——评曹兴研究员专著《哲学净化:与绝对的合理对话》
作者:郭军宁 日期:2007-06-19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水资源短缺、毒品泛滥、跨国犯罪、贫困难民等全球性问题比比皆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民族宗教冲突交织在一起,成为“热点的热点”。面对这些严重的冲突,哲学家不能袖手旁观,应从探索其认识论根源入手,探寻消弭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的认识论根源,进行智慧的文明对话,这是现代哲学家应当承担的使命。《哲学净化:与绝对的合理对话》(民族出版社)这本书正逢其时,提出现代人的创新事业要在追求和谐社会的较高层面上进行哲学反思,为当今世界消弭文明冲突、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思考。
    作者从全球性问题的现实关怀出发,提出的哲学理念是: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时代反思,真正的哲学应以“思想所集中表现的时代”或“时代精神的精华”引导人类走出困境,庸俗的哲学却把人类一次次引入歧途。作者在力图克服以往时代弊端的同时,提倡对现代正面价值精神的追求,认为关键在于实现思维方法论的根本转变。以往的传统哲学注重对前人思想的批判和否定,而本书作者却主张对前人思想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肯定;吸收崇文、贵和、多赢、并存、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的中华优秀的民族精神,克服尚武、善斗、追求单赢、一元中心、民族同化等西方传统民族精神。
    在哲学研究对象上,作者主张把一切哲学形态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即把泰勒斯的“水”,老子的“道”,以及其他哲学形态的最高范畴“气”、“纯存在”、“理念”、“本体”、“意志”、“生命冲动”、“绝对精神”、“人的存在”、“语言是文化家园”等等一切哲学精神的合理内涵容为一体,然后进行综合,进而把哲学研究对象归结为“绝对”,从而得出“哲学是与绝对进行的合理对话”的核心观点和中心命题。在方法论上,作者主张从批判性、否定性思维向建设性、肯定性思维转变。通俗的说,作者是把现代作为背景,认为“破旧立新”的时代已经过去,应把“不破不立”的思路变为“不立不破”,提倡“立”字当头“破”也就在其中了。这其中也许蕴含着更大的真理。正如文物是珍贵的,不能将其视为四旧批判否定,但现代人不应生活在文物当中。
    以往哲学侧重从批判的否定的角度看问题,本书的哲学理念强调用建设的肯定的眼光看问题,主张现代人应当从批判性否定性思维转向建设性肯定性思维。因为前者追求破坏性,后者追求建设性;前者只能导引斗争性哲学,人为地制造天下大乱,破坏社会的和谐,后者能够导引人们建设高度和谐的社会;前者的目的在于否定别人,而后者的目的在肯定别人与在赞赏别人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更先进的思维方式;前者把注意重心放在追求怎样挑出别人的缺陷,为自己在哲学舞台上进入“厮杀的战争”提供准备,这是哲学的野蛮,后者把注意重心放在追求如何吸取别人的合理性,这是哲学的文明;前者给予人们更多挑剔他人缺陷的眼光,毁灭一座又一座“文明之城”,留下的是一片又一片“骷髅地”,后者给予人们更多地关注他人优点的眼光,为人们互相之间增添更多的关爱,奉献给人类的是一个又一个救人的“医院”和“学校”。这种转变在思维方法论上是一种根本性转变,对现代人克服文明冲突、实现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关主题:哲学
文章来源:郭军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