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话翰林——晚清翰林及其后裔》出版座谈会在北京社科书店贡院学人沙龙举行
《百年沧桑话翰林——晚清翰林及其后裔》封面
发布会全景
本报讯(记者奚平)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北京社科书店承办的《百年沧桑话翰林——晚清翰林及其后裔》出版座谈会在北京社科书店贡院学人沙龙举行。座谈会以“百年论先贤,贡院话翰林”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合作局、机关团委、民族文学所、历史所、民族学与人类学所、考古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图书爱好者聚集一堂,围绕翰林群体在晚清与民国各个领域中的作为以及当今应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与教益等问题,与该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邸永君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宏举主持座谈会并作总结发言。
邸永君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他在翰林研究领域的研究经历与心得。邸永君说,翰林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后期历代王朝政府中的一个学术和文化色彩十分浓厚的官署。在翰林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尽管翰林院的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动,但其性质却无大变化,直至伴随着传统时代的结束而寿终正寝。翰林院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自唐至清,历经十余朝代,行之一千三百年,在中华民族的政治、学术、文化及艺术等诸多领域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与此同步,亦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最高层次的知识分子集团即翰林群体。这个群体在辅佐国君政务、传承学术文脉、提升文化品位、确立价值取向、引领乡里风俗等方面发挥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悉,邸永君从事清代庶吉士制度、翰林院制度和翰林群体研究近20年,具有浓厚的“翰林情结”。他倾力效仿翰林前辈“官员之为国分忧、学者之著书立说、文人之赋诗填词、雅士之琴棋书画”的高远追求,并以展示并光大翰林前辈之潜德幽光于当世为己任,已出版《清代翰林院制度》、《清代满蒙翰林群体研究》等两部专著,分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和“黑龙江省优秀图书奖”二等奖,且先后发表有关翰林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和文章40余篇。本次出版的文集是作者在长期研究清代翰林院制度和翰林群体的基础上,对晚清20位翰林和民国以降10位翰林后裔进行个案研究所成文章之汇总,涉及人物皆一时之选,名实相符。该书史料可靠,立论公允,风格平易,配图清晰,旨在发前辈流韵遗响于字里行间,展先贤潜德幽光于小照书影,是一本颇具文化含量、值得静心品味的佳作。
与会者指出,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翰林院消失100周年。当前,研究翰林和翰林文化恰逢其时。中国发展到今天,确实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出中国特色。作为一项古代的制度和文明,翰林制度能够延续多年,自有很多合理的因素存在。探讨翰林制度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弘扬翰林文化留给后人的诸如“君子不器”、“家学传承”与“修身养性”等精华,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式高端人才或者大师级人才的培养以及延揽高级人才制度的建立等,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京社科书店总经理黄德志全程参与了讨论,她对大家相聚在明清贡院旧址——中国社科院院部和北京社科书店的“贡院学人沙龙”里“论先贤、话翰林”并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做法表示赞赏。黄德志表示,对于提倡读书和提倡研究的各类活动,北京社科书店都将一如既往地尽力提供支持和帮助。座谈会结束前,邸永君向北京社科书店赠送其所刻仿“康熙御览之宝”风格的“贡院学人沙龙”篆印一方,以示敬意与酬谢。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