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富有创见性的哲学理念文库——《民族精神与哲学智慧文库》简评
作者:郭军宁 日期:2007-06-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曹兴历经15个春秋,从世界各大民族哲学精神对比的研究中,提炼出属于21世纪时代精神的哲学新理念,写成一套120余万字的《民族精神与哲学智慧文库》(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这是一部可以为现代公民进行智慧启蒙的丛书精品。
    这个文库共有五部书,从五个方面阐释了人类精神精华的流动轨迹:
    第一部《直观整体:中国人的哲学智慧》,侧重分析了中华民族哲学智慧的个性及其对人类哲学文明发展的特殊贡献。在世界范围内,民族众多数不胜数,各种文明层次不穷,惟有中华文明从未间断顽强地发展至今,并为世界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其哲学原因在于中华民族不断开发不断完善的直观智慧。西方的哲人善于分析,中国的哲人善于直观。单纯性的分析局限于细节,而直观注重于整体。因此,惟独中国的哲人能领悟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博大精美的哲学智慧。在当代,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简单明确地指出了走出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困惑的思路,对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提供了一副极好的精神良药。
    第二部《超越神话:古希腊人的哲学智慧》,探讨古希腊民族文化之谜。古代四大文明中惟有古希腊文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主流,其自由、平等、民主的“星星之火”蔚然“燎原”。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古希腊文明在中世纪没有战胜基督教文明,反而成为基督教的“婢女”?多数人认为其中的奥秘在于基督教的欺行霸市。这部书从内在逻辑精神的角度破解其中鲜为人知的奥秘: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代表古希腊的最高水平,但他们仅仅执著于探讨世界本原和第一推动力,最后只得付诸于“神”的解释,是谓古希腊哲学的无奈和无能,提前为基督教入主欧洲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最佳的主导位置。
    第三部《基督教在西方哲学中的浮沉》,分析了基督教在西方哲学不断沉浮的流向。中世纪,基督教成为西方整个精神文明世界中的绝对主宰,哲学和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西方在近现代,从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启蒙到法国彻底的无神论,再到尼采打出“上帝死了”的哲学命题,展开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反神运动。本书的另一个新观点是,基督教不单纯是“两希”(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文明的产物,也是古罗马民族精神的体现。
    第四部《两极理性:德国人的哲学智慧》,在阐释德意志民族为人类独特贡献的基础上,分析德国哲学发展运动的特殊轨迹。德国为人类贡献的思想家最多,康德、谢林、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卡尔•马克思、恩格斯、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形成著名的“德国思想大师家园”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震惊的现象呢?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了揭示:德国思想界英雄辈出的年代,正好处在西方哲学面临如何解决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论争留下苦恼和困惑的时期。这是一个需要解决时代难题营造思想巨人的时代。德国人欣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时代使命。由于哲学是薄暮起飞的智慧猫头鹰,不在于“未卜先知”,而德国古典哲学正处于“从后反思”的最佳位置,于是,“从后反思”的伟大智慧便诞生了。
    在前四部书中,作者以史学家的明澈与博大,全景式历史地窥视了人类哲学智慧的兴起、困惑、沉沦、复苏、分裂和苦恼,阐发了人类思想从一个民族“独艳”向多个民族“斗艳”的滚存承继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五部《哲学净化:与绝对的合理对话》,在前四部的基础上,综合提炼了中西方哲学发展的精华,探索当今世界引发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的认识论根源及消弭冲突进行文明对话的哲学途径,提出了新的哲学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观点是把哲学界定为“与绝对进行的合理对话”。以往的传统哲学精神价值在于追求对前人思想的批判和否定,如果继续按照以往“互相批判否定”的哲学理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话,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本书却主张对前人思想的合理性给予充分肯定。这是一种新的哲学世界观:把前人哲学世界观的合理性综合起来,在现代的基地上构建新的哲学大厦。本书提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别人的缺点、漏洞并加以否定批判上面,而应发掘他人的优点及有价值的东西,加以肯定和吸收。
    总之,此文库的每部书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出了自己的创新思想。其在哲学思想方面的精彩之处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现实关怀。如何克服现代全球性的问题、走出当今世界民族宗教冲突的误区,导引人类走向健康发展之路,是这个文库的思想出发点。二是民族关怀。人类精神是不断增值的,它在一个个民族当中良性滚存,宛如“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铸成人类精神的发展主流。现代人类的时代精神不可能抑或是西方压倒东方抑或是东方压倒西方,而是东西方各民族智慧的并存多赢样式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民族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理论关怀。这个文库勇敢地提出了一套新的哲学理念,认为现代哲学不应仍持否定性的批判态度,而应持肯定性的建设精神。把“不破不立”的思路换了个角度,调整为“不立不破”。
    
    
相关主题:民族精神 哲学
文章来源:郭军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