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白兴发博士新著《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简介
作者:普忠良 日期:2007-07-20
    认识这位来自云南丘北的彝族好友白兴发,那还是2000年在云南石林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上,当时因为共同做彝学这方面的研究而走到了路南这座富有美丽神话和传奇的县城。与会几天,总能坐到一起,谈论的话题很多都是事关彝族历史文化语言诗歌等等东西。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白兄个子不高,外表朴实,性格内向但谈起彝族文化口若悬河。那时候的白兄还在四川大学读着硕士。如今他已入主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工作并在做彝族历史学方面的博士后,成为了一名为彝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笔耕不辍的彝学新秀。
    几年下来,满在案头的新著就出版了好几部,其中就有《彝族文化史》和《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这两部响当当的成果。而今送到我手中的这部书,实让我看到了一代彝学青年人的力量和希望。
    关于彝族传统禁忌文化方面的研究,在兄之前,也有前辈做过不少的探究,但都为零星的,如彝学专家庄学本的《彝族调查报告》、黄万民的《倮罗的禁忌》、徐益棠的《雷波小凉山之倮民》、陶运逵的《大黑彝之宗族与图腾制》等文献著作对彝族禁忌文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可以说这些先辈开启了彝族禁忌文化的新河。而白兄的这部新著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新的拓展:
    首先,白兄从彝族禁忌自身的演变出发,对彝族禁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的禁忌与变化作了具体的、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彝族禁忌的基本脉络.
    其次,他将彝族禁忌的发展演变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大背景及宗教活动、经济生产中来进行研究,在共时和历时的视角中深入地剖析了彝族禁忌在彝族社会历史生活中互动关系和深层结构。
    其三,是把彝族禁忌文化与彝族传统的道德行为、彝族习惯法进行了交叉性探究,其间体现了彝族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交融和互补特性,从而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彝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约束准则。最后,他以客观性为基点,从彝族禁忌类别角度对彝族禁忌做了功能性层面分析和评价。
    此书不失为一部有突破性的彝学成果,很值得一读。
    全书共由四章12节59小节组成,其中主体包括如下四章:
    第一章  彝族禁忌的起源及特点
    第二章  彝族禁忌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第三章  彝族禁忌的演变与传承
    第四章  彝族禁忌的作用与功能
    结尾部分还加了总结性的一个小结:正确认识彝族的传统禁忌文化
    在总体上涉及到了彝族的性、母权、神灵、自然神、婚姻、区域性、支系、图腾、家支、宗族、岁时节令、饮食、祭祀、行为、农事、语言、家居等等较为系统的彝族禁忌文化体系。
    
    (该书于2006年5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系云南民族大学研究丛书)
    
    
相关主题:彝族 传统禁忌文化
文章来源:普忠良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6号楼 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